《孤獨的牧羊人》
活動目标:
1、欣賞歌曲,理解歌詞大意,感受歌曲活潑诙諧的風格。
2、理解“孤獨”,知道在孤獨時,可采取唱歌等積極的方法使自己和别人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視頻、圖片等。
活動過程:
一、律動導入,引出歌曲
組織幼兒聽歌曲《哆來咪》,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首歌曲嗎?”
師:這首歌曲是電影《音樂之聲》的插曲,他是一部和音樂有關的電影,裡面還有很多好聽的歌曲,如《孤獨的牧羊人》
二、完整欣賞歌曲,感知歌曲的旋律,演唱速度及襯詞的活潑诙諧
1、播放視頻,介紹歌曲名稱《孤獨的牧羊人》,理解“孤獨”的意思。
師:哎,那你們知道“孤獨”是什麼意思?(寂寞、一個人、沒有朋友、很憂傷、很可憐)那我們現在來聽一下《孤獨地牧羊人》這首歌曲,看看歌中的牧羊人是不是像小朋友說的那樣。播放視頻,聽了這首歌後,你認為他是一個孤獨的牧羊人嗎?你是從哪裡聽出來的?
2、完整欣賞歌曲,引導幼兒從歌曲的旋律、演唱的速度及演唱方式等方面感受音樂性質,理解“牧羊人”不是孤獨的,而是快樂的。
沒聽出來,沒關系,我先給小朋友們講一個故事:一個牧羊人感覺自己特别孤單,就來到山頂上唱歌“來咿噢都來咿噢都來咿噢”,歌聲嘹亮,城裡的人們在遠處就聽到了這好聽的聲音,這時候城邊的王子、挑扁擔的農民、餐桌旁的人們、喝啤酒的人們都聽到了他的歌聲,這時一個小姑娘和她的媽媽聽到牧羊人的歌聲後,也用相同的歌聲回應他。
現在咱們再來聽一遍歌曲,但是是有任務的哦。你認為歌曲什麼地方最有趣、好玩?(襯詞“來咿噢都來咿噢都來咿噢”、低音處、唱歌中聲音等好玩。)為什麼?好像在做什麼事?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3、教師示範演唱襯詞“來咿噢都來咿噢都來咿噢”部分,請幼兒跟着學唱。進一步體驗歌曲活潑诙諧的風格。(為下一個環節的對唱作好準備)
三、出示相應的圖片,分段欣賞歌曲,知道快樂的方法
1、欣賞歌曲第一段。師随音樂貼牧羊人、人們圖片,畫圖譜,引導幼兒跟唱襯詞。
提問:這個牧羊人到底是孤獨的還是快樂的?(快樂的)他用什麼方法使自己和别人快樂的?(通過歌聲将所有人都吸引過來,用歌聲給自己帶來快樂)
2、欣賞歌曲第二段。師随音樂貼王子、農夫、餐桌、啤酒圖片,引導幼兒看圖譜跟唱襯詞。
提問:牧羊人的歌聲都把誰吸引過來了?他們都聽到了什麼歌聲?
3、欣賞歌曲第三段。師随音樂貼小姑娘、媽媽圖片,引導幼兒看圖譜跟唱襯詞。
提問:誰用歌聲回應了牧羊人?怎樣唱的?
4、小結:
你在孤獨的時候,除了唱歌還會用什麼和他不一樣的方法,使自己和别人快樂呢?
(引導幼兒說出:可以開玩笑、看漫畫書、看電視、跳舞、找好朋友聊天、玩遊戲等多種方法來排除孤獨。)
5、播放歌曲,師幼邊唱邊跳,進一步感受歌曲的歡快活潑。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唱唱這首歌曲,做一個快樂的牧羊人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