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達,荔枝新聞特約評論員,上海電影評論學會會員;本文系荔枝新聞客戶端、荔枝網獨家約稿,轉載請注明出處。)
東野圭吾的小說向來是影視劇改編的“寶庫”。12集網劇《十日遊戲》改編自他的小說《綁架遊戲》,朱亞文、耿樂等實力演員參與主演。用《十日遊戲》開頭,“迷霧劇場”系列懸疑短劇的風格走向一目了然。但實際的觀劇體驗如何?簡單一句話概括便是:足夠好看,但經不起仔細推敲。
電視劇開局便把讓人細思極恐的“藍山抛屍現場”展現在觀衆面前,并告知觀衆死者是一位名叫路婕的年輕女性,以東野圭吾小說常用的倒叙手法,引導觀衆去回溯前因後果。東野圭吾小說最大的特點就是“反轉中的反轉”,雖然《綁架遊戲》是東野圭吾20年前創作的小說,但這部早年作品已經具備了東野式的多重反轉“體質”。相較原著而言,此次本土化的劇集多增加了一條叙事線,采用不同時空雙線并行的結構叙事,以十日為标準,兩條線分别是十日前和十日後,給觀衆以上帝視角探索案件的經過。
十日前,帶領工作室開發遊戲的老闆于海為了能夠繼續創作一款遊戲,在與投資人沈輝協商好的情況下事先借了高利貸,不料沈輝臨時反悔,決定撤資。于海打算進一步找沈輝商量投資的事宜,無意中遇到沈輝的女兒路婕準備離家出走,兩人因各有所怨,于是合謀了一場“綁架遊戲”,意在勒索與報複沈輝。十日後,警察吳宇柯和苗家調查這起“藍山抛屍”案,從細節出發,一點一點試圖還原案件的經過。十日前的叙事線是設置懸疑點的犯罪線,十日後的叙事線則是拆解疑點調查線,一個為因,一個為果。但一切真的這麼簡單嗎?如果劇情順着這個邏輯向下發展,就不存在觀衆最期待的反轉了。
當兩條隔着時間差并行的叙事線最終像支流彙入一條河流時,我們才發現劇情比我們預想的要更加複雜,所有表面的行為背後都有着更複雜的原因。在這裡,劇本在改編時又增加了一條若隐若現的愛情線。就這樣,雙時間線,加一條潛藏的愛情線,相互穿插、有條不紊,故事真相才開始慢慢浮出水面。
整部劇中,演員對表演把控有度,畫面具有電影質感,一個個細節吸引着觀衆跟着劇情往前摸索,劇中人在擺脫了一種困境後,新的困境又随之而來,困境就像海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觀衆觀劇的過程也像是在迷霧裡走一根鋼絲,每向前走一步,眼前的迷霧就消散一點,但過程卻充滿了驚險。作為一部懸疑劇,《十日遊戲》做到了好看。
除了追尋真相的劇情,《十日遊戲》還涉及了家庭關系,階級分化與固化、人的生存焦慮、權力的影響,以及一個人如何自我拯救等等話題。雖然對人性和社會有一定的思考,但是還比較表面。劇本與原著最大的差别在于,對人性的描繪基調相反。原著對于人性的描摹基調偏灰,該劇反之,在結尾把一切升華為愛,試圖用愛來作為種種事件的真正動因。這種改編,被很多觀衆認為是敗筆。
總而言之,盡管這部短劇在細節和邏輯上還有一些缺陷,但作為國内首部東野圭吾作品的改編劇集來說,已經算是開了一個好頭。
歡迎關注荔枝銳評(lizhirp)微信公衆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