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年齡越大,血管中的“垃圾”就越多。當血管壁附着的垃圾堆積到一定程度,就會有“血管堵塞”的風險。
血管堵塞,無論堵哪裡都很危險。
大腦血管堵塞會引起中風;心髒血管堵塞會引發心梗;手、腿上的血管堵塞會引起四肢壞死;肺的血管堵塞會引發肺栓塞。 要知道,如果把全身所有的血管連起來,全長有15萬多公裡,連着可以繞赤道4圈。
這麼長的血管,一旦堵塞,身體就可能瞬間“垮掉”。
那麼,血栓是如何形成的呢?如何預防血栓呢?
今天,“問上醫”為大家具體講解一下。
血栓是如何形成的? 血栓,通俗地說就是“血塊”。
我們身體中有個凝血系統和抗血系統,它們就像是兩支任務不同的軍隊。
凝血系統主要是使流動的液體狀血液變成不可流動的凝膠狀,比如傷口結痂。
而抗凝系統,則是将凝膠狀的血液溶回流動的液體,保持血管壁平滑,防止凝膠血塊堵塞血流。
一般情況下,兩者各司其職,互不幹擾。
但如果抗凝血系統出現故障,現有平衡就會被打破,凝血系統強勢,就會為血栓的形成埋下隐患。
血管損傷、血流緩慢、血液粘稠是加速血栓形成的“殺手”。
血栓,說白了就是血液裡的一些物質,比如不溶性纖維蛋白、血小闆、紅細胞等在凝血系統作用下抱團形成的比較激進的小團體。
這個小團體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除了抗凝系統出狀況使凝血系統強勢外,還需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1)血管損傷
如果血管内壁出現破損,凝血系統就會調集人手前去修補。
不溶性纖維蛋白和血小闆就會在傷口處形成包圍網,将經過的的紅細胞和其他物質控制其中,形成血塊修補創口。
抗凝系統處于弱勢,即使受損部痊愈,血塊仍然會增加,達到一定大小時就會形成血栓。
高血壓、高血糖、病毒、細菌、腫瘤等都可能導緻血管内壁被破壞。
(2)血流緩慢
久坐、身體缺乏水分和缺乏運動會使下肢靜脈血液流速減慢。
這會使血液中不溶性纖維蛋白、血小闆、紅細胞等更容易凝結成塊,這些血塊淤積,就會逐漸形成血栓。
(3)血液粘稠
人體血液中會含有一定量的脂質,比如甘油三酯和膽固醇,一旦由于飲食或缺乏運動等原因使其含量超标就會沉積在血管壁上變成“垃圾”。
血液粘稠,血流速度就會變慢,“垃圾”越堆越多就會形成動脈粥樣斑塊。
這些斑塊不僅會堵塞血管還是個“定時炸彈”,随時會破裂流入血管,引起凝血系統反應。
血小闆和不溶性纖維蛋白會凝結成血塊将流入血管的油脂包裹在其中,形成血栓。
多吃6種天然化血栓食物,可以預防血栓 1. 番茄
番茄中的果酸,能夠降低膽固醇含量,對高血脂很有益,它有顯著的止血、降壓、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每天吃一兩個番茄,可以增強血管柔韌性,溶解并清除血栓,緩解牙龈出血,增強抗癌能力。
2. 洋蔥
洋蔥通常作為輔料搭配主食食用,洋蔥含有前列腺素A,這種物質能夠保護人體的血管。
洋蔥可以擴張血管、降血脂、預防動脈硬化。
3. 蘋果
蘋果能夠減少脂肪的聚集,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預防血栓形成。
4. 大蒜
大蒜有着刺鼻的揮發性氣味,這種氣味是辣素,它有一定的降脂作用,适合心腦血管患者食療或是普通人的預防。
5. 核桃
核桃含有精氨酸,有助于減少動脈硬化,讓動脈保持彈性,還含有抗氧化劑和α-亞麻酸,有助于動脈健康。
建議每天吃3~5個為宜,不要過量。
6. 茶
新鮮茶水含有茶多酚,既能夠降血脂,還可以提高機體抗氧化力,對于預防和延緩動脈粥樣硬化有一定作。
如果你想預防各種心血管并發症,不妨喝些花草茶。民間早有喝茶有益心血管的說法,這正是花草茶中富含抗氧化劑的功勞。
而在諸多茶飲中,黎王草茶對心血管尤為有益。
它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多喝能延緩動脈粥樣硬化,有益心血管健康。
在我國,黎王草茶主要産自海南,去那兒旅遊的不妨帶點兒回家。
需要注意的是,食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預防血栓,但無法起到藥物治療的有效果,若已經患有血栓,還是要謹遵醫囑,按時服藥。
腳上有個“化血栓開關”,每天按一按,做一做,能幫我們清血管、防血栓 1. 按摩大腳趾
大腳趾是腳上血管的中心點,同時也是人體化血栓開關。
我們平時躺在床上時可以多按按大腳趾,最好有輕微痛感,這樣做有利于身體中血液垃圾的流出,讓血管幹淨如初,預防血栓。
2. 勾繃腳運動
勾繃腳運動也叫踝泵練習,通過踝關節的運動,就可以像泵一樣,增強下肢的血液循環,預防血栓形成。
具體做法:雙膝自然伸展,用盡全力勾腳10秒鐘後再用盡全力繃腳,反複進行。
在不引起疼痛的前提下不限次數,越多越好,每次勾腳、繃腳,要盡量達到最大幅度,動作要盡可能緩慢柔和,剛開始可以先單腳做,不過雙腳同時做效果更佳。
問上醫提醒大家
預防血栓,要謹記一個“動”,每天“動起來”,才能血栓不上身。
現在的人工作壓力大,長期久坐不動,最容易誘發血栓。
如果沒有時間運動,我們可以多走走路,步行是人類最好的運動。
每天至少快走30分鐘,直到身體發熱、甚至微微出汗,就達到鍛煉效果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