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雷山縣郎德鎮也改村,一個相貌俊朗的外國小夥,正在拍攝烏流片區鼓藏節的姑媽回娘家活動。
外國小夥表示,中國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文化底蘊深厚。他要拍攝完中國的56個民族風俗習性,向世界進行傳播。
這位外國小夥,來自德國慕尼黑附近的一個小村莊,今年24歲,本名叫羅伯特·阿道夫,小時候看了《花木蘭》電影後,他就對中國的曆史和文化充滿興趣。
2017年他獨自來到中國,因為吃到的第一種美食是包子,就把它當做了自己的中文名,起名叫“德國的包子”。
“德國的包子”在郎德鎮也改村采訪。
“德國的包子”對記者表示,最開始,他在湖南一家德企工作,後來定居江蘇連雲港,從事外貿相關的工作。
剛來中國時,“德國的包子”中文講得并不好,隻會“你好”、“謝謝”兩句,但“包子”學得很快,在中國待了一段時間後,中文表達流暢了很多。如今,他的中文說得很地道。
“為什麼想拍中國的56個民族紀錄片呢?”記者問道。
“德國的包子”表示,那是在一次鄉村旅行中,看到了許多少數民族群衆,穿着盛裝載歌載舞。濃郁的民族特色深深地打動了他,于是,便萌生了想要為中國的56個民族拍攝紀錄片的想法。
為了實現自己的這個想法,今年7月,“德國的包子”與3名中國朋友啟動了一項紀錄片拍攝計劃,由他擔任出鏡主持人,其他三名夥伴負責攝像工作。四人一路自駕,尋找各個民族的原住地,以無腳本拍攝的方式記錄下各民族居民們的真實生活。
“ 德國的包子”這一系列的想法和拍攝行動 ,在網絡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央視、《人民日報》、《中國日報》等媒體都做了充分的報道。
9月5日,“ 德國的包子”和朋友們從連雲港出發,一路自駕經過湖北、廣西、貴州等地,記錄下居住在那裡的土家族、苗族、侗族、布依族、瑤族、水族等民族的習俗和文化。
“目前,我已經拍攝完貴州當地的7個原著少數民族。”說到對貴州的拍攝,“德國的包子”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11月25日, 是郎德鎮烏流片區第五十四屆鼓藏節“姑媽回娘家”的日子。
一大早,“ 德國的包子”就與夥伴從住所趕到了也改村。這裡是“姑媽回娘家”活動的重要場所之一。到了現場,他便忙前忙後對當地的村民進行采訪。
“我要把貴州、把中國的少數民族文化,世界。讓世界上有更多的人了解貴州,了解中國!”“ 德國的包子”說。
,
事業因人才而興,人才因事業而聚。不管哪個時期、哪個行業,人才都是最寶貴的資源,是決定事業成敗的關鍵因素。近年來,貴州大力實施人才強省戰略,人才規模迅速擴大,但也要清醒地看到貴州對人才的渴求前所未有,人才短缺對貴州發展的制約前所未有,各地争奪人才的激烈程度前所未有。當前,貴州正圍繞“四新”主攻“四化”,每一“新”、每一“化”都需要人才支撐。要盡快打破人才瓶頸,就不能再走尋常路,必須采取超常規措施,圍繞人才“引、育、用、留”全鍊條全環節,大力實施“四大工程”,放開視野選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
唯有思想解放,才能打破常規,采取超常規措施。把貴州建設成為全國最有吸引力凝聚力的人才高地之一,首先在于各級領導幹部要解放思想。在思想觀念上,必須打破條條框框,做到唯才是舉、唯才是用。在體制機制上,必須堅決破除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服務、支持、激勵等方面的體制機制障礙,真正用好用活人才。同時,堅決破除“官本位”,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曆、唯獎項的“四唯”傾向,加快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健全落實各類激勵政策,充分調動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非常之時,建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才工作至關重要,必須要狠狠地抓,堅持不懈地抓,讓人才是第一資源的觀念真正樹立起來,讓超常規培養、引進、使用人才的政策真正确立起來,讓重視人才、尊崇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氛圍真正濃厚起來,就能廣聚天下英才到多彩貴州一顯身手。
來源:,貴州新聞聯播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