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三月初一日,為長真凝神玄靜蘊徳真人譚處端聖誕之期。
譚處端為全真道北七真之一,甯海(今山東牟平)人。初名玉,字伯玉,後改法名處端,字通正,号長真子。
金大定年間,譚處端師事王重陽,後創立全真道南無派。譚祖生于金太宗天會元年(1123)三月一日。大定二十五年乙巳(1185)四月初一日,處端東首面南枕肱而逝,時有仙鶴舞于庭,世行六十有三。
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春正月,贈封為“長真水雲蘊德真人”,武宗加封為“長真凝神玄靜蘊德真君”,世稱“長真真人”。
長真真人譚祖寶诰
志心皈命禮
金蓮種異。玉葉兆祥。幼稱不溺不焚。長着克修克證。忍辱煉無明之火。共識慈祥。陽神現古廟之中。群欽道力。書龜書蛇。能使火不為殃。占鬥占星。更令水來知備。大悲大願。大聖大慈。全真嗣教。長真凝神上仙。玄德崇教天尊。
林間羽客樗栎道人贊曰:長真老仙,甯海豪士。與三髻以同學,拜重陽而受盟。一夕之清談未終,數年之痼疾頓愈。抵千金而不願,挂百衲以甘貧。煉氣調神,幾載長遊于洛下;歸根複命,半生不返于山東,鎮百怪以潛形龜蛇兩字,握二儀而在手龍虎九還。正逢丹桂之芬芳,又值金蓮之爛熳,鉛汞注水雲之集,煙霞為蓬阆之遊。若非骨肉同飛形神共妙者孰能與于此乎。張神童詩雲:風火胸心鐵石腸,正豪強裡便回光,洛陽春暖神遊處,猶有龜蛇鎮北方。
至心稱念玄德崇教天尊,不可思議功德。
書中記載,譚處端生即仙骨附身,六歲墜井中而浮于水上,後卧于火海中而神情自若。既入學,聰慧敏捷,同齡莫能及之。十歲既能賦詩,一日詩興大發,手指葡萄架,頌曰:“一朝行上青龍架,見者人人仰面看。”從這兩句詩作可略見其志向遠大。
譚處端祖師少時為學,于經史百家無不涉群,尤功于書法。史傳,他平昔好書龜蛇二字,每日習而不已,妙将入神,有飛騰變化之狀,奉道信士多收藏之。
譚處端未求道之前,一次因醉卧風雪中而受風痹之病,癱卧于榻,四處求醫,毫不見效,遂于室中求于北鬥,忽大夢一場,頓悟一心奉道,才是正果,于是決心向道。
适逢王重陽自終南山來甯海傳教,時為大定七年(1167)七月,王重陽居于馬丹陽為其修建的“全真庵”中。譚聞訊後,即前往求谒,祈求治療仙方。重陽終日閉門不見,譚隻得苦守門外,晝夜不移。這一日,門忽自開,重陽大喜,以為“仙緣”已到,乃召之留宿庵中,夜同衾共寝。夜間,重陽令其展抱其足。
傾刻,譚頓覺周身流汗,如卧蒸籠,比及拂曉,下床視之,舊病痊愈。他知此番遇到了真神仙,遂求重陽收其為弟子,終身侍奉于左右。
重陽欣然允之,授之以四字秘訣,賜法名曰處端,字通正,号長真子。
譚處端師事王重陽後,朝夕參請,多得玄旨,摒絕思慮,泯滅人我,苦心修道,同時關注儒家倫理,認為“忠孝仁慈勝出家”。他略微修改了馬丹陽出家修行的理論,認為在家也可以修行,這一修改,使此後全真道更适合民情而得到迅速發展。
金大定八年(1168),處端棄家别妻,開始了他的雲遊生涯。大定十年(1170),王重陽羽化于汴梁,處端與馬丹陽守孝三年。四年(1174)後,隐遁于河南,承師志,弘全真教義,精心布道,一時名振京洛。大定二十三年(1183),馬丹陽飛升後,譚祖掌教于全真道,與其徒努力修行,共振道業。
譚祖繼承并發展了全真教思想,創立全真教中“南無派”,擁有楊理信、胡玄宗、馬做善、劉至洞、周妙超、陳仙後、朱立剛、許去乾等一大批傳人。
譚處端十分重視全真道思想的宣傳,勸戒人們斷恩愛纏綿,出家修行,稱人生短暫,終日為名利勞碌奔波,曆波涉險,身陷苦海,于身不利。處端修道,主張内丹,不崇符箓燒煉,大略以識心見性、去情絕欲、忍辱含垢、苦己利人為宗,通過清靜無為、明心見性來修煉成真。譚祖指出,人心之所以被蒙蔽,本心之所以不明,是人在一切境上産生了貪、嗅、癡三種毒孽,故而隻有消滅各種不純意念,才能最終解脫。
譚祖又曰:“輪回生死不停,隻為有心。”“若一念不生,則脫生死。”其修道方法是清靜無為,若“十二時中念念清靜”,就會得見“父母未生時其性本來面目”。故曰:“朝昏懶慢修香火,十二時中隻禮心。”
據載,大定十五年(1175),處端乞食于磁州二祖鎮,一狂徒問曰:“爾從何來?”遂以拳擊其口,緻血流齒折。譚祖卻容色不變,吐齒于手,舞躍而歸于人群中。有見者憤憤不平,欲使訟于官。處端但雲,謝他“慈悲教誨”。聞聽此事後,馬丹陽在關中贊曰:“一拳消盡平生業。”
譚處端秉承全真教風,主張道、儒、釋三教合一。他入道後遂将儒家思想融入道家思想中,在勸人出家修道的同時,也勸人盡忠盡孝,同時也不排除佛教思想,指出“三教由來總一家,道禅清靜不相差,仲尼百行通幽理,情者人人誇彩霞。”這些思想在《譚先生水雲集》等書中均有體現。
譚祖傳世之《水雲集》,今存于《道藏·太平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