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距今有三千年曆史,在我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曆來受到名家推崇。《關雎》是《詩經》中的名篇佳作,開寫愛情詩之先河,反映了當時社會對婚姻、夫妻關系的重視以及對道德情操的要求。本詩用比興手法,巧借沙洲上兩隻巨鸠鳥交頸和鳴的場景烘托,引出君子對淑女追求的思慕過程。語言生動有趣,渲染鋪陳有度,催情樂而不淫,豔而不膩,哀而不傷。其中最為經典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成為愛情最唯美的語錄與引擎,鼓勵着後來曆代文人在對愛情的描寫上大膽創新,不拘一格。
《關雎》語言清新自然,委婉凄美,但在情節安排上過于畜勢奢華,難以把控。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大膽創新,化古樸幽邃為具體實在,化虛拟抽象為生動寫真,巧用三個詞語,厘清文本,拓展思路,提升主題,讓學生快速準确理解文意,力求掌牢知識點,學以緻用,在備考中以不變應萬變,均取得很好的效果。
我用“一見鐘情”準确表達君子偶遇采荇女子,并被其美貌、勤勞善良所打動,于是他設法靠近接近、獻殷勤,并大膽追求表達愛慕,應和了詩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内容情節。用“相思成災”描述詩中君子困于無奈現實,或許是女子拒絕了他,或許是女子另有夫君,君子隻有借助夢幻表達内心寂寞難耐,從而強化了“寤寐求之,窹寐思服”的矛盾心理,再現了他墜入單相思的孤獨與無助。最後用“好夢成真”呈現詩中“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的美好畫面與質感,以虛拟的大寫意鏡頭催化故事精美的結局,從而完成對本詩的講解,和整個故事框架的構建。三個詞語維度不同,語言頗有情趣,用不斷變換的意境和最複雜的微妙情感解答了一個古老的話題,愛不單單是一廂情願,愛是建立在雙方共同基礎上的遵循與恬守。
語言是一種複雜的藝術與邏輯,縱觀大語文時代的來臨,母語的重拾與回歸,語文教學會對語文教師提出更高要求,語文教學要有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要發揚傳統文化的浸潤與魅力,樹起以德立人的時代風貌與意識,以優秀的文化教育人,以優美的作品鼓舞人。
語文老師更要有駕馭語言的獨特能力和表達技巧,要跳出課文章節,以俯瞰的精神引導學生高質量學習,不必沉溺于課本的片言隻語,當有“會當淩絕頂”的情懷,以“一覽衆山小”的氣度統領課文,帶領學生在語言文字的王國自由漫行,并傳承人類曆史豐富的文化基因與積澱。
【作者簡介】李鳴,男,河南鄧州人,南陽市作協會員,春風堂詩詞會員,範仲淹文化研究會會員。近年來先後在報刊雜志網絡媒體發表作品二百篇(首),多篇詩歌獲獎和選入書籍,著有詩集《家園深深》等。其中《漢嫁女》在全國“梅娘文學獎”大賽中獲最佳詩詞獎、《面對丹江水,唱響北流之歌》獲河南老幹部局“點亮河山之美”原創詩詞大賽優秀獎、《婚嫁》獲全國“明珠杯”詩歌大獎賽三等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