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50年代,全國人民積極大生産的畫面,在當時拍攝的一百多部電影中被生動地呈現了出來。而當《五朵金花》首次闖入人們的視野中時,憑借着輕松浪漫的愛情故事和幽默愉快的喜劇題材,電影頓時在整個中國大地上掀起了一股“金花熱潮”,它讓人們首次領略到大理風花雪月的出世之美。在湖光三色之下,“蒼山腳下找金花”的美麗愛情故事至今讓人感動不已。無論過去還是現在,《五朵金花》在中國電影史上都被奉為經典之作。作為編劇之一的王公浦在談及那段往事的時候,卻依然記憶猶新。
王公浦生于1922年,河北磁縣人,1948年前任小學教師,1949年參加解放軍,曆任第二野戰軍四兵團十三軍文工團團員,昆明軍區國防話劇團創作員,雲南省作家協會專業作家,昆明市文聯專業作家。據他所述,1949年參軍後,他即跟随二野四兵團陳赓大将的部隊來到雲南,從此便與雲南這片土地結下了情緣。
1954年4月,在作家馮牧的帶領下,王公浦第一次來到西雙版納,長期深入的采訪,讓他對那個美麗的地方産生了深厚的情感。在那段時期裡,王公浦全心投入到了自己喜歡的小說創作當中,并與前妻趙季康先後合作完成了《兩個巡邏兵》和《摩雅傣》劇本。這兩個劇本的成功,為1959年夫妻二人受命創作國慶獻禮片《五朵金花》做了很好的鋪墊。
當時王公浦已經在西雙版納蓋好了房子,準備長期生活下去,突然接到組織通知,要求創作出一部輕松愉快的以大理白族載歌載舞的民族文化和優美的山光水色為素材的電影,作為國慶十周年獻禮。接到任務的王公浦覺得十分光榮,但此時已是1959年的三月下旬,距離國慶獻禮隻有七個月不到的時間。如何在這麼短的時間内創作劇本并拍攝完成,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然而,4年前的一次大理之行,似乎早就預言了後來即将發生的一切。王公浦在《十年一覺金花夢》中記錄了1955年他與趙季康洱海泛舟時的對話,他感歎道:“大理的水光山色實在太絕妙了,一定要把它寫進作品中讓世人知道”。趙季康回應:“文字是很難表達的,最好能用電影的鏡頭把這景色都拍攝下來,讓人們親眼目睹才好呢!”沒想到,當年随意而發的一句感歎,竟在4年後成為了現實。
尤其在劇本創作之前,滇劇團剛好到大理深入生活,帶回了豐富的背景材料。特别的是,其中有好幾個叫做金花的姑娘,加上已經深入雲南本土生活近十年的王公浦夫婦早已對當地的民間故事和傳說了然于胸,于是,他們找到了“金花”在藝術創作上的故事靈感,很快,一個《十二朵金花》的提綱便寫好了。
但考慮到文本表現的長度等問題,在文化部副部長夏衍和雲南省宣傳部長袁勃等領導及文藝專家的指導下,王公浦先後把金花“十二朵”改成了“七朵”和“五朵”,最終劇本以《五朵金花》定稿并攝制開機。
從王公浦到大理邊采風邊創作劇本,到趙季康帶着導演王家乙劇組到大理取景,正式開機的時候已經是5月30号。為什麼開拍會推遲那麼久?其中也有很多小插曲。王公浦說,由于當時大理的三月街(農曆)三月份已經過了,為了給電影營造出應景的氛圍,在大理州有關領導的組織部署下,當地群衆臨時現搭了兩條街作為外景,并動員五六千人重新齊聚這裡再來開辦一場熱鬧的三月街集市。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大理民間娛樂表演比如繞山林、霸王鞭等再一次歡嚣起來,所以電影《五朵金花》一開始就是三月街很熱鬧的場面,然後緊接着蝴蝶泉對歌。
“明年花開蝴蝶飛,阿哥有幸再來會,蒼山腳下找金花,金花是阿妹”。這句詞是整個劇本的關鍵,就是這句話,才形成了找金花這個故事。雖說它的構思是有點巧合,但是王公浦卻認為,作為藝術,就是要巧、奇,才能動人,才能使人願意看,要是随随便便平常,那就沒有什麼意思了。
在《五朵金花》紅遍大江南北的同時,也有很多人想把它改編成電視劇,但最後都沒有像電影那樣成功。對此,王公浦說,《五朵金花》雖說是寫愛情,寫内心的愛,但是很嚴肅,沒有冗瑣的東西,沒有口水的東西或者是讓人感覺到不太美的東西。即使要一個好的體裁,但是一定要達到美的高處,才能成功。《五朵金花》導演是很有本事的。當初,劇本寫出來以後,有人說這個劇本跟香港那些愛情劇本差不多嘛,沒有什麼區别嘛。但是,不一樣,比香港一般的那些談戀愛的劇本好在哪裡呢,就是在藝術上比較嚴肅認真,但是又比較有内涵。
《五朵金花》大獲成功之後,陳毅将其評為“五好電影”。第一是編導好,指的就是編劇和導演;第二是演員好,特别是楊麗坤那種由内而外散發出來的少女情懷,羞澀純樸而又不失内在美;第三是音樂好,電影編曲由曾經創作過《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等著名音樂的作曲家雷振邦親自操刀,他将白族音樂的元素吸收過來,配出了《五朵金花》中一首首輕松愉快、朗朗上口的對歌;最後,是大理的湖光山色好以及影片配搭的色彩好。
1959年,《五朵金花》作為建國十周年18部獻禮片的壓軸之作隆重上映時,掀起了全國的“金花熱潮”,先後在46個國家的公映,也創下當時中國電影在國外發行的最高紀錄。如今,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五朵金花》的生命力依然在延續着。阿鵬與金花純潔無暇的愛情故事,以及那個年代同志之間單純的友誼,仍讓50後、60後、70後、80後甚至是90後至今還為之動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