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門,隔開了兩個人、兩顆心,無法放下,各自煎熬。
《穆斯林的葬禮》,是一個悲情的故事,沒有餘華《活着》那麼深沉、蒼涼,直擊靈魂,但依然讓我動心,動心于痛苦熬煎中的兩代人,依然倔強的生命力。
張愛玲曾說,我們中國人的文學口味無非是傳奇。但這本書的傳奇遠不及痛苦深,一直拉扯着我的,是深藏其間無力擺脫的煎熬與糾纏。
這篇讀書感想,不想控訴,也不想譴責誰,隻想沿着一個女性的腳步,去反思:在婚姻中,女性需要重視的幾個重要轉折點,自己該如何努力與放下,從中引以為戒。
01 曾經她也是一個有擔當令人敬佩的女性。 千年古都,也是一部玉的曆史,朝聖路上的少年韓子奇,為玉所迷,拜入奇珍齋主、琢玉工匠粱玉清門下,哪知3年學徒未滿,師父就積勞而亡。
災難突然降臨,師母白氏完全亂了方寸,7歲的梁冰玉沒命的哭喊爸爸,韓子奇也被突變驚得六神無主。
一家的支柱倒下了,看着寡母弱妹,年僅15歲的梁君壁挑起了一家的重擔。
師兄韓子奇忍辱負重,拜入仇人門下,偷師學藝3年後,自立門戶,與梁君璧成親,重振了奇珍齋。
他們的結合,不是因為愛情,而是艱難境況下的互相扶持,為撐起這個風雨飄搖的家,為奇珍齋不後繼無人。
這個15歲掌家,18歲協助師兄重振家業的君壁,有擔當,令人敬佩。但夫妻關系要良好發展下去,還需要經營。
02 疏于成長是距離的開始。 穩固的夫妻關系,僅僅有一紙婚書是不夠的,它需要物質基礎與精神世界的合拍。
韓子奇十年經營,不僅将生意做到了海外,還成為名噪一方的“玉王”。相比之下,君壁卻一直在原地踏步。
一個人疏于學習,不思進步,就會拉開距離。
家業在擴大,丈夫學會了外語,與洋人做生意,妹妹冰玉成了女大學生,獨當一面,而君壁呢,困守内宅,依然大字不識。
韓子奇心疼她操勞,提出請管家、幫傭,君壁卻願意事事親為,不相信外來的人,将自己困在家庭與孩子的屎尿屁中。
韓子奇野心不小,十幾年苦心收羅各種珍寶玉雕,他潛心研究,如癡如醉,勝于性命。而生長在玉器世家的君壁,卻隻在乎玉換錢的功能。
夫妻倆思想上無法交流,言語上說到不到一塊兒,精神上完全不能合拍。
君璧于災難中,有反抗命運的魄力,但她卻固守方寸之地,她的眼界與心胸決定她理解不了丈夫的精神世界,也無法提出有建設性的見解。
十年夫妻,雖沒有愛情,但也有患難與共的真情,本可以在平淡的日子裡讓心更緊密,讓彼此越變越好,不曾想卻無法交心,漸行漸遠。
還記得《知否知否》中的小公爺齊衡嗎?他家大娘子在得知他心裡念着明蘭時,紅着眼眶對丫鬟說:“知道他的心在别人那兒,就将它搶過來。”
這才是積極争取、追求幸福該有的态度。而最終,大娘子的真誠與理解,也“搶”回了齊衡的心。
而君壁呢?也許受限于眼界與認知,她在乎丈夫,卻并不關心他的思想,她心目中在乎的,就隻有生兒育女,吃穿住行嗎?
婚姻需要經營,内心充盈的女性,既有反抗命運的能力,也有愛的能力,而不斷的學習、成長,正是豐富内心的途徑。
03 已入窮巷,卻沒有及時止損。 二戰的炮火驚醒了博雅宅的寂靜,韓子奇決定攜家人,挑選最珍貴的幾大箱玉器文物,随亨特遠赴倫敦避難。
但君壁不願同往。
兒子天星2歲,路途遙遠,禍福難料,走出去,就沒有了主動權,風雨飄搖,依附他人。而留守家中,握在手中的房子、鋪子以及根基,能讓她安心。
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是這對夫妻這時最好的寫照吧,他們各執己見,為各自心中想守住的東西。
韓子奇将生意與家托付給患難之交,抛下妻兒,護送他的寶貝,遠渡重洋而去。而在北大遭遇背叛與失戀的冰玉,不顧姐姐反對,私自跟着出走了。
一别十年,在戰火紛飛中,生命如蝼蟻般脆弱、無依。以為家毀人散的韓子奇和梁冰玉,在異國他鄉躲不開的炮火中相依為命,互生了情愫。
戰火剛熄,極度思鄉的兩人,迫不及待攜兩歲的女兒新月重歸故裡。
但重逢就是一場災難。
丈夫成了停妻再娶的“陳世美”,狐狸精是親胞妹。被自己最親的兩個親人背叛,要強的君壁,心中滔天的恨意可想而知。
得知幾箱珍寶已運回,就迅速分析了利弊,做出了選擇,她強勢的控制住局勢,要将冰玉趕走。
而此時的冰玉,劍橋大學的高材生,獨立,有思想,不會為了任何人踐踏自己的尊嚴。當看到曾經的奇哥哥,唯唯諾諾,不能、也不敢随自己放下一切時,當看清這個家已沒有自己的位置時,将女兒留給苦苦哀求的韓子奇,孑然一身遠走他鄉。
君壁順利維護了家庭的完整,留住了那個頹喪、像失去了所有希望的丈夫,但這場“勝利”隻換來,戴着鐐铐,踏着刀尖的日子。
經濟學上有個“鳄魚效應”:
假定一隻鳄魚咬住你的腳,如果你用手去試圖掙脫你的腳,鳄魚便會同時咬住你的腳與手。你愈掙紮,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萬一鳄魚咬住你的腳,你唯一的辦法就是犧牲一隻腳。
婚姻走到這一步,早已名存實亡,隻剩煎熬,猶如被鳄魚咬住了一隻腳。面對着叫自己媽媽的新月,君璧心裡不膈應嗎?新月是無辜的,但她的存在就在提醒韓太太丈夫與妹妹的背叛,這樣的日子不正像被鳄魚咬住更多嗎?
《知否知否》中趙麗穎飾演的盛明蘭,勸慰被丈夫軟飯硬吃的堂姐有段話:“姐姐一步走錯,既入窮巷,就該及時掉頭,不可等一世消磨,悔之晚矣啊!”被折磨得了無生趣的淑蘭,忍痛以一半嫁妝利誘,成功和離,為自己搏得另一個幸福人生。
《安家》中有個阚總,在小三的問題上,屢教屢犯,阚太太在痛苦與原諒中煎熬,最後選擇了及時止損,離婚後分得上億财産做了單身貴族,跳出了讓她痛苦的漩渦,赢得新的生活。
從不幸的婚姻中脫身,在痛苦的煎熬中退出,需要遠見,需要面對新的不确定,需要勇氣,被鳄魚咬住必須要忍痛割舍,否則,代價可能就是一生。
名存實亡的婚姻,像毒藥,讓人在歲月中煎熬,變得面目可憎,自己都不會喜歡自己。
我時常想,若君壁及時止損,她的人生會不會不一樣?當然,那個年代的君壁無法想象這種選擇,但今天的我們卻一定要學會“已入窮巷,當及時止損”的智慧。
冰玉與姐夫的不倫戀,我雖不贊同,但她敢愛敢放的個性卻讓我佩服。就像她給新月的信中所說:“媽媽走了,不是去尋找謀生的路,也不是去尋找愛,而是去尋找自己。人可以失落一切,唯獨不應該失落自己。媽媽過去的三十年已經付之東流,從今以後,将開始獨立、自由的人生!”
離開的冰玉用前半生明白了找到“自己”的自由,而留下的君壁與韓子奇,卻在歲月中埋葬了“自己”。
04 對待生活的心态與行為,将決定未來生活90%的走向 “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90%則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
這就是著名的費斯汀格法則。
對于丈夫的背叛,無論韓太太如何選擇,她的心态與行為,将決定未來生活90%的走向。
她選擇将婚姻持續下去,但内心的魔鬼卻沒有輕易放過她。
因丈夫的背叛,對兒子的不關心,滿心隻有新月,韓太太怨念一直在心裡累積。
新月成功的考入北大西語系,并邂逅了她的愛情時,最大的噩夢也降臨了。
一次意外查出,朝氣蓬勃的新月,患有先天風濕性心髒病,而且粗心的家人沒及早發現,已延誤了最佳治愈期。
新月從懂事以來,在她看似完美的人生中,就有她渴望卻不可得的煎熬,她奢望着一份永遠也不可能的感情,因為“媽媽”是恨她又不得不養她的大姨。
看着新月的生命漸漸枯萎,楚老師用愛支撐着新月的精神,并邀請她一起參與翻譯魯迅的《故事新編》,用愛與事業滋養她,激勵她,給她病弱的身體注入生機。
這時,韓太太跳了出來,不合時宜的以隔着教門,師生不倫為由,堅決阻攔,任何人的哭求都打動不了她,她甯願新月死,也絕不容許她丢人現眼。
兩個年輕人不顧一切的愛,令韓太太内心的魔鬼爆發了,
“我受了你一輩子,還要接茬受你女兒的嗎?我倒是造了什麼孽?讓她這麼磋磨我,什麼時候是個頭兒啊?病病殃殃的,全家伺候着都不成,還沒忘了犯賤!這是從哪兒傳下來的賤根兒啊?”
内心的怨念一直啃噬着她,變得面目猙獰起來。
我不得不想,也許隔着教門隻是一個客觀因素,她真正想杜絕的,是不能掌控的一切意外,她反感的正是毀了她生活的愛情。
就像天星與容桂芳自由戀愛,同一個教門,她依然不容一樣。
韓太太自有她的一套标準,“甜糕容”家的門第,配不上此時的韓家,于是,她不聲不響,成功設計了天星與容桂芳反目分手,一步步走入她的套子,與她看中的淑彥成了親。
當天星發現真相時,淑彥已有身孕,他唯有在深夜的大雨中買醉,苦澀往肚裡吞,割他心的是母親,他不敢質問,因為淑彥是無辜的,他隻能在忘不掉的痛苦中掙紮。
而渴望愛情的淑彥,也在與天星的相敬如賓中,一顆滾燙的心漸漸涼涼。
她見證了楚老師對新月的愛,匍匐在新月墓旁,輕輕說:“你活得值啊!”一句話道出了内心的凄涼。
因背叛、怨念,煎熬得面目可怖的韓太太,也讓一家人煎着、熬着、苦不堪言着。
費斯汀格法則讓每個人對待生活的态度,在生活中按既定軌道延續。直到死亡消弭了一切恨與怨,這個家才重新獲得了平靜。
在這一曲愛的悲歌中,誰都不是勝利者,都在生活的悲歡裡為各自的選擇買單。
時間是最偉大的魔術師,将一切恩怨抹平,塵歸塵,土歸土,淹沒在歲月的長河中,潮起潮落。
博雅宅又恢複了往日的甯靜,這個家庭的第三代,是否也在上一輩的恩怨中懂得了:
“人生不是赢在獲取,而是赢在放下。放下一粒種子,收獲一棵大樹;放下一處煩惱,收獲一個驚喜。放下,是勇氣,更是智慧。人生,赢就赢在敢于放下。”
圖/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