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因為不同時代、觀衆接受度、營銷方式、對比性等的不同,導緻了口碑分化問題,有些電影從上映時被各種诟病,票房慘淡,但之後,卻有越來越多人喜歡,甚至成為難以超越的經典,還真是世事難料,比如以下這3部,相信很多觀衆不陌生,即使到現在,仍然有很多經典台詞被使用,成為很多後續作品争相模仿的範本:
第一,《大話西遊》 有周星馳這個“喜劇之王”的金字招牌在,這部電影又是周星馳組建的彩星電影公司的第一部作品,在1995年就投資了4500萬港币,可以算得上是大制作了,但上映後卻遭遇滑鐵盧,中國香港和中國内地票房慘敗,周星馳的彩星電影公司也因此倒閉。
影片的失敗歸結于超前的劇情設定,以及對《西遊記》名著的大刀闊斧改編,主要角色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完全是新的一個人物形象,很多人對這類超前的影片想法難以接受。直到1997年香港回歸後,香港電影大量進入内地,加之互聯網的興起,《大話西遊》才重新翻紅。
《西遊記》被翻拍多次,但總是走不出師徒四人打怪取經的橋段,但《大話西遊》卻敢于徹底給角色“脫胎換骨”,對于内地電影市場是一個新鮮血液。影片中的多個類似“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愛情擺在我面前,我沒有好好珍惜”等的台詞也成為了網絡熱梗,同時插曲《一生所愛》和《only you》也同時成為了現在傳唱不絕的經典歌曲。
第二,《無極》 《無極》這部電影的陣容還是比較大的,集結了中國港台大陸、日韓的多位知名影星,包括張柏芝、謝霆鋒、劉烨、陳紅、張東健、真田廣之等人,由陳凱歌操刀,一開拍就得到很多人的關注。但上映後,“爛片”二字卻如影随形。問題出在哪裡呢?
首先是合拍片難以逃脫的弊端,這部電影也沒能免俗,由日本演員演了中國将軍,韓國人演男一号,大家港普、普通話、日式中文混在一起,聽着無比别扭。其次是劇情,主要是大家覺得看不懂,滿神的“無極”說得是什麼,看完整部電影,觀衆滿腦子問号。但有時候電影怕的是對比,以及就差那麼點營銷技巧。
随着國産和港台武俠的落寞,《無極》這部電影近兩年又再被炒熱,一部分原因是,懂得将網絡的營銷方向,不再全部放在名演員,劇情的神秘性,而是以超凡技巧讓這部電影重回大家視線,比較火的一個梗就是把這部電影一句話總結為“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
另一個方向是電影的美感,不得不說,相比近年來的武俠電影,無極的電影之美确實是藝術上乘之作,這一影片結構、布局對東方玄幻之美的理解上,陳凱歌再次在《妖貓傳》裡延續,但有珠玉在前,《妖貓傳》相比《無極》,還是差了點那種異世界的神秘質感。
第三,《東成西就》 王家衛的電影以拍攝慢,劇本邊拍邊寫出名,但不管你多麼“鬼才”,現實都還是無法逃避,一旦電影拍攝時間過長,經費就是個大問題。當時王家衛主要拍攝的是電影《東邪西毒》,可是投資方害怕不能回本,就要求再拍一個喜劇,在春節上映來回本,就有了那部部以原班人馬出演的《東成西就》,電影拍了不足一個月,但是上映後,卻是口碑和票房兩級分化:票房上,拿到了2200萬港币,以拍攝速度和劇情打磨來說,拿到這個收益可以說偷着樂了。但口碑上,因為全部是惡搞的,颠覆了我們從金庸小說裡看到的歐陽鋒、黃藥師、周伯通、王重陽和段王爺等形象的認知,為此被很多小說迷、觀衆噴低俗、奇葩。
但如今再來看這部電影,确實是被低估了,從陣容上,集結了梁朝偉、張國榮、張曼玉、葉玉卿、張學友、梁家輝、劉嘉玲、王祖賢和林青霞等紅極一時的香港電影演員,如今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湊齊這些顔值和演技俱佳的實力派了。
從劇情上,多線叙事,用歡喜的方式來講述各個角色,将悲劇以喜劇方式呈現,也是很精巧讨喜的做法。從演技上,惡搞最怕的就是隔靴搔癢,演員自然又可愛的演繹方式,讓這部無厘頭喜劇電影沒有淪為流水線惡搞産品,而成為如今,每看一次仍然覺得很有趣的經典影片,真的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