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春霞(左二)與鄰居們一起包粽子。通訊員供圖

五色粽
你見過彩色的粽子嗎?昨天,奉化錦屏街道五岙村一位壯族女子用草藥做出了“五色粽”,驚豔了左鄰右舍。
同一天,溪口鎮東姜坑村舉行了一場别開生面的包“同心粽”比賽,來自該村和鄰村的15位少數民族婦女與當地婦女歡聚一堂,同台“競技”,度過了一個歡樂祥和的端午佳節。
壯族巧媳婦用草藥材做出“五色粽”
“五色粽”是壯族女子歐春霞做的。10年前,她嫁到奉化五岙村,與丈夫在村裡經營農家樂,心靈手巧的她喜歡做一些特色美食。
“在廣西,‘三月三會’是壯族傳統節日,我們都會制作五色糯米飯,饋贈親朋好友。”歐春霞說,甯波人喜歡吃粽子,她就琢磨着,把五色糯米飯改成五色粽,給大家嘗嘗鮮。用植物汁液給大米表面染色比較簡單,但要讓顔色均勻滲透,染到粒米的内部,難度就大了。
歐春霞巧妙地采用幾種藥材來染色。“這種廣西的紅絲線,可以染紅色;還有一種也是産自廣西的野花,叫密蒙花,染黃色;此外用産自東南亞的一種幹花叫蝶豆花,染藍色;以及中藥材蘇木,用來染橙色;另外用烏飯樹葉染黑色。植物放入水中熬煮,生成不同顔色的湯汁。然後,把糯米放進湯汁中,浸泡一夜,由内而外都染上色了。”前前後後琢磨了一個多月時間,總算染色成功。
染色後就是包粽子,不同顔色的糯米一層層疊起來。她還在粽子裡加了蜜棗,意寓甜甜蜜蜜。壓實包好,煮上兩個半小時,“五色粽”就出鍋了。剝開青綠的粽葉,露出的三角形粽子,從上到下,藍、橙、綠、黃、黑……五種顔色層次分明,斑斓絢麗。嘗一口,米粒軟糯,口中洋溢一股植物清香,很是奇特,鄰居們都贊不絕口。
15位少數民族的姐妹們PK包“同心粽”
在溪口,有外嫁而來的苗、土、仡佬、布依、畲、壯、侗等15位少數民族媳婦,她們在山清水秀的溪口成家立業、相夫教子、尊老愛幼,已愛上溪口,融入溪口。
當天上午比賽在村祠堂展開。在一字形的賽台上,70名選手分站兩邊。随着一聲令下,姐妹們在歡聲笑語中展開了角逐。
10分鐘賽時,最多的人包了27隻,前三名都被東姜坑村的三位選手獲得。來自重慶的土家族人田學蘭是包“同心粽”的冠軍,成績是17個。
鄰村的戴海珍也是土家族人,嫁到溪口已有30年了。她說,在老家重慶過端午節,比過春節還隆重,還要賽龍舟、唱大戲;包粽子的棕葉棕繩也不是毛竹殼和竹殼條,而是葦葉和棕絲。
記者 薛曹盛 通訊員 夏亦薊 葛夢園 卓建青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