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題目是不是已經有點暈眩感了?
兩個詞有區别嗎?
來,先來個情境一起感受一下:
姑娘A:哎呦,好羨慕你哦!你男朋友對你真好呀!姑娘B:什麼呀,我男朋友雖然對我好,可是他總是朝三暮四!姑娘A:哎……我男朋友倒是不朝三暮四,可他總是朝秦暮楚,我真是郁悶死了……姑娘B:???!!!What? “朝三暮四”和“朝秦暮楚”難道不一樣?
有文化的人這時候默默地笑了。 “朝三暮四”和“朝秦暮楚”的意思當然不一樣,不然為什麼還要造兩個不同的詞呢?
下面,我們要用一張圖說清楚這兩個詞到底有什麼區别!各位,看仔細了!
哦呦,不覺明厲?
你看懂兩個成語的異同點了嗎?也許已經八九不離十了。
要記住,但凡在遇到模糊不清楚的知識(成語尤為明顯),一定要追根溯源,找到本質,才能解決問題。
下面帶着大家來看看這兩個成語到底是哪裡來?在什麼樣的情景中來?原本表達了什麼意思?後來又變成了什麼意思?
【朝三暮四】
這個成語源于《莊子·齊物論》:
宋有狙公者,愛狙,養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損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衆狙之不馴于己也,先诳之曰:“與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衆狙皆起而怒。俄而曰:“與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衆狙皆伏而喜。
好吧,用白話文說(意譯),就是講了這麼個故事:
宋國有一個養猴人養了一大群猴,他很喜歡這些猴子。他甯可節衣縮食,都想給猴子們多一些橡子吃。然而有一年碰上糧食欠收,沒有足夠的橡子給猴子們吃。于是,養猴人對猴子們說:“現在糧食不夠了,必須節約點吃,每天早晨吃三顆橡子,晚上吃四顆,怎麼樣?“這群猴子聽了非常生氣,吵吵嚷嚷說:“太少了!怎麼早晨吃的還沒晚上多?”養猴子的人連忙說:“那這樣,每天早晨吃四顆,晚上吃三顆,怎麼樣?”這群猴子聽了都高興起來,覺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愉快的答應了。由故事我們就知道了,這個成語裡的“三”和“四”都指的是猴子吃的橡子的個數。其實橡子的總數沒有變,隻是分配方式有所變化,猴子們就轉怒為喜。
因而,朝三暮四這個成語的原意就是指實質不變,改換名目(玩弄權術)使人上當。但這個成語在運用的過程中意思有了延伸,現在多用以比喻常常變卦,反複無常,變化多端,捉摸不定。
【朝秦暮楚】
這個成語源于出自《雞肋集·北渚亭賦》:“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
沒錯,這個典故原文就這麼一句話!至于是否真的指代某個國家,是無從考證的。那這典故是什麼意思呢?
戰國時期,秦楚兩個諸侯大國相互對立,經常作戰。期間,一些諸侯小國為了保證自身的利益與安全,時而傾向秦國,時而傾向楚國。因而,“朝秦暮楚”這個成語原本就是指沒有立場,反複無常。更形象的說,很類似俗語裡“牆頭草,兩邊倒”所表達的内涵。不過,除了其本意依然沿用,這個成語在不斷的發展運用中還産生了延伸意,可以比喻行蹤不定或生活不安定。
【小結一下】
朝三暮四:
(古)實質不變,用改換眉目的方法使人上當。(今)比喻辦事反複無常,經常變卦,變化多端,捉摸不定。朝秦暮楚
(古)沒有立場,反複無常。(今)沒有立場或沒有原則,反複無常;行蹤不定或生活不安定。這時候,再來看看我們用雙氣泡圖對比兩個成語的圖,是不是更加清楚和深刻了呢?
那麼 姑娘B 想 要形容男朋友是花心大蘿蔔,到底是“朝三暮四”還是“朝秦暮楚”更加準确呢?你能判斷出來了嗎?如果請 你用這兩個詞分别造句,能信心十足了嗎?
用雙氣泡圖來辨析近義成語,效果極其顯著!通過這樣一次追根溯源 對比辨析,這兩個成語會深深印刻在你的腦海裡!
不信?就自己試試咯!反正小編寫完這篇文章,這輩子都不會忘記這兩個成語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