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倉颉造字的古老傳說到公元前10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曆代中國學者一直緻力于揭開漢字起源之謎。關于漢字起源的說法,曆來各家有不同主張,其中比較有影響力的說法有:結繩說、八卦說、刻契說、倉颉造字說、刻劃說和圖畫說。
沈兼士先生在1927年提出了漢字起源于記事的圖畫這一觀點,認為在古漢字之前還有一個“文字畫”的起源階段。
沈兼士《從古器款識上推導六書以前之文字畫》:“蓋于六書文字時期以前,應尚有一階段,為六書文字之導源,今姑定名為‘文字畫時期’”。文字畫是向文字進化的記事性圖畫,具有亦畫亦字的特點,初步具備了文字記錄信息的可識性功能。
關于記事圖畫與記詞文字的聯系與區别,沈兼士先生講得尤為精辟:“文字畫為摹寫事物之圖像,而非代表言語之符号,雖為象形字之母型,而不得徑目為六書象形指事之文。”
漢字的影響:
漢字作為承載文化的重要工具,當前留有大量用漢字書寫的典籍。不同的方言、甚至語言都使用漢字作為共同書寫體系。在古代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琉球群島,以及位于婆羅洲的蘭芳共和國,漢字都曾是該國正式文書的系統,因而漢文化在曆史上對周邊文明的傳播分享有着重要作用。
由于漢字和發聲的聯系不是非常密切,比較容易被其他民族所借用,如日本、朝鮮半島和越南都曾經有過不會說漢語,單純用漢字書寫的曆史階段。漢字的這個特點對于維系一個文化圈一個充滿各種互相不能交流的方言群體的民族發揮了主要的作用。
漢字對周邊國家的文化産生過巨大的影響,形成了一個共同使用漢字的漢字文化圈,如日本、越南和朝鮮半島、琉球群島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