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一年中最好的季節,相信大多數人都會回答說,當然是春季了,因為"一年之計在于春"嘛!但是曠達的劉禹錫卻不認同,他說"我言秋日勝春朝",他認為秋天比春天更美好;而大文豪蘇轼則别出新裁地道出:"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這是什麼季節呢?我們一起看看他的原詩吧。
《贈劉景文》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劉景文是蘇轼的朋友。他本是世家子弟,文采超群,卻人生坎坷,懷才不遇,生活潦倒困頓,所以很是萎靡頹廢。蘇轼寫這首詩,就是勸慰已經58歲的劉景文振作起來,鼓勵他珍惜年華,不屈不撓的昂揚前行。
這首詩寫的是初冬的景象。你看:荷花已經凋零了,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菊花也開敗了,隻有殘枝在傲寒鬥霜。詩人選取荷、菊這兩個最能代表夏、秋的花,用它們的衰殘來襯托橙橘的歲寒之心。兩句詩對仗工整,"已無"、"猶有"一氣呵成,描繪出一幅雖然是荷凋菊殘的初冬之景,但仍有菊枝傲立霜寒。而今天。我們還用"菊殘猶有傲霜枝"來比喻人的堅韌頑強。
在描述完初冬的景象後,詩人筆鋒一轉,滿懷喜悅地提醒人們:記住吧!一年中最好的風光,最好的時候,就是這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初冬時節啊!
這"橙黃橘綠"固然是初冬的實景,而橙與橘在生物學上,則屬于同界、同門、同綱、同目、同科的植物,也就是說,廣義的講,它們是一類的。從屈原的《橘頌》到張九齡的"經冬猶綠林"、"自有歲寒心",橘是"可以薦嘉客"的,是有着高尚節操的的"嘉樹"。而橘的這種品格,是足以代表人的高潔情懷的。
這是一首勸勉詩,但在這裡,蘇轼沒有搬出生硬的大道理,沒有給朋友來一篇心靈雞湯文,而是以物喻人,托物言志,通過自然界的實例,開導朋友,即使"""荷盡菊殘",也要保持堅貞的氣節,用"橙黃橘綠"鼓勵朋友,勇敢地面對困難,樂觀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贈劉景文》是蘇轼在勸勉朋友,這又何曾不是他在自勉啊!蘇轼雖是千古奇才,卻仕途失意,大半生都在流放、谪貶中度過。但他一直保持達觀的心境,微笑着面對生活。他曾豪邁地寫下了"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把自己人生最低落的三個時期,當作驕傲的業績,真是詞也豪放,人也豪放啊!
其實,人的一生不也如一年四季一樣嗎?春如少年,夏如青年,秋如中年,冬如老年。但冬天并不意味着破敗、蕭瑟,老年也不就意味着頹唐、孤伶,正如蘇轼囑咐劉景文的——"君須記":冬天也有收獲,也有橙橘那樣的淩寒君子,傲然于枝頭,綻放着新姿,隻要有好的心态,哪個季節都是美好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