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最熟悉的那個人,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喜好、價值觀,當這段關系結束時,我們又該怎麼和那些熟悉的日常,說再見?
「分手後的自己,就像碎了滿地的鏡子,怎麼也拼湊不回原本的模樣。」
「他離開以後,覺得自己空掉了。」
這樣的感覺你經曆過嗎?
心理學家指出親密關系當中,我們會重塑自己的自我概念。我們會整合伴侶的人格特質、世界觀、生活方式及嗜好到自我概念之中。
伴侶會成為自己的一部分,也完整彼此的自我概念。然而當關系結束的時候,我們不僅會因失去伴侶而感到難受,也會因為自我概念産生轉變以及自我概念變得模糊,而使我們分手後格外的痛苦。
「他走了,那剩下的我是誰?」
是的。我們會感覺,失去一部分的自己,或什至全部的自己。
我想起你描述夢想天堂的樣子
手指着遠方畫出一棟一棟房子
你傻笑的表情又那麼誠實
所有的信任是從那一刻開始
—那英〈夢醒了〉
「分手後,世界崩塌了。」
約定好要一起慢慢變老,要生兩個孩子再養隻小狗,周末要一起去你愛的咖啡廳,要牽手逛我喜歡的書店。以為等在終點的會是幸福畫面,但現在都不見了。「我們」的未來,如今隻剩下「我」。
誰還記得是誰先說永遠的愛我
以前的一句話是我們以後的傷口
過了太久沒人記得當初那些溫柔
我和你手牽手說要一起走到最後
—張惠妹〈記得〉
戀愛中的自己,總會被樂觀幽默的他所感染,好像隻要待在他的身旁,那個自卑、愛擔心的自己就不見了,變得更快樂也更勇敢。不僅僅是愛他,你也愛那個在他身邊笑得幸福的自己。
伴侶對我們的影響力越深,我們就越難找回自我。分手可以說是一種改變自我内在世界的過程,分開後,我們會開始不确定自己是誰,對自我會産生混亂的感受。哪個部分是自己,哪個部分又是他呢?我是誰?會有這樣的疑惑。
失戀是深刻的失落經驗,會感覺到痛苦難受都很正常,情緒潰堤更是難免的,因為要離開一段關系真的不容易。失戀的路并不好走,坎坷蜿蜒,那些苦與痛隻有正在經曆的自己才真的懂。
當我們經曆失落之後,會産生特别的情緒——悲傷。人生充滿各式各樣的失落,而失戀是其中的一種。心理學家Stroebe 和Schut 在1999 年提出雙軌曆程模式(Dual Process Model, DPM),此理論說明我們會同時使用失落導向因應和複原導向因應來應對悲傷的壓力,其中有三個重要的核心概念:
我們會專注于失落經驗的情緒與感受,經驗失落并走過悲傷的曆程。例如:失戀後沉浸在想念的痛苦中。
我們會專注于生活上的改變,避免讓自己因悲傷而困擾,做讓自己生活過得好的新事情。例如:失戀後積極認識新朋友、自我成長。
我們會在失落與重建導向調适之間來回擺蕩,而後逐漸減緩悲傷并适應新生活。
失戀使我們失去自我,使我們感到悲傷痛苦,面對這樣的痛苦,我們可以怎麼去調适?
分享兩個調适的練習:
練習一:允許悲傷,不用急着逼自己好起來
跌倒了傷口會疼,會破皮流血,心受傷了會難受是很正常的。親愛的,記得給自己多一點時間,溫柔細心的照料傷口,不用急着要傷口馬上愈合,不用馬上就逼自己站起來。
如果還站不起來,那就多躺一下吧,等你準備好了,再出發。畢竟那麼久以來,我們已經好努力了,用盡全力在愛對方,會這麼難受,還好不起來,是因為眼淚還沒有掉夠啊,好好哭一場吧。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步伐,不夠堅強也沒關系的。
練習二:重新建構(Reframing)賦予故事意義
親愛的,想邀請你用新的眼光,重新理解關系裡的議題。即使關系走到了盡頭,但那些真實經曆過,好好被愛過的經驗都很珍貴。在伴侶的身邊,我們在他的影響下成為更好的人,變得懂得規劃未來,懂得如何善待關系,也懂得不把對方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是他教會我們什麼是愛,在愛裡我們長大了。
親愛的,所有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愛過的人還有受過的傷,都會成為生命的養分。用新的觀點重新看待在關系裡的學習,擁抱自己的轉變與美好,也給故事一個新的诠釋。
悲傷的曆程就像海浪,往前了卻又退回。有時候我們會覺得自己完全好了,已經開始新生活,打算跨出去認識新朋友,但有時候我們又會掉回痛苦的漩渦中,可能隻是因為路過熟悉常去的咖啡廳,或僅僅因為一張照片,提醒我們已經失去他了,甚至會懷疑自己是否會有痊愈的那天。我們需要時間傷心也需要努力重建,我們會在兩個狀态間來回擺蕩,這是很正常的,但請相信自己可以逐漸适應新生活。
失戀的禮物,或者說是失戀的功課,讓我們不得不承認自己的脆弱,但也讓我們看見自己的堅強。慢慢把破碎的自己拼回來的過程,會發現是愛讓我們成為今天的模樣。親愛的,要堅定地相信自己有擁有愛人的能力。我們可以因為失戀而悲傷,但也别忘了,溫柔而勇敢地走下去。
謝謝你願意讀到這裡,最後想跟你說兩件事,第一是照顧好身體健康,永遠是最重要的事情。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疼惜自己。第二是跟身邊的家人、朋友傾訴吧,光是聊一聊,把故事說出來就很有療效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