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三星手機的使用體驗比較(1)
在競争火熱的智能手機市場,幾大品牌都在亮肌肉,推文連篇累牍,廣告鋪天蓋地,什麼4核、8核CPU,什麼3G、4G内存,什麼800W、1300W像素等等,看似很能比較出孰優孰劣。
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至少在我的感覺中,手機廠商很少把與“用戶體驗”相關的“軟指标”作為比拼的重頭戲,而都是通過一些“硬指标”來體現其實力。
那些“硬指标”固然重要,那些“軟指标”也是産品廠商實力的體現,是“軟實力”。它決定着一件産品能帶給用戶什麼樣的使用體驗,能否發揮出與“硬指标”相匹配的使用舒适性、便捷性和實用性?
廠商對那些“軟指标”不做事前介紹或介紹得不夠,消費者往往要靠把産品買到手後,用自己的使用經曆才能獲得發現和真實感受,而此時,他們已經沒有了選擇的機會,除非等到再次更換産品時。
前不久,我慕名用一部華為榮耀6 plus(華為)淘汰了使用了近兩年的、卡機卡得我沒脾氣的三星GT-I9152(三星)。
從各自明示的硬指标看,前者明顯優于後者。但在“軟指标”方面,卻不敢一刀切的下結論。
■開關機按鍵(左:華為,右:三星)
·兩部手機的開機按鍵都在右側,都同時具有“拉黑”屏幕的功能。
·華為的此按鍵距手機縱軸重心處稍近,三星的此按鍵則偏上端。這個按鍵位置上的差别,會帶來不同的使用感受。
·從桌面上拿起手機時,人們的習慣通常是把手指的施力點盡可能靠近縱軸的重心部位,此時恰恰會觸碰到 華為 手機的開關按鍵,即使你并不想此時就打開屏幕。 對于 三星 手機,不會有這樣的擔心。
·用手正常握持手機(不是看手機的那種握持),不論習慣使用右手還是左手
握持, 華為 手機的此按鍵常常處于虎口以内(右手時)或食指、中指施力點處(左手時),它被無意觸動的機會很大,即使你并不想此時就打開屏幕。對于 三星 手機,這樣的情況就不容易發生。
·或許認為,尺寸偏小的手機都會有這種情況,那就值得思考了:此時那個開機按鍵是否還适合設計在那裡?是否還适合設計成凸起狀?
■功能開關(上:華為,下:三星)
·兩部手機都可以在開機狀态下,通過下滑屏幕露出一組“功能開關”。這些“功能開關”有的很常用,有的則很少用到。比如當流量有限時,會經常通過此“功能開關”開關“移動數據”功能;再如GPS也會在需要或不需要定位或導航時經常用到“功能開關”。
·通常的需求是,操作此類“功能開關”,找到它越容易越好,動作越少越好。
·華為 手機把這些“開關”與“通知”設計在同一頁面,而且下滑屏幕後,默認的是“通知”頁面,要操作“功能開關”,必須再次點開“開關”頁,才能最終操作“功能開關”,總共需要三個動作。 三星 手機的“功能開關”在下滑屏幕後即可呈現,并可立即操作
·沒有發現 華為 手機的“開關”頁面中各個“功能開關”重新布局的編輯功能,即把常用的按鍵集中在一起。 三星 手機則有這樣的編輯功能,使得常用的“功能開關”如GPS、靜音、旋轉屏幕、移動數據、FIWI等都集中在一起,且顯示在下滑屏幕後的頁面頂端,因此開關一個功能按鍵僅需兩個動作,隻是在操作不常用的“功能開關”時,才需要增加動作。
·從各自的“功能開關”頁面看, 華為 手機的略顯“平面”, 三星 手機的有些立體感,便于識别和準确操作。
■收音機(上:華為,下:三星)
·每個地區都能搜出十幾個甚至幾十個電台,而每個人常聽的也就三五個,兩部手機都有電台的“收藏”功能,但對其使用感受卻有很大不同。
·在兩部手機上,我都收藏了同樣的幾個常聽的電台。
·點擊 華為 手機的“收音機”,即進入收音機界面,顯示的是上次聽過的電台上。點擊界面的右上角,會有“我的收藏”和“全部頻道”新頁面出現,且默認“全部頻道”的電台列表。這就意味着,如果想換另一個收藏的電台,則要經曆:點擊界面右上角按鈕—點擊“我的收藏”—選擇另一個收藏的電台,這樣的三個操作才能實現。
·三星 手機的收音機界面上,直接顯示收藏電台,換台隻需一個操作,十分方便。
■日曆(左:華為,右:三星)
·兩部手機的“日曆”在記事的操作方法上沒有感覺到有何大的不同,但在常用的(也是默認的)“月”界面上的表現則有不同效果。
·華為 手機的“月”界面上,有“記事”的日期上面有一個“點”标記,用以提醒,并在下面的空白處顯示是什麼事,且一目了然于所記事情的全部内容。但如果一件事需要連續幾天時(如出差),那幾天的日期上面的點仍然是彼此孤立的。
·三星 手機的“月”界面上,有“記事”的日期上用一條色帶标記,用以提醒,且在該日期方格中顯示是什麼事(僅能看到個别幾個字),若看記錄的全部,則需要點擊該日期,在出現的新頁面上才能看到。但如果一件事需要連續幾天時(如出差活假期等)那麼,這幾天的日期就會被色帶标記連通,一目了然于這件事會延續幾天。
·兩部手機都有一個不能滿足我的需求的缺憾(其他手機或許有同樣的缺憾),那就是日曆功能沒有“雲存儲”,一旦換了手機,之前在日曆上的記事隻能丢棄,而這些沿時間軸的記事,通常是一份很珍貴的檔案資料,丢之可惜。
■自我點評
·以上兩款手機的使用體驗感受差别,有沒有“先入為主”的因素,不敢否定,但不至于左右自我受的主基調。
·一些抱怨或許是因沒有掌握應有的使用技巧而生--然而,如果這些常用的使用技巧需要專門的點撥指導才能被了解和掌握,在某種程度上是否也能說明一些問題?
·每個人對同樣一件産品的需求不一定相同,對同一問題的敏感程度和在意程度不一定相同,因此以上感受僅供參考。
·寫這樣的文章,無意捧誰砸誰,僅僅是自己使用後的感受而已,并分享給大家或許能對大家選購手機有所幫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