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小學生如何背古詩有什麼好處

小學生如何背古詩有什麼好處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06 15:11:44

小學生如何背古詩有什麼好處(為什麼要讓孩子多讀古詩)1

文 | 弦歌緩緩

北京某中學高三老師

少年商學院國際教育專欄作者

中秋前,我在朋友圈看到了一個小視頻。

視頻的作者,是知乎母嬰領域的優秀回答者@七優 老師。身為全國優秀班主任的七優老師同我一樣,也是一位語文老師。同時,她還是一個四歲孩子的母親。

視頻裡,七優老師和兒子優醬相依而坐,對窗賞月。

隻聽七優老師對着月亮溫柔地念:“小時不識月……”

優醬偎在她身畔,很自然地接出下一句:“呼作白玉盤”

這個場景非常打動我。後來,七優老師告訴我,優醬兩歲時,就已經可以背出「雪」的飛花令。

我曾接觸過的一些家長,他們認為孩子讀詩是不必要的,也是沒有意義的。

我問過他們同樣一個問題:旅行的時候,遇到非常美的景色,你會怎麼和沒有去的人形容呢?

大多的回答是:“特别美”、“可美了”、“非常美,一定要去看看”......

類似這樣簡單直白的描述方式,很多人都有——面對這個世界,面對生活裡的千般美好,萬般情愫,我們的語言總是貧瘠又蒼白。長此以往,我們對世界、對生活、對情感的感知能力以及描述能力會逐漸下降。

小學生如何背古詩有什麼好處(為什麼要讓孩子多讀古詩)2

讀詩

“潤物細無聲”的教育

中央人民廣播電視總台2019《主持人大賽》第六期,評委董卿作為《中國詩詞大會》節目的出題嘉賓,說了這樣一段話——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遠方有多遠不得而知,但是詩其實就近在眼前。它可能是我們登高望遠的時候脫口而出的“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它也可能是月圓之夜大家共同吟誦的“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

當然,它也可能是我們回首往事的時候無限感慨的那一句“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所以我們常說,詩句是天才創造的,但是詩意卻可以屬于每一個追求真善美的靈魂。

王小波也曾說:“一個人隻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

詩以千推萬磨的精煉語言描繪人世間美好的景象、深摯的情感。正所謂“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自小閱讀古詩文,能夠讓孩子感受語言之美、文字之美,豐富他們的語言、眼界以及内心,讓他們看到這世界更多的美好,深層次、多角度地認知世界,提升孩子的感受能力和表達能力,增加他們對世界與生活的愛和好奇。

小學生如何背古詩有什麼好處(為什麼要讓孩子多讀古詩)3

同時,古詩文獨特的音韻美,對孩子未來的語感以及寫作能力,也有潛移默化的助益。

自先秦至晚清,古詩文裡,寫滿了曆史。

比如說,盛唐詩歌,多博大、壯闊,氣勢磅礴——

“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但使龍城飛将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而文學史上所定義的盛唐時期,之所以能夠成為詩歌發展的巅峰時期,湧現了以李白、杜甫、王維為代表的一大批風格鮮明、才華卓越的詩人,是因為盛唐時期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文化開放、社會自信,所以那一時期的詩人,多樂觀而充滿希望,言語間盡顯豪邁潇灑,眼界和胸懷都相對很開闊。

到了晚唐時期,詩歌風格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古詩文裡不僅有大量的曆史人物、曆史故事,詩歌風格的發展變化,也是曆史的一面鏡子,印刻着時代的烙印。閱讀古詩文,能夠幫助孩子多層面地認識曆史、了解曆史。

小學生如何背古詩有什麼好處(為什麼要讓孩子多讀古詩)4

同時,讀詩,還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品格教育——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是危難前的氣節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這是困境中的樂觀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這是磨難後的豁達

讀詩,能夠讓孩子在了解一個又一個的曆史故事、走進一位又一位作者的内心世界的過程中,明是非,知對錯,逐漸建立正确的三觀。

而若想實現閱讀古詩文的真正意義,閱讀的重點,不能放在記憶,而要放在理解。這也正是所謂“大語文時代”對閱讀的要求——不是僅僅會考試,而是會閱讀,對文學作品,有獨立的理解、鑒賞和審美能力。

小學生如何背古詩有什麼好處(為什麼要讓孩子多讀古詩)5

帶孩子學古詩文的第一步

在詩中之景裡讀詩

很多成年人默認為孩子是不懂古詩文的。隻是單純地讓孩子去背誦。

但其實很多時候,不懂古詩文的不是孩子,而是成年人。

很多爸爸媽媽自己對古詩文的态度就是不求甚解,死記硬背。這種枯燥的學習方式,不僅會讓孩子興味全無,也無法真正讓孩子理解古詩文的含義,感受古詩文的美感。

帶領孩子學習古詩文的第一步,不是逐字背誦,而是在具體情境中感受,在具體感受中理解。

比如最簡單的《詠鵝》: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小學生如何背古詩有什麼好處(為什麼要讓孩子多讀古詩)6

生活中大多數能夠打動人心的真正的美,都在感悟中。

而恰恰,孩子的眼睛和心靈,充滿了好奇和純淨,是最能感悟美的。所以我們要利用這一點。

這首詩非常簡單,但它包含了兩個最重要的審美要素——聲音與色彩。

孩子對一切都感到新奇,所以它帶着這種新奇的眼光,口述我心,記錄下了看到鵝的那一刻。

正在讀這一篇的為人父母者,可以想一想,孩子們在看到小動物的時候,是不是常常會驚喜地喊出來?

比如突然看到了正在惬意劃着水的鵝,可能就會情不自禁地喊:“大白鵝!大白鵝!”

開篇三個疊字:“鵝,鵝,鵝”,就很生動地寫出了孩子初見白鵝時的驚喜,非常活潑、動态。

第二句寫了白鵝的歌唱之态:你看那一群白鵝,正昂着頭頸高聲叫着,仿佛是在向天歌唱;後兩句更加精彩——幹脆,利落,但是,白、綠、紅,幾種顔色都在其中。

鵝在水中遊來遊去,潔白的身體浮在綠水中,紅紅的鵝掌撥動着清清的水波——這就是詩歌的畫面感。一首紙上的詩,就變成了有聲音、有色彩的動态畫面。快樂,自由、純真,美麗。充滿了童心,童趣。

我們可以帶着孩子去看鵝。邊看鵝,邊講這首詩,回來之後我們還可以讓孩子把這幅畫面畫下來——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

如此,充分在具體情境中去感受了這首詩的純真快樂和美好,一首詩就變得真正的有聲,有畫,甚至有感。

不管什麼時候再讀起這首詩,都能立刻回想起這幅動态的、充滿着聲與色的美好畫面。

小學生如何背古詩有什麼好處(為什麼要讓孩子多讀古詩)7

再比如《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這首詩同樣需要感受。而感受,切忌“現上轎現紮耳朵眼兒”,不能說我們在講這首詩的這一刻,臨時去感受。

感受,可以在生活中的每時每刻。

比如說,某個睡到自然醒的清晨,如果孩子睡得舒舒服服的,醒來不自覺地說了一句:“啊?天都亮了?”

我們這時候就可以告訴他,對啊,這就叫“不覺曉”。

如果是在春天的清晨,這就叫“春眠不覺曉”。

我起床時間比較早,每天的清晨,天剛剛亮起來的時候,我都能聽到外面小鳥叽叽喳喳的歡叫聲,有的時候聲音大到都能把人從夢中喚醒。

我們要讓孩子去聽,聽小鳥叽叽喳喳的叫聲,然後告訴他們,這就叫“處處聞啼鳥”。

小學生如何背古詩有什麼好處(為什麼要讓孩子多讀古詩)8

他們隻有認真聽過晨光裡鳥兒的啼叫,他們才能真正知道什麼叫“處處聞啼鳥”。

否則,他們就得一個字一個字地生背,就很可能産生“馬什麼梅,什麼冬梅,馬冬什麼”的背誦效果。

真正在具體的感受中理解了,他不用背,他自然就記住了。

我小侄子大概兩歲多的時候,有一次起夜,外面正在下雨,他就迷迷糊糊地指着窗外說:“下雨了。”

我抱着他,站到窗邊,我說:“你仔細聽,還刮風呢,你聽聽,雨聲裡還有風的聲音,聽見了沒?”他特别認真地聽一會兒,告訴我聽見了,還給我描述風的聲音。

我告訴他:“你知道這叫什麼嗎?這叫風雨聲。現在是夜裡,夜裡外面有風聲,雨聲,這就叫‘夜來風雨聲’。”

過了一段時間,有一次家裡人吃早飯的時候說昨天夜裡下雨了。我小侄子馬上接一句:“夜來風雨聲”。

之前我抱他聽風聽雨的時候家裡人還埋怨我夜裡孩子上完廁所沒有讓他趕緊接着睡,小侄子蹦出這句詩之後,我和家裡人說:“耽誤那一會兒覺是值得的。他從此知道了什麼叫‘夜來風雨聲’”。

小學生如何背古詩有什麼好處(為什麼要讓孩子多讀古詩)9

還有一次,我們全家去一個可以釣魚的地方郊遊。

有一個小孩子,坐在那兒認認真真地釣魚。旁邊有個大人突然逗問他魚有動靜沒有,孩子就很緊張地“噓”,不讓這個大人說話,怕把魚吓走。

當時我和我的小侄子一同看到了這一幕,我說:“你看這個小朋友沒有回答這個叔叔對吧?知道這叫什麼嗎?這叫‘不應人’。不回應别人的話,就叫‘不應人’。為什麼不應人?因為怕驚着小魚,把小魚吓跑。這叫‘怕得魚驚’,連起來就是一句詩,叫‘怕得魚驚不應人’。”他馬上記住了。

小學生如何背古詩有什麼好處(為什麼要讓孩子多讀古詩)10

這首詩就叫《小兒垂釣》,是唐代詩人胡令能到農村去尋找一個朋友,向正在釣魚的兒童問路後根據當時的情景所作:

蓬頭稚子學垂綸,

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一個頭發蓬亂、面龐稚嫩的小孩子在河邊坐在野草掩映的苔藓地上釣魚。(為什麼是苔藓地?因為這樣的地方不僅是陽光罕見、人迹罕到,更是一個魚不受驚、人不暴曬的頗為理想的釣魚去處,為後文所說“怕得魚驚不應人”做了鋪墊)

正專心等魚上鈎的孩子,遇到有人問路,老遠搖擺着小手,不敢回應,擔心把魚吓跑——非常有生活感的一個畫面。那麼如果我們就在這個畫面中去講這首詩,孩子一下就明白了。

再比如漢樂府中的《江南》: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田田”就是指荷葉繁茂的樣子。那麼我們不如就帶着孩子在荷花盛開的時節去看荷花。在荷塘畔,甚至坐着船,在荷塘中,講這首詩。

讓他們看荷葉茂盛的樣子,然後告訴他們:這種荷葉茂盛的樣子就叫“田田”。蓮葉浮出水面,密密地挨着,重重疊疊,特别茂盛,這就叫“蓮葉何田田”。魚兒一會兒遊到這兒一會兒遊到那兒,這就是“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

春天我偶爾下午下班早的時候,穿街心公園,會遇到放學之後來公園裡放風筝的孩子。如果我們帶着孩子的時候也遇到了,就可以馬上告訴他們:這叫“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鸢”。

小學生如何背古詩有什麼好處(為什麼要讓孩子多讀古詩)11

這是清代詩人高鼎晚年歸隐、閑居農村的時候創作的一首詩,叫《村居》

草長莺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鸢。

同樣是初春時節,我們如果帶着孩子去到有草地的地方,可以停下來觀察一下草坪。遠遠看,一片嫩綠;蹲在小草旁邊看,又好像沒有那麼綠了,這就叫“草色遙看近卻無”。

過每一個傳統佳節,我們可以帶着孩子一起讀一讀與這個節日有關的古詩文。包括二十四節氣,也有相對應的古詩文,我們可以在具體的節氣中,結合節氣知識,和孩子一起讀詩。閱讀古詩文的同時,也了解了更多傳統文化。

再比如我們帶孩子出去旅行的時候,也可以在旅行前準備一些和旅行的目的地相關的詩詞。凡寫景的古詩文,要想真正理解,就得實地去看。在詩中之景裡讀詩,理解得一定更深入。

所以說,生活和生活裡的美感,都是要融進具體的情境中去細細感受的。

一切景語皆情語。小到閱讀古詩文,大到語文學科的學習,都是“體味景語悟情語”的過程。

作為家長,一定要多多帶着孩子感受生活。我的學生已經是高中生了,我還會帶他們去聽蟬叫,聽雨打屋檐的聲音,看風吹過的時候柳條以及樹枝的擺動,等等,然後寫下來,我手寫我見,我手寫我心,看見什麼就寫什麼,感受到了什麼就寫什麼。感受多了,遇到文學作品,才能很好地共情。

你讓一個從來沒見過鵝的孩子讀《詠鵝》,他一定沒什麼感受。

小學生如何背古詩有什麼好處(為什麼要讓孩子多讀古詩)12

陪伴和引導孩子讀詩

其實是父母自我成長的過程

有了具體的感受,我們的古詩文講述得就完整了嗎?還沒有。怎麼更完整地去講呢?那就要說到第二步——用故事講述古詩文。

以李白的作品《贈汪倫》為例: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在我們講這首詩之前,最好做一個小小的“名詞解釋”,讓孩子知道什麼是“踏歌”。踏歌,就是一種以足踏地,和着音樂節奏而舞的舞蹈形式。邊舞邊唱。在唐宋時期最為盛行。

唐代宮廷就很喜歡踏歌,在重大節日或大型宴會上,會組織多人踏歌來增加歡樂氣氛。踏歌這種形式在民間更是廣泛存在。人們在中秋等節日都要踏歌慶祝,劉禹錫就寫過《踏歌詞》。

小學生如何背古詩有什麼好處(為什麼要讓孩子多讀古詩)13

踏歌除了在節日歡慶的場合使用,也可以在民間勞作、祭祀、酒宴、送行等等這些場合使用。

因此李白在乘船将要離開的時候,汪倫就以踏歌送行。而且我們想象那個畫面,應該不是汪倫一個人,而是汪倫帶着大家一起,踏歌為李白送行。這也能看出汪倫這個人的性格和李白應該有相似之處——很率真,很灑脫,快樂又自由,即使是送别,也沒有可以煽情,不落俗套。

這一下子就把李白感動得一塌糊塗,激動得寫了首詩。

我們給孩子講這首詩的時候,可以帶着孩子體驗一下“踏歌”。如果家裡人夠多(或者可以選在與友人同帶孩子聚會時),還可以編個小品劇,既能幫助理解詩歌,也能增進親子關系。隻有先理解了什麼是踏歌,體會到了踏歌這種形式所帶給人的感受,孩子才能更好地理解這首詩。

知道了什麼叫踏歌,那我們就可以以故事的形式把這首詩講出來——

李白好旅遊,他在安徽旅遊的時候,在泾縣桃花潭認識了當地的一個村民,叫汪倫。

汪倫這個人特别好,熱情好客,又很淳樸,他也特别喜歡李白,盛情邀請李白去家裡做客。

李白喜歡喝酒,汪倫就常常用美酒招待李白。李白也很感激他。等李白要離開桃花潭的那天,他坐上船正要出發,忽然聽見岸上傳來踏歌聲。

忽聞——忽然聽見。我們猜想一下,很可能他們之前已經道别了,已經喝過酒了,可能說好了汪倫今天就不來送他了,所以李白根本沒想到汪倫會來。結果,突然聽到聲音,擡頭一看——哎呀,我的好朋友汪倫特意帶着大家一起踏歌為我送行。

一群人,對着你的小船,在岸邊很歡快地邊走邊唱。你想一想,好朋友要分開的時候,互相很不舍,這裡我們也可以以孩子的好朋友舉例。

我們體驗了踏歌,尤其很多人一起踏歌的時候,很歡快的場景。所以說這裡汪倫沒有像一般人那樣哭着依依不舍地告别,因為他和李白一樣,是個很快樂的人,性格裡有一種非常可貴的直率和天真——你來,我高高興興歡迎你,你走,我快快樂樂送别你。

但恰恰是這番特别快樂的場景,很打動同樣生性樂觀的李白。

李白忽然看到這番場景,看到特意帶着大家一起來為他踏歌送行的好朋友,心裡特别激動,于是就寫了這首詩留念這一刻。

正好就在桃花潭,所以信手拈來,用桃花潭水深和汪倫對自己的情深做對比——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倫送我之情。

小學生如何背古詩有什麼好處(為什麼要讓孩子多讀古詩)14

如果孩子的年齡不是特别小,我們就可以問孩子:如果是你為你的好朋友這樣送行,你的好朋友是在日記裡寫“桃花潭水千尺深,就好像我的好朋友來送我的這番情意”,還是寫“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我的好朋友來送我的這番情意,更讓你覺得感動?”大多數孩子都會說後者。我在小學做詩詞講座的時候,孩子們就都說是比不上更讓人感動。

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告訴孩子:對,所以李白沒有寫恰似汪倫送我情。如果寫“恰似”,這兩句就是平行的。他寫的“不及”,比不上,就一下子上了一層,這叫遞進。桃花潭水已經夠深了,但是還是不及汪倫送别我的一番情意。

把好朋友之間的情意比作桃花潭水,這叫比喻,放在古代詩歌裡叫比興。

這就是用故事來講古詩詞。同樣,我們也可以把詩人的經曆講成故事,讓孩子們對詩人有更深入的了解。比如很著名的白居易拜訪顧況的故事。還可以把古詩文中的典故以故事的形式講出來,幫助孩子們更好地理解作品。比如王昌齡的《出塞》,我們就可以講講飛将軍李廣的故事。

小學生如何背古詩有什麼好處(為什麼要讓孩子多讀古詩)15

當然,孩子的理解能力畢竟有限,所以在講有些古詩文的時候,我們也可以稍作簡化,略去一些難以理解或者不适合他們這個年紀去深入理解的東西,留待以後。

陪伴和引導孩子閱讀古詩文的方法,其實遠不止上述這些。我這裡也僅是抛磚引玉,通過簡單地舉例講了大緻的思路,大家還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去進一步深入。

我們也可以把古代詩歌的一些基本常識或者創作思路融在故事裡一起講。比如說一些修辭手法,一些細節描寫,再比如說描寫景物的時候一些由遠近近,由低到高的寫作順序等等。

除了前文提到的講故事之外,我們也可以引導孩子把詩詞畫下來,唱出來,等等。

等讀得深入了,我們還可以引導孩子或者和孩子一起進行古詩文的創作。同時,孩子們也可以在學習和閱讀古詩文的過程中多,多總結,把古詩文當中的一些寫作手法,運用到平時的寫作中。

如開篇所言,堅持以正确的方式閱讀古詩文,不僅能讓孩子感受文字之美、文學之美,了解傳統文化,增長人文知識,孩子對世界和生活也會多一層了解與熱愛,對生活中的諸多細節會有更加細緻、細膩的觀察和感受。

陪伴孩子閱讀古詩文的過程,其實也是成年人自我的一次成長過程。

但願有越來越多的孩子,能在家長的陪伴和講述中,感受到古詩文以及古典文學的美感和魅力——多讀,會讀,愛讀。

願每一個孩子,都能擁有屬于自己的“詩意的世界”。

小學生如何背古詩有什麼好處(為什麼要讓孩子多讀古詩)1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