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闆作為起承載作用的硬件,對性能的影響并不直觀,其用料也難以道清,最重要的是同一款主闆的壽命又随使用者的暴力程度和人品随機波動......總之,很難說出:“叫你别買這闆子的啦!”這種話。
但其實如果掌握了一定的知識和技巧,主闆對整機的性能影響還是可以觀測的,你會發現主闆對整機的體驗影響還是十分明顯的......總之,主闆的挑選,是很重要的。很多人攢機對主闆卻不夠重視,使用一段時間後電腦頻繁重啟、硬盤丢失、讀寫緩慢、網絡不良、機身過熱等,分析來分析去沒結果拿到電腦城被人騙換硬盤換散熱器是常有的事我才不會告訴你們曾經的我就試過呢(傲嬌狀)。
挑選一塊主闆,是DIY一台電腦的第三步。第一步,還是儲備知識!(你敢不敢翻到最後直接看幹貨?)
第一問:主闆是個啥?有啥用?簡單來說,主闆是由集成電路和插槽構成的電路闆,為其他電腦硬件提供安裝位置、供電和其他功能。
一般用戶用得到的是主闆上的這些東西:
大部分插槽的名字反映了該插槽的功能,通俗易懂。其中背闆I/O(Input/Output)接口含USB、VGA視頻接口、RJ45網口,音頻接口等;SATA接口用于連接SATA接口的硬盤;插針與機箱上的接口線連接,為機箱提供電源鍵、USB、音頻等功能。
第二問:世界上有哪些主闆,怎麼分類?主闆多是以芯片組分類的。芯片是有處理能力的集成電路,芯片組就是由多塊芯片構成的芯片集。過去,芯片組有兩名成員:在主闆上方靠近CPU的北橋(也稱主橋,North Bridge,NB)芯片和右下方與PCI槽相鄰的南橋(South Bridge,SB)芯片:
NB主要控制CPU與内存之間的數據傳輸,SB主要控制I/O(Input/Output)接口。随着成本和穩定性的需要,NB的部分功能如内存控制器和核心顯卡被集成到CPU中,剩餘功能與SB集成在一起,形成看起來隻有SB的現在的主闆的樣貌,稱為單橋(PCH)。
過去,NB肩負着CPU運算的重任,故芯片組均以NB的類型命名,如H81、B85、Z87等。相應地,也把搭載不同芯片組的主闆簡稱為H81主闆、B85主闆等,便形成了主闆的分類。
第三問:不同芯片組有啥區别?1.芯片組不同,可承載的硬件規格就不同。一般來說,更高端的芯片組,可承載的其他硬件規格就更高。
如100系主闆(如Z170、B150等)可支持DDR4内存。
不同芯片組支持的最大内存頻率、M.2接口的支持與否等區别不勝枚舉,大家都可以問度娘,在此不一一列舉。
2.芯片組不同,可承載的硬件數量就不同。一般來說,更高端的芯片組,可承載的硬件數量就更多。
如H81主闆隻有2個内存插槽,也就隻能插兩條内存;而B85主闆則擁有最多4個内存插槽。
此外還有USB接口數、PCI-E總線數、SATA接口數等各種接口數量上的差異大家都可以問度娘,在此也不一一列舉。
3.芯片組不同,拓展功能也不同。一般來說,更高端的芯片組,拓展性就更強,可玩性也更強。
比如B85等非旗艦芯片組難以進行多顯卡SLI,不僅是因為PCI-E總線數不足,而且本身芯片組就對SLI進行了限制。(部分主闆也可以通過破解解除封印)
僅有Z系主闆原生支持超頻。其他差異大家都可以問度娘,在此還是不一一列舉。(BTW,部分主闆也可以通過破解,解除超頻鎖定)
4.芯片組不同,價格自然就不同。一般來說,更高端的芯片組,肯定就更貴啊怎麼可能更便宜呢。
第四問:那芯片組對性能有什麼影響哎?單純地讨論芯片組對CPU和顯卡的發揮有無影響,可以說基本是無影響的,或影響基本可以忽略。
但是,以上所述芯片組之間的差異,決定了芯片組對平台性能的影響力。
更高端的芯片組支持更高規格、更多的硬件,并且有超頻、SLI等功能的加持,對整機性能的影響力是很強的......當然,更高端的芯片組對錢包隆起程度的影響力也更強!
第五問:主闆都有哪些牌子?不同牌子之間又有啥區别?産品又是怎麼樣的呢?與CPU市場不同,主闆市場并非由少數廠家支撐,而是百家争鳴。不同的品牌,做工、品牌理念、面向用戶和定位自然有别,這些品牌的故事、理念和産品今後将會随機抽取進行評講,還請多多關注。
一般來說,各主闆廠商都會生産各種芯片組的主闆,有時也會隻挑主流芯片組主闆進行生産以保證利潤。同一品牌,同一芯片組的主闆又按照用料、做工、南橋芯片設計、附加功能、外觀、闆型等分為不同型号,确保不同價位都有産品覆蓋。
于是乎出現了同一品牌,同一芯片組,卻出現了大量看起來沒什麼卵區别但價格卻不一樣的主闆的情況,例如單單華碩的B85主闆就有:
看得我整個人都不好了,沈振來問我為什麼跪着選他家的主闆。
第六問:問題來了,所以這些主闆到底有什麼卵區别?怎麼判斷哪個比較好?選合适的主闆芯片組很簡單,到底買哪塊才是重中之重的難點。下面圍繞這張圖,我們就同一個芯片組的主闆到底能有什麼區别進行讨論:
1.闆型
闆型是最直觀的區别,常見的闆型由大到小分别為XL-ATX,ATX,M-ATX,ITX。這裡的命名是比較混亂的,尤其在電商購買時往往分類不标準:
XL-ATX一般也記為E-ATX;
ATX也稱Standard-ATX,是标準闆型;
M-ATX即Micro-ATX,其實包括正宗的M-ATX和μ-ATX:M-ATX為正方形;μ-ATX為寬度比M-ATX小的長方形,尺寸比M-ATX更小;
ITX又稱Mini-ITX;
購買時注意識别。
尺寸小的主闆,插槽固然也少。其中M-ATX一般瞄準低端市場,用料也會比較低端,價格上一般比較便宜。ITX用于組裝小巧精緻的Mini台式機,這類台式機更多是為了美觀和給發燒友裝13用的,所以某些主闆廠商機(jiao)智(hua)地瞄準這些高端用戶推出用料精良的高端ITX主闆,所以某些産品比ATX主闆還貴。
2.I/O接口
之前提到,不同芯片組可支持的I/O接口的類型和數量是不同的,另外,I/O接口也由主闆廠商的設計決定:
同為Z170主闆,技嘉和華碩的産品在USB接口數量上就不一樣:技嘉 Z170X-GAMING G1有10個USB接口,而華碩 Z170-DELUXE為6個。這兩款主闆的音頻接口在材質上也有明顯區别。
I/O接口的差異影響着實用性,購買時應仔細比較,并判斷自己所需要的I/O接口。
3.供電模塊(上圖中圈出的僅為CPU供電模塊)電力從電源傳輸到主闆,主闆進行穩流和調制後傳輸給各個硬件,供電模塊的作用便是為硬件提供穩定、純淨的電流。供電模塊的構成比較複雜,普通DIYer一般關注供電相數、電子元件的質量等。其中電子元件的質量取決于生産元件的廠家,主闆廠商一般會把所用的元件品牌型号列出,這裡不予讨論,僅讨論供電相數。
如圖為技嘉 G1.Snipper 3主闆,通過數電感或MOS管數量發現共15相供電,查閱發現其中兩相供CPU内存控制器,一相供CPU核心顯卡,描述為12 2 1相供電。
供電相數多,自然可以提供更穩定的電流。但過多也是有弊端的:首先,電子元件多了,價格自然也貴。其次,電子元件的增加使電路變複雜,後果便是主闆設計更加困難,小廠商設計跟不上卻又想增加供電相數,結果就是供電設計不合理,容易壞;采用更優秀的設計,設計成本又上來了,隻能從用戶中賺回來,又變貴。供電模塊多,發熱問題也很嚴重,如果設計時不加裝供電模塊的散熱片,發熱過大容易導緻元件燒毀;加裝散熱片又會增加成本,還是一個字:貴。
(圖為某主闆的供電模塊散熱設計,散熱設計可以很好地體現了一個廠商對産品的追求和細緻程度)
總而言之,供電相數,夠用就好。一般來說,對于不超頻的用戶而言,供電相數10相以内足矣,5、6相已經差不多了,主闆廠商設計主流芯片組的主闆時也不會采用太多相,但基本上也不會出現供電相數不足的情況,否則怎麼賣得出去呢。但超頻用戶,還得盡量選擇供電相數較多的主闆,以保證超頻穩定。
4.内存插槽這裡主要強調的也是内存插槽的數量。尤其是分類模糊的M-ATX主闆中,μ-ATX一般僅有兩根内存插槽,購買前看清楚。
5.SATA接口SATA接口是連接硬盤的接口,數量和種類便是關鍵。
目前SATA接口分為2.0和3.0版本,後者傳輸速度較高。不同主闆提供的SATA接口種類和數量可能不同,購買時應注意。
6.PCH設計某些主闆總是比其他主闆便宜,乍一看不知所以然,其實可能是PCH設計偷工減料。這裡主要是指PCH散熱設計。
(圖為PCH處采用了主動散熱的主闆,PCH散熱設計和供電模塊散熱設計一樣,體現了廠商的設計精神)
和供電模塊散熱相似,我們并不能通過PCH散熱的有無判斷主闆在使用過程中會不會出問題,中低端主闆的散熱并非剛需,而是錦上添花的設計。但對于高端主闆,面對高強度使用的消費者,主闆設計的這些小細節有時還是能讓DIYer對之青睐,或嗤之以鼻。
7.PCI-E接口PCI-E接口是大家都很關心的接口,畢竟顯卡、無線網卡、采集器等硬件都需要它,不同主闆的PCI-E接口數量和種類可能不同,應按需選購。
如同為Z170的這兩款主闆,七彩虹戰斧 C.Z170-D3 V20配備的是2條PCI-E X1、2條PCI-E X16和1條Mini PCI-E,意味着最多安裝兩張顯卡;而技嘉 Z170X-GAMING G1配備了3條PCI-E X1、2條PCI-E X8、2條PCI-E X16和2個M.2接口,可以搭載四張顯卡,還可以安裝M.2接口的SSD。
對于普通用戶來說,PCI-E接口的數量和種類并不太重要,能裝個獨顯打打撸、插個無線網卡就行了。但對于高端用戶來說,多卡SLI或CF、視頻采集卡、無線網卡等一起上的時候,PCI-E插槽還是十分重要的。
8.其他芯片其中比較火爆的就是映泰的Hi-Fi系列主闆,通過優質聲卡、電容、金屬分割線和金屬屏蔽等設計,提供所謂的Hi-Fi級音效。雖然不清楚實際效果如何,但映泰的Hi-Fi系列主闆是讓我對映泰主闆留下較深印象的原因。
(圖為映泰Hi-Fi B150S1主闆的音頻模塊,右上角看到聲卡設計有金屬屏蔽罩,電容和放大芯片區域由金屬走線隔離,為Hi-Fi音效鞠躬盡瘁)
比較有名氣的便是Bigfoot Networks為網遊打造的Killer殺手網卡。
雖然Killer網卡并非所有遊戲主闆的标配,也并非把别的網卡甩開幾條街,但“殺手網卡”四個字打在主闆宣傳上足矣吸引很多消費者買單,可能是《Death Note》看多了吧。
9.其他功能相對于前面八點來說,其他功能的搞頭就比較多,而且比較能抓住消費者的癢點了。一下列出腦海中瞬間蹦出的幾個其他功能:
個人覺得比較有意思的數華碩的ROG玩家國度和PRO GAMER系列主闆,都配備有Sonic Radar聲波雷達功能,可以根據遊戲中的聲音辨别敵人的方位,聽起來就覺得會被封号。
當時年幼無知的我以為打遊戲和下雨天更配哦,結果主闆電容被閃電擊得鼓起。随後一個月内進行着無休止的重啟。年幼無知的我還以為是硬盤或電源損壞,花了300大洋換了塊硬盤,無果,就差沒換電源了。後來才知道是主闆電容壞了,拿去30塊錢換了顆電容搞定的慘痛經曆讓我正視了主闆選購問題。一塊好主闆真的很有必要。
市面上有不少宣稱防雷擊、防靜電、防塵的主闆。個人覺得比較靠譜的數技嘉超耐久系列主闆,采用更高額的電容防電流湧動,全固态電容,防雷保護芯片和改造的PCB闆等,對主闆進行防護,也提高了整機的壽命。
例如華碩的GameFirst網絡優化軟件。BTW,這些軟件都是認主闆的,即别的型号主闆可能用不了,更不用說别的品牌了。所以,想體驗這些軟件的消費者隻能等着被宰咯。
在這個看臉的時代,長得好看真的能賺錢。你看換個配色粉絲就多起來的技嘉Sniper系列,用了非常打眼的綠色。目前還真沒哪家和它重樣。
還有華碩 B150 Pro Gaming/Aura主闆,自帶LED燈光特效軟件,可調節動感光波波長,亦可切換為氪金之呼吸燈模式,實為制造光污染之必備神器。當然,價格也受到信仰之力提升無數。
至此,主闆的功能、分類和異同就說清楚了。相信選購主闆已經沒有大礙了。
就拿我的實戰經驗為例子:選擇了鎖倍頻的CPU:i7-4770;就搭配同樣不支持超頻的次旗艦芯片組:B85;品牌選擇的是進能打天下退能守國家的國産名牌華碩;型号為8相供電,各種接口都夠用,附送Sonic Radar開挂功能的B85 PRO GAMER。這就差不多了。至于電容什麼品牌、顔色什麼的都沒在意過(後來還是有點後悔的,詳情請繼續關注之後的文章哎),購買一款價格是那麼一回事兒的一線品牌主闆的優點在于你不用考慮做工差不差這種瑣碎問題。
然而,主闆型号之多令人發指,一件件進行對比實在太蛋疼。老湯我固然要在此放出一大波幹貨:《簡單粗暴無腦選購主闆大法好》
方法論與世界觀:主闆越大越好,外觀越酷炫越好,看起來很裝13,恩,就選它!
第一步:選擇芯片組。玩超頻選Z系,不玩超頻選B系;
第二步:選擇價位。
第三步:比較同價位的産品。300附近看評論;500附近看參數;1000附近看附加功能;1500以上看夠不夠炫酷、燈光夠不夠多、散熱片夠不夠誇張、顔色夠不夠裝13。
咳咳,克制一下即将要被剁掉的手,看完下面這點Tips再下單吧。
1.Intel芯片組的規格由Intel統一規劃,所以芯片組之間的差異取決于Intel的決策。這種決策當然有失誤的時候。8系主闆就被認為是分級較為失敗的一波産品,原因是旗艦級的Z87芯片組性能太弱,與B85芯片組沒有形成明顯的分級,于是出現了B85主闆大賣的狀況。
所以,在選購主闆時,也不能盲目選擇最貴的芯片組。一般用戶都會選擇性價比較高的次旗艦芯片組。按目前Intel的命名規律,便是選擇B系主闆。
2.别忘了主闆是放在機箱裡面的,主闆的大小從側面決定了機箱的大小。如果錢包太鼓買了XL-ATX主闆卻想配一個不占太多位置的ATX機箱,那我隻能對你說:
晚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