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老年人基礎代謝不足怎麼辦

老年人基礎代謝不足怎麼辦

科技 更新时间:2025-02-03 16:52:54

老年人基礎代謝不足怎麼辦?老年期糖尿病糖尿病是由于機體胰島素分泌相對或絕對減少,引起糖、脂肪及蛋白質等代謝紊亂而緻血糖增高和排洩糖尿的一種慢性疾病糖尿病也是一種老年病,雖然青少年發病者也不少,但絕大部分臨床糖尿病發生在中老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糖尿病已逐漸上升為威脅老年人健康的幾個主要疾病之一,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老年人基礎代謝不足怎麼辦?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老年人基礎代謝不足怎麼辦(防治新陳代謝及内分泌系統疾病大全)1

老年人基礎代謝不足怎麼辦

老年期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機體胰島素分泌相對或絕對減少,引起糖、脂肪及蛋白質等代謝紊亂而緻血糖增高和排洩糖尿的一種慢性疾病。糖尿病也是一種老年病,雖然青少年發病者也不少,但絕大部分臨床糖尿病發生在中老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糖尿病已逐漸上升為威脅老年人健康的幾個主要疾病之一。

[發病原因]

糖尿病發病原因複雜,迄今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認為主要與下列因素有關:

1.遺傳因素。糖尿病具有遺傳性,據有人報告6351例糖尿病,其中24.5%有陽性家族糖尿病曆史。如夫婦皆為糖尿病人,所生子女約50%以上患糖尿病。

2.肥胖因素。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誘因,中年以後發生糖尿病者,其體重大多數超過正常。有人對肥胖病人進行多年随訪,發現比正常體重超過10%者,其糖尿病發病率為正常體重人的1.5倍;超過20%者為3.2倍;超過25%者為8.3倍。肥胖人由于進食過量,血糖經常處于高水平,再加上組織對胰島素敏感度減弱,胰島素的需要量遠遠超過正常,胰島β細胞經常處于應激狀态。天長日久胰島β細胞終會疲于供應,功能衰竭,胰島素分泌量下降,不能滿足需要而發生糖尿病。

3.飲食習慣。飲食習慣與糖尿病的發病也有一定的關系。世界各民族人的飲食習慣不同,糖尿病的發病率也不同。據報道猶太人糖尿病發病率最高,東方的一些民族和國家如中國、日本的糖尿病發病率比歐美各國為低。有人認為糖尿病發病率和人口食糖消費量成正比。

4.感染等應激過程。皮膚化膿性感染、泌尿系感染、肺結核、心肌梗塞、中風、創傷、麻醉、外科手術、甚至精神創傷或長期精神緊張等應激過程,在糖尿病遺傳因素存在的條件下,都是糖尿病表面化常見的誘發因素。

中醫認為,本病主要是由于恣啖肥甘,七情過激,勞欲過度,化熱傷陰,使陰津虧耗,燥熱偏盛,久之經脈、髒腑失養而形成。有上、中、下三消之不同,上消多飲屬肺、中消善饑屬胃、下消多尿屬腎。

[臨床表現]

糖尿病的特征為血糖過高,糖尿,糖耐量減低。一般早期無症狀,到了症狀期可出現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狀(即多飲、多食、多尿、消瘦)伴疲乏無力。部分患者可有視力減退、浮腫、頑固性便秘及腹瀉、外陰及全身搔癢等。

老年期糖尿病大多起病緩慢,由于老年人常伴有腎動脈硬化,腎阈增高,使尿糖、多尿、多飲症狀減少,甚至沒有糖尿,因而往往容易被醫生和患者所忽視,從而不能得到及時的診斷和治療。有些老人可能是由于視力模糊或減退先去眼科就醫,查出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有些老人可能是因疲勞、貧血去就診,查出有糖尿病性腎病變;有些老人可能因有感覺異常或消失、夜間腹瀉、位置性低血壓,查出糖尿病性神經病變;甚至個别病人由于足趾潰瘍或壞死,經檢查而診斷為“糖尿病腳”。因此,在老年人中,不管有無臨床症狀,均應考慮到糖尿病的可能,尤其是出現乏力、體重下降,有心腦血管意外時更應想到。

[預防措施]

糖尿病是一個全球性疾病,其發病率随年齡而增高,老年人糖尿病約占總糖尿病人的40%,随着人們平均壽命的延長,有逐年上升之趨勢,如何有效地控制糖尿病的發病,一直是醫務界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對老年人而言,主要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合理飲食。中醫認為過食肥甘厚味(即高脂肪、高蛋白之品),易釀成内熱,而損耗肺、胃、腎之陰液。因此,老年人切忌暴飲暴食,大吃大喝。平時應以米、面、豆類等清淡素食為主,尤宜多食含維生素豐富的新鮮蔬菜,如白菜、芥菜、菠菜、蘿蔔、橄榄菜、絲瓜、冬瓜、黃瓜、黑豆、黃豆、綠豆等。動物類食品如水鴨、母雞、鴿子、鵝、瘦豬肉、牛肉、兔肉、甲魚、鳝魚、鳜魚、泥鳅以及雞蛋、鴨蛋等,也可适量食用。

2.多食瓜果。新鮮瓜果及果幹均是含果糖較多的食品,也是含維生素多的食品,如香焦、梨子、西瓜、南瓜、荔枝、桂圓、桃子、柿子、黑棗等,即使是糖尿病人,也食之有益,故可以常食。其中南瓜、西瓜不僅可以解渴充饑,還有降低血糖作用,從而可以預防糖尿病的産生。

3.勞逸适度。人類生活中應該是有勞有逸,勞逸适度。如果多逸少勞,四肢不勤,則身體肥胖,可使糖代謝紊亂,容易産生糖尿病。反之,整日勞累,不暇少息,精神高度緊張,身體極度疲勞,亦可使糖代謝紊亂,而導緻糖尿病産生。因此勞逸結合,是預防糖尿病的措施之一。

4.穩定情緒。長期情志不舒,郁滞生熱,化燥傷陰;急躁忿怒,氣郁化火,消爍陰津,均是糖尿病的主要誘發因素,因此經常保持良好的情緒,胸懷寬廣,遇事樂觀,是預防糖尿病最好的方法之一。

5.定期體檢。由于老年人糖尿病大多症狀輕微或無症狀,故在早期往往不易被發現,甚至直到出現并發症才得到診治,從而殆誤治機。因此,老年人健康檢查應包括糖尿病系統的檢查,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者、肥胖者,無論有無臨床症狀,均應考慮糖尿病的可能,定期作血糖、尿糖測定及葡萄糖耐量試驗。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從而控制糖尿病的進一步發展及并發症的出現。

[治療方法]

1.飲食方法。飲食控制是一切糖尿病治療的基礎,老年糖尿病約有三分之一的人隻需單純飲食治療就可控制,可見飲食療法在本病治療中占有重要地位。老年人的飲食習慣比較難改變,飲食治療可根據病情、生活習慣、體力消耗及經濟條件個别制定。首先要設計好每天飲食的總熱量,其總熱量可按每公斤體重25~30千卡估計,即一個50公斤體重的老人,飲食總熱量可以從1500~1800千卡開始試用。如果是肥胖糖尿病人,飲食總熱量一定要降低标準,要低到可以使體重有所下降。作為老年糖尿病人,既要控制飲食,又要注意滿足機體營養的需要,特别是蛋白質營養需要,一般蛋白質的需要量為每天每公斤理想體重1.0~1.5克。另外碳水化合物也要适當減少,可以控制在每天200~300克之間(約主食4~6兩),并宜以糧食類形式為主,避免容易吸收的糖類。總之,病人在飲食方面,應嚴格遵醫囑進行配食,嚴格限制糖類及性味大苦、大辣、大寒、大熱的食品,平時以多食蔬菜及豆類食品為宜。此外,中醫食療對糖尿病的恢複極其有益,特此推薦幾種食療處方如下:

(1)天花粉薯蓣粥(天花粉15克、薯蓣10克、粳米30克、蜂蜜半匙)

制法:天花粉、薯蓣快速洗淨、濾幹、打碎後,與洗淨的粳米一起倒入小鋼精鍋内,加冷水三大碗。旺火燒開,煮20分鐘,離火。再加蜂蜜半匙,拌勻。

食法:作早餐或當點心吃。每日2次,每次1碗,當天吃完,二個月為1療程。

效能:具有健脾益腎,補虛安中,清熱降火,生津止渴等功能。對糖尿病人口渴不止,大量飲水不解者,甚為有效。

(2)葛根紅棗綠豆湯(葛根30克、紅棗10個、綠豆50克)。

制法:紅棗用溫水浸泡片刻,洗淨,與快速洗淨、濾幹的葛根一起倒入小砂鍋内先煎湯。再加冷水二大碗半,用小火煎半小時,離火,濾出汁水,取出紅棗,棄葛根渣。然後,洗淨綠豆,将其倒入有紅棗藥汁的小砂鍋内(如藥汁量少,可再加冷水适量),用小火慢炖40分鐘~1小時,離火。

食法:淡食,每日2次,每次1碗,當天吃完。

效能:具有補養脾胃,清熱降火,生津止渴等功能。常食能降低血糖,并能降低血壓。

(3)黃精黑豆湯(黃精30克、黑豆30克、蜂蜜半匙)

制法:将洗淨的黃精、黑豆倒入小砂鍋内,加冷水三大碗,先浸泡10分鐘,再用小火慢炖2小時,離火。最後加蜂蜜半匙。

食法:當點心吃,黃精與黑豆同食,每日2次,每次1小碗。

效能:具有補中益氣,強腎益胃,降血糖,降血壓等功能。常食此方對食多易饑、形體消瘦的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療效。

2.體育療法。體育活動對糖尿病的作用在于加強糖代謝的調節和提高葡萄糖的利用率,從而減少血糖和糖尿。有人實驗過進行30分鐘的體力活動,可使血糖下降12~16毫克%。長期堅持體育運動還能加強胰島素的分泌作用,減少其用量。有了體育活動還可略加放寬對飲食的限制,改善病人的營養和增進代謝。因此,老年糖尿病人每天必須安排适當的體育活動,如步行、慢跑、健身操、太極拳、醫療體操等,其中步行是老年糖尿病人最好的運動方式。但一般宜在飯後15~30分鐘後進行,避免空腹運動,以防止引起低血糖反應。

3.口服降糖藥。常用的降糖藥有優降糖,2.5~5毫克,每天2次;達美康80毫克,每天2~3次;降糖片250~500毫克,每天3次;降糖靈25~50毫克,每天3次。應該指出的是,口服降糖藥的安全性問題,特别是使心血管死亡率增高的問題,至今仍有很大争論。其次,老年人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肝、腎功能不全,對藥物的敏感性會增高,尤其對作用強而持久的藥物,容易引起低血糖。因此,能單純飲食控制的就不用口服降糖藥。

4.胰島素治療。約有20%老年糖尿病人需要胰島素治療,其應用指征是:酮症酸中毒及高強昏迷的病人;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人;口服降血糖藥失效病人;飲食治療不能控制,又不宜用口服降血糖藥治療的病人;糖尿病合并感染、創傷、經受大手術等應激情況時。在胰島素治療期間,飲食量宜盡量恒定,少吃多餐。活動量增加時應酌情減少胰島素量或增加飲食攝入。

5.中醫辨證論治。陰虛燥熱,表現為口幹、目澀、舌燥、煩渴多飲、尿頻量多、多食易饑、大便秘結、疲乏、消瘦者,可選用冬地三黃湯加減(麥冬10克、生地20克、天冬10克、黃連5克、黃芩9克、葛根9克、沙參30克、石斛20克、天花粉20克)以滋陰清熱、生津止渴;氣陰兩虛,表現為多飲、善饑、多尿現象較明顯或并不明顯或間斷出現、腰膝酸軟、消瘦疲乏、頭暈、耳鳴、尿時混濁如脂膏、四肢欠溫、形寒畏冷、納食不香者,可選用金匮腎氣丸加減(肉桂1.2克、熟地15克、山藥15克、黃芪20克、黨參15克、玄參15克、丹皮10克、熟附片10克、五味子9克、葛根6克)以益氣養陰、補腎扶陽。

6.單方驗方。近代實驗證明,黃芪、地黃、熟地、山藥、玉竹、玄參、枸杞子、葛根、地骨皮、蒼術、白術、黃柏、澤瀉等單味中藥具有降低血糖、尿糖的功能。其中蒼術配玄參善降血糖,黃芪配山藥善降尿糖,葛根配丹參善降血糖、血脂。此外,常服少量蜂蜜,會使血糖降低,與病有益。

7.長期飲用降糖神茶。如梅山神茶、北芪神茶等,均有不同程度的降糖作用,且服用方便,無副作用,很為老年糖尿病人所接受。

單純性肥胖症

肥胖是由于人體内脂肪堆積過多所緻,當脂肪堆積緻使體重超過标準體重20%以上時,即稱為肥胖症。本病可發生于各種年齡,但尤以中老年多見,并以女性為多。肥胖不僅影響人們的勞動、生活、美觀,而且對健康有一定危害性,中老年肥胖者極易誘發高血壓、冠心病、中風、糖尿病、痛風及膽石症等。随着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壽命的延長,肥胖的防治将日益顯示其重要性。

[發病原因]

引起肥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單純性肥胖的病因主要與下列因素有關:

1.飲食習慣。飲食不節,入多于出,導緻脂肪在體内堆積,是肥胖症的常見原因。大多數肥胖者,發病前有飲食過度并特别喜歡吃甜食或油膩食品的習慣。加之中年以後,好靜好坐,活動量減少,身體熱量消耗少,故脂肪容易堆積而緻肥胖。

2.遺傳因素。肥胖病有一定的家族性,一般父、母肥胖者,其子女肥胖發生率在60%以上。

3.内分泌功能失調。在更年期,由于内分泌功能失調,活動減少,代謝緩慢,也容易發胖。

中醫認為,中年以後,身體由盛轉衰,活動減少,代謝功能降低,易于發胖。正如《内經》所說:“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而體重,耳目不聰明矣。”此時如不注意調理,或過食肥甘油膩而困脾;或情志失常,氣郁傷肝,肝木乘土而緻脾的運化功能障礙;或脾腎陽虛而使脾的運化能力下降。此均可使水谷精微停滞化為濕濁,痰濁在組織肌膚之間堆積,而造成形體肥胖。故有“胖人多痰”之說。

[臨床表現]

單純性肥胖症主要是以體重為準,若超過标準體重20%則為肥胖症,标準體重的計算公式為:(身高厘米—100)×0.9。其中超過20%~30%者為輕度肥胖,30%~50%者為中度肥胖,50%以上為重度肥胖。

一般來說,輕度肥胖者沒有明顯症狀,中、重度肥胖可有乏力、怕熱、出汗、活動後心悸氣促、腰痛腹脹、便秘、性機能減退、頭痛、頭暈等症。

[預防措施]

1.合理飲食。暴飲暴食,以及嗜食膏粱厚味、甘美油膩之品等不良飲食習慣,最易導緻脂肪在體内堆積而緻肥胖。故防治肥胖症的最好方法就是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每日3餐,定時适量(以七、八成飽為度),以清淡素食為主,尤宜多食含維生素豐富的水果、蔬菜以及豆類制品。

2.堅持運動。運動是防止肥胖的重要措施,老年人尤宜重視。老年人的運動方式可有多種,經常堅持參加适當勞動,特别是戶外勞動,既可強壯筋骨,又可豐富生活,舒暢心情。此外,還可選擇一二項适合自己的體育運動項目,如跑步、打乓乒球、籃球、門球、桌球,或武術、太極掌、廣播操等。但在運動時應注意“循序漸進”,由少到多,持之以恒,适度而止。

[治療方法]

1.控制飲食。治療肥胖症的最好方法就是控制飲食,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輕度肥胖病人往往在食量略予限制後,體重就可逐漸減輕,一般以每月減體重1~2公斤,不發生症狀,逐漸減至正常範圍為好。中度以上肥胖者,必須更嚴格地控制飲食才可收效,每日進食的熱量應控制在1000~1200千卡以下,食物中的蛋白質應在每公斤标準體重1克以上。一日三餐均可多吃些蔬菜,尤其是多維生素食物如青菜、芹菜、蘿蔔等。盡量少吃糖、油,食鹽也應适當限制,中醫食療荷葉粥、綠豆粥、黃芪赤小豆粥、蘿蔔粥等有益于減肥。

2.體育鍛煉。增加運動是治療肥胖症不可缺少的手段。對于單純性肥胖無心血管系統合并症者,可采用中等及較大的運動量,如中速較長距離的慢跑、遊泳、爬山和球類等耐力性有氧訓練。并可根據脂肪沉積的部位選擇力量性肌肉運動,如仰卧位的腹肌鍛煉,可消耗腹部脂肪,兩上肢的啞鈴運動,可消耗肩、胸、背部的脂肪。對合并有心血管系統病變的肥胖者來說,可從小運動量開始,逐漸加大運動量,并控制在允許範圍内,切忌單純追求降體重而進行過量的鍛煉。

3.口服甲狀腺制劑和苯丙胺類藥物。在肥胖症防治措施中,藥物占極其次要的地位,一般不予采用。當飲食控制未能奏效時,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以下藥物:甲狀腺片20~30毫克,每日1次,按症情适當加減,有冠心病者忌用;苯丙胺5~10毫克,每日3次;或降糖靈25毫克,每日2~3次。伴有甲亢、青光眼、嚴重高血壓者忌用。

4.中醫辨證論治。脾虛濕濁,表現為肥胖而有下肢浮腫、疲乏無力、肢體困重、便溏尿少者,可選用防己黃芪湯合苓桂術甘湯加減(黃芪15克、蒼術12克、白術12克、防己12克、茯苓12克、車前草15克、澤瀉15克、桂枝9克、甘草3克)以健脾利濕;胃熱濕濁,表現為肥胖而有頭暈頭脹、消谷善饑、肢重困楚、口渴喜飲者,可選用防風通聖散加減(防風10克、黃芩12克、栀子10克、川連9克、生石膏20克、甘草5克、白術12克、滑石塊15克、連翹12克、草決明12克)以清熱利濕;肝氣郁結,表現為肥胖而有胸脅苦滿、煩躁易怒、胃脘結滿、口苦舌燥、腹脹納呆者,可選用大柴胡湯加減(柴胡10克、香附9克、黃芩12克、半夏9克、白芍9克、枳實6克、大黃6克)以疏肝理氣;痰濁中阻,表現為肥胖而喜食肥甘、頭暈頭脹、胸悶腹脹、肢體困重、手足麻木者,可選用溫膽湯加減(陳皮10克、半夏6克、茯苓10克、甘草3克、竹茹6克、枳實10克、膽南星9克、枇杷葉10克)以健脾化痰;脾腎陽虛,表現為肥胖而有畏寒肢冷、疲乏無力、腰酸腿軟、面目浮腫、腹脹便溏者,可選用真武湯合防己黃芪湯加減(黃芪15克、炮附片9克、黨參10克、茯苓15克、白術12克、白芍9克、補骨脂12克)以溫腎健脾。

5.針灸、耳針。針灸治療肥胖症可取梁丘、公孫穴,每次針1穴,交替使用,10天為1療程;或取内關、水分、天樞、關元、豐隆、三陰交、列缺等穴,隔日1次,15天為1療程。耳針減肥,可取耳穴胃、脾、心、肺、内分泌、神門、止餓點等,每次用2~3個穴,采用埋針,4~5天更換1次,左右耳交替埋針;或用中藥王不留行貼耳穴,耳脾或肺為主穴,神門或交感為配穴。

6.單方驗方。據介紹,三花減肥茶(玫瑰花、代代花、茉莉花、川芎、荷葉)每日1包,開水沖飲2~3次,連服3個月,減肥有效率達72%;白金丸(白礬、郁金)每日3次,每次6克,連服40~60天,對高血脂症又有肥胖者效果明顯;輕身減肥片(防風、黃芪、白術、川芎、制首烏、澤瀉、生山楂、丹參、茵陳、水牛角、仙靈脾、生大黃)每日3次,每次5片(含生藥15克),既能減肥,又可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及膽固醇;減肥輕身樂(漏蘆、決明子、澤瀉、荷葉、漢防己、生地、紅參、水牛角、黃芪、蜈蚣),水煎濃縮劑,治肥胖症有效率達94.1%;康靈合劑(黃芪、荷葉、山楂、首烏、生大黃、白芥子、延胡),每日2次,每次100毫升,減肥效果良好。此外,一些單味中藥具有減肥的作用,如荷葉、草決明、月見草油、海藻、生首烏、大黃、薄荷、番瀉葉、芒硝、麻仁、枸杞子、冬瓜皮、澤瀉、女貞子、防己、麻黃等。

7.長期飲用減肥茶。市售的一些減肥茶,如甯紅減肥茶、天雁減肥茶等,不僅有服用方便,副作用少的特點,而且減肥效果亦佳。

8.外用減肥霜膏。如大寶減肥霜、普蘭娜減肥霜、特效減肥霜等運用于腹部、臂部、腿部,有減肥祛脂,促進脂肪代謝的作用,且使用方便,副作用小,可長期使用。

高脂蛋白血症

一種或多種脂蛋白升高,或出現異常脂蛋白者,稱高脂蛋白血症,它常與高脂血症并存。臨床觀察發現,血膽固醇增高與冠心病的發病有因果關系。研究證實,降低高膽固醇血症可以減少冠心病發病的危險,血清總膽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的危險性就降低2%。故此,積極防治高脂蛋白血症,對老年人的健康十分重要。

[發病原因]

高脂蛋白血症的發病原因有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但不同類型的高脂蛋白血症在病因上又略有差異,概括起來其發病原因主要有:

1.遺傳因素。如Ⅱ型高脂蛋白血症為家族性遺傳疾病,至少有家屬性高膽固醇血症、家屬性聯合高脂血症、多基因性高膽固醇血症等三種不同的遺傳本質。

2.先天因素。各型不同的高脂蛋白血症患者均存在分子缺陷,如載脂蛋白或脂蛋白的缺乏或缺陷、産生過多、清除障礙、異常增高等,或某種酶的缺乏、缺陷或活力受抑制,或細胞受體的缺乏或缺陷等。

3.飲食因素。平素喜食高糖,高膽固醇,高脂飲食者,易患本病。如動物性脂肪(肥肉等)、全脂奶、奶油、黃油、奶酪、動物内髒、蛋黃、魚子、飽和植物油(棕榈油、椰子油等)等。長期飲酒,由于酒精刺激脂肪組織脂解,降低脂蛋白脂酶的活力,亦易患本病。

4.疾病影響。某些疾病可成為本病的原發疾病或誘發因素。主要有:腎病綜合征、肥胖、甲低、柯興氏綜合征、系統性紅斑狼瘡、糖尿病、腎功能衰竭、酒精中毒、肝髒疾病、異常球蛋白血症等。

5.藥物影響。主要有:噻嗪類利尿劑、速尿、異維生素A酸、同化類固醇等。

本病屬于中醫的“痰濁”、“濕熱”、“肥胖”等病證範疇。素體脾腎虧虛,複加飲食不節,嗜食肥甘、醇酒厚味,或喜靜好坐,或七情勞傷等,終緻脾腎本虛,痰濁或濕熱郁積,發為本病。

[臨床表現]

根據國際衛生組織的标準,高脂蛋白血症可分為五型,即Ⅰ型高乳糜微粒血症、Ⅱ型高β脂蛋白血症、Ⅲ型異常β脂蛋白血症、Ⅳ型高前β脂蛋白血症、Ⅴ型高前β脂蛋白血症及乳糜微粒血症,最常見發病的是Ⅱ、Ⅲ、Ⅳ型。

Ⅱ型臨床表現特點是可見睑黃斑瘤,肌腱黃色瘤,肘、膝、臀等處可見結節狀黃色瘤,青年角膜弓,早年即有進展迅速的動脈粥樣硬化表現;Ⅲ型常伴有肥胖,可見皮下結節狀黃色瘤,有冠狀動脈與周圍動脈粥樣硬化表現,進展迅速,且常伴有血尿酸增高表現;Ⅳ型在四肢、軀幹可見皮疹狀黃色瘤,眼底可見視網膜脂血症表現,常可早發冠心病、中風,動脈粥樣硬化呈進展性,可并發胰腺炎、糖尿病等。

[預防措施]

高脂蛋白血症的發病由于多與先天性或遺傳性的分子缺陷有關,所以預防措施隻能從改善環境因素入手,減輕或延緩本病的發病。

1.積極防治原發疾病。可有效地預防繼發性高脂蛋白血症。

2.飲食預防。注意飲食結構對防治本病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平素應以低糖、低脂、低膽固醇飲食為主,少食動物性脂肪、全脂奶粉、奶油、奶酪、黃油、動物内髒、動物腦、魚子、蛋黃、飽和植物油(如棕榈油、椰子油等),提倡多食魚和貝類、谷類、豆類、蔬菜、水果,同時少飲酒或不飲酒。

3.加強體育鍛煉。積極參加體育活動,避免久坐、久卧,以防脂肪蓄積而肥胖。

4.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抑郁惱怒,以防肝郁氣滞而緻氣滞津停,痰濕内生而發本病。

5.慎用某些藥物。“發病原因”中所提的藥物盡量少用或不用。

6.藥膳防治。常吃鮮連皮冬瓜,可降脂減肥;黑木耳燒瘦肉,有活血降脂之功;赤小豆煮粥常服,可防治高年高血脂及肥胖症;常吃山楂片,可消食降脂。

[治療方法]

1.控制飲食。低脂飲食對本病的治療非常重要,這是治療本病的第一步,必須限制總熱量的攝入,使體重正常化,膳食中脂肪成分不超過總熱量的30%,膽固醇攝入量限制在每天150~300毫克,具體飲食的宜忌可參照“預防措施”。

2.藥物治療。Ⅱ型用消膽胺,開始每次4克,每日4次,維持量每日16~22克,或用β谷固醇,每次3~6克,每日3次;Ⅲ、Ⅳ型雙安妥明,每次500毫克,每日2~4次。此外尚有降脂複方制劑可供選用,如脈舒、脈康、脈通、血脂平、心脈甯等。

3.中醫辨證論治。脾氣虛弱,痰濁内盛,表現為體胖乏力、納呆、頭暈、胸悶者,可選用二陳湯合四君子湯加味(法夏10克、陳皮15克、茯苓15克、黨參15克、白術10克、山楂30克、澤瀉10克、甘草5克)以健脾氣,除痰濁;肝腎虧損,脈絡瘀阻,表現為頭暈腰酸、身體多處有黃色斑瘤者,可用降脂湯加減(何首烏30克、草決明15克、枸杞子15克、丹參15克、紅花10克、山楂30克、三七3克)以補肝腎,通血脈。

4.單方驗方。可據證選用以下方藥。

(1)白金丸:每次6克,每日3次,20天為1療程,可連續用2~3個療程,用于痰濁偏盛者。

(2)大黃粉:裝膠囊,每次服1克,每日2次,用于大便幹結,有瘀濁者。

(3)複方山楂片:山楂30克、葛根15克、明礬1.2克,制成片劑,為1日量,分3次服,用于膽固醇偏高明顯者。

(4)白僵蠶:單味研末,每次3克,每日3次,2個月為1療程,對降膽固醇、甘油三酯效果顯著。

(5)降脂合劑:首烏、丹參、茵陳、桑寄生、山楂、草決明各30克,每日1劑,服用1~2個月,對本病的Ⅱ、Ⅲ、Ⅳ型均有較好療效。

(6)複方山楂煎劑:山楂50克、元胡、菊花、紅花各15克、丹參30克、麥芽40克,水煎服,每日1劑,療程3周,有降膽固醇、甘油三酯的作用。

(7)荷蒲沖劑:荷葉100克、蒲黃80克,共研細末,裝膠囊,每次5克,每日3次,20天為1療程,用于痰瘀偏盛者。

(8)萆薢:單味萆薢,研細末,每次6克,每日3次口服,2個月為1療程,有顯著的降脂作用。

5.藥膳治療。菊苗(甘菊之嫩苗)、粳米各等量,菊苗洗淨切細,煎水取汁,加粳米,熬成稀粥,冰糖調味,常服可降脂、降壓;荷葉(鮮)1張,切細煎水取汁150毫升,加粳米50克、冰糖适量,熬成稀粥,溫服,老年性高脂血症、高血壓患者常服之,有良好效果。

痛風

痛風是一種家族性尿酸代謝失調疾病。以血清尿酸增高,關節紅腫熱痛反複發作,關節畸形,痛風石逐漸形成為主要臨床特征。本病的發病年齡一般在30~60歲之間,大多有家族史,以中年以上男性為主,女性很少患此病。

[發病原因]

痛風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但以下幾個方面是比較明确的:

1.尿酸代謝失調。絕大多數病人血清尿酸高于正常水平,正常人全身尿酸總量約1克,而痛風病人全身尿酸總量可達30克之多。

2.遺傳因素。痛風有很明顯的家族史,絕大部分患者可以追蹤數代人發生本病的情況。痛風病人的近親屬絕大多數血清尿酸水平偏高。

3.其它因素,本病還好發于貪吃肥胖之人,經常是與動脈粥樣硬化、冠狀動脈心髒病、糖尿病等伴發。此外,暴食、酗酒、創傷、手術以及服用某些藥物,也常為痛風關節炎急性發作的誘發因素。

中醫認為本病的發生,主要是由于過食膏梁厚味,濕熱内蘊,風邪外襲,濕熱風邪留滞于肢體、經絡,使氣血郁滞不通所緻。

[臨床表現]

發作期:常于夜間突然發病,關節劇烈疼痛,關節皮膚局部紅腫灼痛,膚色暗紅、壓痛明顯,關節活動受限。以大拇趾蹠趾關節為特别好發部位,其它如手腳小關節、踝、膝關節次之,肩及髋關節甚少波及。發作時可伴有發熱,畏寒,倦怠無力,頭痛,食欲不振,脈搏加快等全身症狀。急性發作症狀一般持續幾天至幾星期,然後逐漸消退。

間歇期:症狀消失後關節局部皮膚出現脫皮發癢。一般第一次急性發作靜息後,無症狀期可能很長,若幹月或好幾年後,才又出現第二次發作。也可以在第一次急性發作之後不久就複發。

慢性期:關節疼痛反複發作,間歇期逐漸縮短而成為慢性痛風。表現為病變關節逐漸破壞變形,失去運動功能。痛風石(為尿酸鹽結晶沉着物,大、小不一,小如米粒,大如綠豆)逐漸形成。痛風石的好發部位為耳殼上耳輪或對耳輪部、手腳小關節周圍、肘後或髌前。小痛風石一般無症狀,大痛風石周圍有炎性反應,也可能破潰,經久不愈。此外,晚期痛風病人往往同時存在一系列合并症,如肥胖病、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心髒病、腦血管病以及糖尿病。多數病人是死于冠心病、腦溢血、動脈硬化性腎硬化、惡性腫瘤、急性感染等合并症。

[預防措施]

1.注意飲食調理。飲食宜以素食為主。盡量少食肥脂油膩(如肉類、魚類)、辛辣、動物内髒、海味發物、豆類制品及酒類。尤其是有痛風家族史者,更宜如此。

2.注意生活起居。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培養樂觀、開朗的性格,勞逸适中,起居有常。避免精神緊張、過度勞累及受寒,以免誘發痛風的發作。

3.慎用某些藥物。酵母、水楊酸、利尿酸類等藥物均能誘發本病,故宜慎用。

4.平素多飲水。

5.适當參加體育鍛煉。尤其是在發作間隙,更宜進行一些體育活動和肢體功能的鍛煉,以促進肢體關節機能的恢複。

[治療方法]

1.一般治療。急性發作時患者應卧床休息,并可用熱或冷濕毛巾外敷患肢。飲食方面要注意限制蛋白質的進量,不吃肝腎胰脾等嘌呤多的髒器食品,絕對禁酒和服食麻醉止痛劑。

2.藥物治療。在急性發作期,首選的藥物是秋水仙堿,此藥對急性痛風關節炎發作具有特效,首劑口服1毫克,以後每小時服0.5毫克,直到疼痛緩解或出現惡心、腹瀉等副作用時,應即刻停藥;其次可選用保泰松,首劑口服400毫克,以後每6小時服200毫克,最好在飯後服用,一般服3天即停藥,肝、腎功能不好者要慎用,有消化性潰瘍的病人不宜使用;此外,還有消炎痛、可的松、強的松、地塞米松等亦能有效地緩解急性發作,可視病情選擇應用。

在發作間期,可長期每天服小劑量秋水仙堿0.5毫克,每日1~3次,如病者同時有痛風石,還可加用别嘌呤醇100毫克,每日3次,以預防痛風發作。

在慢性痛風期,其藥物也主要依靠每天小劑量秋水仙堿預防和控制發作症狀。其它還可用丙磺舒0.25克,每日2次,逐漸增至維持量0.5克,每日2~3次;苯磺唑酮50毫克,每日2次,逐漸增至100毫克,每日3~4次。

3.中醫辨證論治。風濕熱痹,表現為急性發作性關節紅腫熱痛及發熱、頭痛、口幹苦者,可選用白虎加桂枝湯加減(石膏15克、知母9克、桂枝9克、赤、白芍各9克、銀花藤20克、防己12克、木通9克、甘草6克、海桐皮35克),或用四妙散加味(蒼術12克、黃柏10克、苡仁15克、防己12克、銀花藤20克、晚蠶砂9克、牛膝15克、甘草3克),以清熱通絡,祛風除濕;風寒濕痹,表現為慢性反複發作關節痛,病程長者關節呈畸形、形寒畏冷、得暖則舒者、可用羌活9克、川芎6克、防風9克、泰艽12克、桃仁9克、紅花9克、當歸尾10克、威靈仙10克、黃芪20克、牛膝15克、地龍12克,以祛風散寒,洩濁化瘀,溫經通絡。

4.外治法。初起用玉露膏摻紅靈丹外敷;後期可用回陽玉龍膏外敷。亦可用中醫辨證處方用藥煎湯浸洗關節。

單純性甲狀腺腫

單純性甲狀腺腫是由于碘攝入不足或代謝障礙、緻甲狀腺腫物質或酶缺陷等原因所緻的甲狀腺代償性增生肥大的疾病。本病有地方性發病(又稱地方性甲狀腺腫),也有散在性發病者,女性多于男性,散發性甲狀腺腫雖多于青春期發病,但絕經期發病者亦不少,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發病原因]

單純性甲狀腺腫的發病可由以下數種病因引起:

1.缺碘。地方性甲狀腺腫多由于流行地區的土壤、水和食物中的碘含量缺乏,以緻人體碘攝入不足而發病。此外,碘的相對不足,如青春斯生長發育、孕期、哺乳期、精神刺激、絕經期、感染、寒冷等情況下,機體對甲狀腺激素的需要增加,引起碘的相對性不足,可誘發或加重本病。

2.緻甲狀腺腫物質。如鈣、鎂、鋅等微量元素的缺乏;蘿蔔族食物中的緻甲狀腺腫物質——硫脲類和黃豆、白菜中的阻抑甲狀腺激素合成的物質等均可引起本病;某些藥物,如硫氰化鉀、過氯酸鉀、對氨水楊酸、保泰松、磺胺類、硫脲嘧啶類、秋水仙素等可抑制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和釋放而引起本病。

3.激素合成障礙。某些單純性甲狀腺腫有家庭遺傳性,發病原因為遺傳性酶的缺乏,引起激素合成障礙。

本病屬于中醫學的“瘿病”範疇。根據臨床表現的不同,有“瘿氣”、“瘿瘤”、“瘿囊”之别。肝郁氣滞,氣滞痰凝,血瘀氣滞,脈絡瘀阻,瘿病成矣。

[臨床表現]

本病起病緩慢,早期隻見甲狀腺腺體腫大,病久則見甲狀腺腫大顯著,可大如嬰兒頭,質堅硬,有大小不等結節,且可引起壓迫症群:如壓迫氣管,則可見慢性刺激性幹咳,喉部有緊縮感;腫大腺體于胸骨後或胸腔内,則可引起上腔靜脈綜合征。囊腫出血可引起疼痛或腺體急劇腫大。一般不伴有甲狀腺功能改變。

散發性甲狀腺腫腺體一般輕度腫大,呈彌漫性,質較軟,但晚期可有結節形成。地方性甲狀腺腫又稱“大脖子病”,腺體腫大大小不一,一般分為Ⅰ~Ⅴ度:甲狀腺可扪及,直徑在3厘米以内者為Ⅰ度;吞咽時扪診和視診均可發現甲狀腺,直徑在3~5厘米者為Ⅱ度;不作吞咽動作也能發現甲狀腺,直徑在5~7厘米者為Ⅲ度;頸部外形有改變,腺體直徑在7~9厘米者為Ⅳ度;腺體腫大極為明顯,有結節,直徑超過9厘米者為V度。

[預防措施]

1.常食碘鹽。有地方性甲狀腺腫的地區、缺碘地區等,均應食用加碘食鹽,即于普通食鹽中加入碘化鈉或碘化鉀,濃度為0.01%。食用碘鹽用後應立即密封好,以免碘的揮發。

2.常食海産品。經常食用海帶或其它海産植物佐餐,有助于預防缺碘和補充機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從而起到預防本病的作用。

3.情志調和。保持心情舒暢,勿郁怒動氣,有利于氣順血調,可預防本病。

[治療方法]

1.甲狀腺激素制劑。常用于甲狀腺制劑,每日90~180毫克,療程為3~6個月,停藥後如有複發者可重複治療。或用三碘甲狀腺原氨酸,每日40~80微克,療程同上。

2.中醫辯證論治。氣郁血瘀,表現為瘿腫彌漫、質地較軟、表面不紅不熱者,可選用四海舒郁丸加減(青木香10克、陳皮15克、海蛤粉6克、海藻30克、昆布30克、海螵蛸10克、青皮10克)以理氣活血,舒郁消瘿;痰結血瘀,表現為瘿塊腫大、軟如棉饅、不紅不熱、或表面有青筋盤曲及小結節者,可選用海藻玉壺湯加減(海藻15克、陳皮15克、浙貝母10克、昆布15克、連翹10克、半夏10克、當歸10克、海浮石15克、青皮10克)以化痰開郁,活血消瘿;肝火上炎,表現為瘿塊腫大、紅絲滿布、口苦目赤、頭暈易怒者,可選用栀子清肝湯加減(栀子10克、黃芩10克、海藻15克、夏枯草30克、香附10克、白芍10克、玫瑰花15克、浙貝母15克、青皮10克、當歸10克)以清肝瀉火,軟堅散結。

3.飲食療法。《本草綱目》記載每天進食取苔脯(海白菜)同餐,數月後瘿疾可消;海帶50克,炖排骨250克,每周2~3次,有效。

4.單方驗方。根據各自不同的情況,選用以下方藥:

(1)黃藥子60克、白酒500毫升,黃藥子切片後入瓶中與白酒一塊浸泡,5天後過濾,濾液密封貯藏,每次服20~30毫升,每日2次,病愈後停服。

(2)黃藥子300克,搗碎,與白酒1500毫升(約65度左右)裝壇内固封,谷殼火圍燒4小時,随後将壇入冷水中浸1周,開壇取酒,過濾備用。用時每次服10毫升,每2小時1次,每日6~7次,睡前停服,病愈後不服。

(3)三桠苦葉、胡鳅鑽根皮各等量,共研極細末混勻,加糖調味,溫開水送服,每次3~6克,每日3次,7次為1療程。

(4)生牡蛎60克、龍骨30克、海蛤殼30克,用水4碗煲至1碗,加陳醋60克入藥液中内服,一般服1個月左右可消。

5.手術治療。經用藥治療3個月,腫塊無明顯縮小,或腺體腫大過大有壓迫症狀,或腺體有結節、癌變、甲亢者,可進行手術治療。

老年性甲狀腺機能亢進

甲狀腺機能亢進(簡稱甲亢)是由于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激素過多所引起的一種綜合病征,主要表現為代謝亢進與神經系統興奮性升高。甲亢的發病年齡并無明顯界線,從幼兒到老年都可以發病,女性多于男性(約為4~8∶1)。據有關報道,60歲以上甲亢患者約占甲亢總患病數的10%左右。近年來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長壽老人逐漸增多,加之現代醫學的進展,尤其是老年病學科的發展,有關老年性甲亢的報道逐漸增加,并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

[發病原因]

老年甲亢的病因、與其他年齡者相類似,主要是由于自身免疫反應等因素緻使甲狀腺分泌過多的相應激素而引起:

1.遺傳因素。甲亢有一定的遺傳性,如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甲亢——毒性彌漫性甲狀腺腫,就屬自家免疫疾病,是由胸腺和淋巴樣組織以及遺傳因素産生一種免疫因子,刺激甲狀腺所引起的甲狀腺腫大。它合成并分泌過多的甲狀腺素,産生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和代謝增高。故在臨床上常可追涉到兩、三代發病史。

2.精神創傷。強烈的精神刺激可導緻本病的驟然發生,在臨床上許多病人在發病前有明顯的精神創傷史。

3.其他因素。如有些肥胖病人節食過猛,體重下降過快,可發生本病。也有接受外源碘化物(如碘鹽)過多引起甲亢者。臨床上還有因使用碘化鉀或碘造影劑而引起甲亢的報道。此外,一些分泌促甲狀腺激素的垂體腫瘤及分泌類促甲狀腺激素的異位内分泌性惡性腫瘤均可引起甲亢。

中醫認為,本病以氣、痰、瘿、火、虛為主要病機。肝氣郁滞,氣滞飲停,痰濁壅結,脈絡瘀阻,久則化火内亢,灼傷陰津而緻病。也可因驟受強烈精神刺激或卒感外邪而形成。

[臨床表現]

甲亢的病情輕重不一,臨床表現也各不相同。典型甲亢的表現為怕熱、多汗、低熱、神經過敏、脾氣急躁、精神緊張、易激動、多言多動、失眠、兩手平直時,手指有不自主的輕微抖動,食欲亢進、多食易饑、體重明顯減輕、消瘦、人感到疲乏無力,并可出現突眼及甲狀腺腫大等體征。由于代謝亢進與甲狀腺素直接影響心肌,可有心悸、心動過速、心律失常等症。

老年性甲亢在臨床上常常缺乏典型表現和體征。有的甲亢老人非但無神經激動,反而出現神經抑制(稱“淡漠型甲亢”),表現為神志淡漠、嗜睡、反應遲鈍、明顯消瘦、甚至瘦得脫形。也有的病人以心悸、心動過速、心律失常為主要表現而易誤診為心肌炎、冠心病。還有的病人以慢性腹瀉為突出表現而易誤診為風濕熱、結核病。因此,老年性甲亢往往須到醫院做基礎代謝、甲狀腺部位同位素、吸碘率測定,方可獲得确診。

[預防措施]

1.保持心情舒暢。精神刺激是甲亢的誘發因素之一,故樂觀豁達,情緒穩定,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是預防甲亢的重要措施之一。

2.注意飲食宜忌。平時宜多食清淡而富有營養的食物,如鮮鲫魚、水鴨、瘦肉、豆類制品、以及水果、蔬菜之類。飲食口味宜偏淡,盡量少吃辛熱燥烈助火之品。

[治療方法]

1.放射性131碘治療。放射性131碘在甲狀腺内放出β射線,破壞甲狀腺濾泡組織,減少甲狀腺素的合成,從而達到治療目的。因其具有療效肯定和方便的優點,故在治療老年性甲亢中應用甚廣,尤其對于伴有心血管并發症不宜手術病人最為适宜。

2.抗甲狀腺藥物治療。常用的藥物有他巴唑、甲亢平、甲基硫氧嘧啶、丙基硫氧嘧啶。此類藥物的主要作用是阻滞碘的有機化,減少甲狀腺激素的合成。藥物療法的優點是,這些藥物價廉易得,應用方便安全,不緻産生不可逆轉的甲狀腺功能低減,不需要經受手術的痛苦。但最大的缺點是療程長,複發率高。

3.手術治療。一般作甲狀腺次全切除術,治愈率為90%以上,且短期内能控制病情,複發率及甲低的發生率均較低。但由于手術本身對病人是個負擔,有一定的痛苦,故對于老年患者,尤其對于有器質性心髒病伴心衰或伴有其他較嚴重并發症者,宜慎重采用。而對于甲狀腺腫大明顯,或有壓迫症狀者,或長期抗甲狀腺藥物治療後複發而又不宜用131碘治療者,可考慮手術治療。

4.綜合治療。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并可口服維生素B族和C制劑,重點補充鈣、鐵等礦物質。注意休息。

5.中醫辨證論治。肝郁痰結,表現為精神抑郁或緊張易激動、心煩失眠、兩脅脹痛或胸悶不舒、時覺喉中有痰或咽部堵塞感者,可選用柴胡舒肝散加減(柴胡10克、香附10克、陳皮10克、半夏10克、象貝10克、白芍15克、當歸10克、蓮子15克、海藻15克、酸棗仁15克),以舒肝理氣,消痰散結;陰虛火旺,表現為面頰烘熱、心悸而煩、失眠多夢、急躁易怒、怕熱汗出、多食善饑、形體消瘦、手指顫動、口幹口渴者,可選用知柏地黃丸加減(生地15克、知母12克、丹皮15克、玄參15克、麥冬15克、赤芍12克、珍珠母30克、杭菊花9克、天花粉15克、夏枯草9克),以滋陰降火;氣陰兩虛,表現為心悸氣短、疲乏無力、消瘦多汗、口幹口渴,大便溏或幹者,可選用四君子湯合生脈飲加減(黃芪30克、太子參20克、麥冬15克、生地15克、玄參15克、五味子10克、白術15克、茯苓15克、山藥15克),以益氣養陰;肝火亢盛,表現為煩躁不安、性急易怒、怕熱、自汗、口苦目赤、頭目昏眩、肢體震顫、突眼者,可選用龍膽瀉肝湯加減(龍膽草9克、黃芩9克、栀子9克、白芍12克、生地12克、鈎藤15克、玉竹15克、谷精草30克、石決明30克、牡蛎50克),以清肝瀉火。

6.單方驗方。據介紹,複方平瘿方對甲亢患者療效明顯,處方為:玄參12克、白芍9克、丹皮9克、生地9克、茯苓9克、當歸9克、山萸肉9克、浙貝9克、三棱6克、莪術6克、青、陳皮各9克、生龍、牡各15克、夏枯草15克、瓦楞子6克。水煎服,每日一劑。輕症型30天為1療程,中等症型60天為1療程,重症型2~4個月為1療程。為鞏固療效,可于一個療程結束後,依131碘吸收率複查結果,再用藥一個療程。

甲狀腺功能減退症

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簡稱甲低)是由于多種原因,緻使甲狀腺分泌相應激素不足而引起的一種常見疾病。臨床以機能代謝率降低為特征。在老年人中,本病比甲亢多見,亦以婦女為多。

[發病原因]

甲低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口服抗甲狀腺藥物,如果劑量過大,常有暫時性輕度甲低。此外,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甲狀腺癌和某些單純性甲狀腺病的晚期,均可引起甲狀腺功能低下。

2.垂體病變。如垂體前葉機能低下,可繼發不同程度甲狀腺機能低下。

3.下丘腦病變。

本病屬于中醫“虛損”的範疇。其主要病機為陽虛氣耗,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陰傷血虧或飲停血瘀。禀賦不足或脾陽受損、中氣不足,或外感邪氣等,均可耗傷中氣,損傷脾陽,陽虛則無以生陰,氣耗難以化血,以緻陰傷血虧。脾虛則停飲,氣虛則血瘀。故本病病機為虛實兼挾。

[臨床表現]

本病一般起病緩慢而隐匿,臨床症狀輕重不一。其典型表現為:疲乏無力、表情淡漠、反應遲鈍、嗜睡、怕冷少汗、毛發稀疏易脫落、面色蒼白虛腫、納食呆鈍、體重增加、唇厚舌大、語言低沉不清。此外,可以出現眼睫反射遲鈍,基礎代謝率低、血清總T4低及甲狀腺吸131碘率低等。

尤其要指出的是,由于機能低下的程度不同及病人年齡、性别的差異,甲低患者的臨床表現差異很大。有些病人可以沒有任何自覺症狀,而僅有少數幾項客觀指标說明其甲低。此外,對于老年人來說,腦力和體力減退、反應遲鈍、怕冷等症,往往容易單純認為是年老所緻,而淡漠、抑郁又可能妨礙病人去找醫生,因而常常不能得到及時的診治。

[預防措施]

1.積極治療原發病。甲狀腺病變是引起甲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應及時診治。

2.堅持食用碘化鹽。尤其在甲狀腺腫流行的缺碘地區,更應注意堅持食用碘化鹽,但不可過量。

3.保持心情舒暢。老年人應當樹立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并善于從生活中尋找樂趣,垂釣、賞花、集郵、戶外散步等,既可陶冶情操,又可舒暢心情。

4.其他。如在運用放射性131碘治療甲亢時,應恰當掌握劑量,施行甲狀腺切除術時,應慎重考慮适應症和切除範圍。

[治療措施]

1.針對病因治療。如由抗甲狀腺藥物引起者,則要停止使用這些藥物,甲狀腺功能即可恢複。

2.長期服用甲狀腺素制劑。首選藥物是甲狀腺片,可從15毫克開始,每隔1~2周增加15~30毫克,直至奏效。其一般治療量為每日120~240毫克,獲得滿意效果後,漸減至合适的維持量約每日60~120毫克,應當注意的是,有冠心病或其他各種心髒病者應慎用此藥。其他還有左旋甲狀腺素,治療量每日150~200微克;三碘甲狀腺原氨酸,每日60~100微克。後者作用快,維持短,主要用于粘液水腫昏迷的搶救,不宜作為長期服用的藥物。

3.其它治療。注意補充營養和糾正貧血,嚴格控制鎮靜劑和麻醉藥的應用,以免誘發昏迷。

4.中醫辨證論治。脾陽不足,氣血虧虛,表現為倦怠乏力、少氣懶言、腹脹納呆、面色蒼黃、頭暈目眩等症狀者,可以幹姜3克、制附片6克、葛根10克、炙甘草9克、陳皮6克、雲苓10克、焦白術10克、太子參15克、炙黃芪15克、熟地12克、當歸10克、瓜蒌仁9克、佛手10克、建曲6克為基本方溫中健脾,益氣補血。待諸症消失後,再以原方出入制成膏、丸,續服3~6個月,以圖根治;陰陽氣血俱虛,并兼停飲瘀血,表現為表情呆滞、反應遲鈍、動作緩慢、畏寒少汗、頭昏重聽、胸悶心悸、皮膚蒼白多屑、毛發枯稀脫落、面色無華、四肢非凹陷性水腫、胸痛者,可以制附片(先煎)6克、鹿角霜3克、龜闆(先煎)9克、肉苁蓉9克、淮山藥10克、蒼術6克、白術9克、太子參15克、生黃芪15克、連皮茯苓9克、漢防己6克、炙麻黃3克、川桂枝3克、炒赤芍9克、白芍9克、丹參15克、葛根9克為基本方溫陽益氣蠲飲,養血補血化瘀。亦可配用小劑量甲狀腺素或糖皮質激素,待中藥取效後再逐漸減其用量直至停用。中藥湯劑需不間斷地服用6個月左右,效果穩定後仍需以上方出入制成膏、丸劑長期服用,如病情出現波動,又當及時改服湯劑或加服西藥。

5.針灸治療。可長期取足三裡、關元等穴艾灸。

僅用于中醫分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