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劉垠
6月29日,《中國科技成果轉化2021年度報告(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篇)》(以下簡稱《報告》)在京發布。《報告》顯示,我國科技成果轉化活動持續活躍,2020年,3554家高校院所以轉讓、許可、作價投資和技術開發、咨詢、服務方式轉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項數以及合同金額均有增長,合同項數為466,882項,合同總金額為1,256.1億元。其中,轉化科技成果超過1億元的高校院所數量為261家。
該報告是在科技部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司指導下,中國科技評估與成果管理研究會、國家科技評估中心和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共同編寫。
在分析轉讓、許可、作價投資方式轉化科技成果特點時,《報告》指出,高校院所以轉讓方式轉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金額為69.8億元,以許可方式轉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金額為67.8億元,以作價投資方式轉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金額為65.0億元,均呈現明顯增長。高校院所轉化科技成果的平均合同金額為96.6萬元,其中,作價投資平均合同金額最高。此外,獎勵個人金額比例占成果轉化現金和股權收入總額的比重超過50%,獎勵研發與轉化主要貢獻人員金額占獎勵個人金額的比重超過90%。
值得關注的是,以轉讓、許可、作價投資方式轉化科技成果流向聚集明顯,超四成轉化至制造業領域,超六成轉化至中小微其他企業。與此同時,各地方科技成果産出與承接能力各有亮點,比如,山東省和廣東省對其他地方産出的科技成果吸引能力強,承接金額最高;江蘇省和浙江省科技成果轉化平衡有序發展,科技成果産出能力強;北京市和上海市高校院所多、科研能力強,輸出成果到其他地方合同金額遠大于承接其他地方成果轉化合同金額。
《報告》還顯示,高校院所兼職從事科技成果轉化和離崗創業人員數量為14,043人,下降3.0%;創設和參股新公司數量為2808家,增長28.9%。
近年來,我國先後開展了一系列相關改革任務部署,科技成果轉化推動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不過,《報告》也列舉了科技成果轉化存在的問題,如政策有待進一步協同落實、轉移轉化專業人才缺乏、金融資本支持力度不足等。
具體而言,科技成果轉化制度建立涉及科技、财政、人才等多個方面,部分高校院所解讀不到位且缺乏可借鑒經驗;适合科技成果轉化規律的相關資産管理改革制度有待深化探索;目前,在專利申請前評估、科技成果轉化、賦權改革等政策中均有盡職免責的規定,但依法依規免責的具體細則還不明确。同時,金融資本支持力度不足,私募偏向投成長期企業,種子期、初創期科技轉化項目存在融資難的突出問題……
為此,《報告》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比如,完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促進政策協同落實。完善成果披露、國有資産管理、盡職免責等方面的實施細則,切實解決科技成果轉化的難點。
直面複合型轉移轉化人才欠缺的老難題,《報告》建議相關部門加快推進經理人職稱制度建設,有條件的高校設立科技成果轉化研究生專業培養方向,探索建立專業技術轉移人才隊伍薪酬、工資評定、職位晉升等制度體系,從而培養專業化的技術轉移人才隊伍。
“豐富金融支持模式,強化财政金融資源引導作用。”《報告》指出,推進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改革,鼓勵地方設立支持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創新創業的投資引導基金,提升子基金投早投小的比例,重點支持轉化應用科技成果的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此外,要充分發揮金融機構對科技成果轉化的支持作用,創新适應成果轉化特點的金融産品,支持設立科技金融專營機構等。
記者了解到,年度報告已連續出版發布4年,為适應新形勢新要求,編者對2021年度報告内容進行了優化完善,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産學研合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作用愈加凸顯,技術開發、咨詢、服務方式轉化的科技成果情況得到加強;二是提升了工作案例的時效性和精準性,特别是結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關工作,精心篩選科技抗疫、賦權改革等新鮮典型案例;三是提升年度報告的可讀性和實用性,新增高校院所不同主體間科技成果轉化總體情況對比。
轉自:科技日報
來源: 科技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