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對蝦還是龍蝦、螯蝦,蝦頭似乎一直都是“雞肋”一般的存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網上興起了一種“吃蝦頭”的說法,支持者給出的原因也很簡單:蝦頭裡面的“蝦黃”營養豐富、味道豐腴,簡直就是人間美味。
那麼問題來了,蝦頭裡面真的有“蝦黃”嗎?對此,很多消費者都各執一詞,有人認為蝦頭裡面基本都是内髒,蝦胃中還有“蝦屎”,非常不幹淨,吃了對身體不好;也有人認為“蝦黃”指的是抱卵雌蝦腹部的卵群,頭部根本沒有“蝦黃”。
今天,咱們就針對這個問題好好說道說道。
首先要搞明白,蝦頭裡究竟有什麼呢?無論是對蝦、龍蝦還是螯蝦,在它們的頭部都集中分布着主要内髒器官,比如心髒、鰓、胃、肝胰腺等等。對于螯蝦和龍蝦而言,在觸角的基部還有一個排洩腺,也稱綠腺、觸角腺,是專門用來排出尿液等代謝廢物的。除了消化、呼吸和排洩器官,蝦的生殖器官也集中在頭部,雄性為精巢,雌性為卵巢。
對蝦的消化系統:胃、肝胰腺、腸道
在生物學上,真正意義上的“蝦黃”指的是雌蝦的成熟卵巢,我們可以對比“蟹黃”來進行理解。每年的農曆9~10月是吃螃蟹的最佳時節,此時螃蟹的性腺正是肥滿的時候。雄蟹的性腺稱為蟹膏,呈半透明的果凍狀;雌蟹的性腺稱為蟹黃,呈橘黃色。蟹膏和蟹黃營養價值高,口感豐腴,味道醇厚,對應螃蟹的市場定價也明顯更高一檔。
▲▲上面這隻螃蟹是典型的抱卵雌蟹,卵群的顔色是受精卵發育成熟度的一個重要指标。橙黃色的卵群發育成熟度較低,黑褐色的卵群發育成熟度更高。需要注意的是,“卵群”隻是受精卵的“聚集體”,并不等于“蟹黃”。真正的“蟹黃”在螃蟹殼的内部,如下圖所示:
“蝦黃”也是同樣的道理,隻出現在雌蝦的頭部,而且當雌蝦的性腺沒有發育成熟時,卵巢的營養價值也是很低的,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發育成熟的卵巢在外觀上和肝胰腺很像,很多人都難以準确區分。從位置上看,“蝦黃”更貼近頭胸甲,位置靠上;而肝胰腺位置靠下,體積也更大(如下圖所示)。
雌蝦卵巢的發育要經過4個階段,分别是形成期、增殖期、生長期和恢複期。對人們來說,營養價值最高的階段就是卵巢的生長期,在這一階段,卵母細胞的體積達到最大,卵巢也迅速增大,顔色變深。但是當生長期一過,卵巢就會逐漸退化,營養價值也會大打折扣。
抱卵蝦(淡水沼蝦)
蝦類和螃蟹不同,螃蟹的卵巢體積很大,可食用部分很多,但是蝦類就不一樣了,以中國明對蝦為例,卵巢最大也就8~10克左右,吃起來也比較費勁。
至于另外一種說法——蝦頭裡面是“蝦屎”,其實也不能算錯,因為蝦頭裡面确實有胃、肝胰腺等消化器官。見過南美白對蝦的朋友都知道,正常的蝦體一般都呈青灰色,蝦肉透明,體表密布青灰色斑點。在對蝦的頭部,最明顯的器官就是肝胰腺,狀如葫蘆,呈黃褐色,有時會包裹着一層“白膜”,非常搶眼。
對蝦的肝胰腺及腸道
肝胰腺是蝦類重要的消化器官,能夠分泌各種消化酶,具有解毒和代謝的功能,但同時也是重金屬等有毒物質富集的場所,對人體健康不利,能不吃就堅決不要吃。另外,蝦的胃中往往含有大量未被完全消化的食物,有明顯的腥臭味,同時也是各種病原細菌“紮堆”的場所,同樣不宜食用。
因此,蝦頭裡面既有“蝦黃”又有“蝦屎”,其中“蝦黃”隻存在于雌蝦的頭部,并且隻有在性腺發育成熟時才具有食用價值;“蝦屎”則普遍存在于所有的蝦頭中,不建議食用。至于要不要吃蝦頭,大家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蝦頭變黑是重金屬污染導緻的嗎?每當逢年過節,魚蝦是必不可少的美食,而魚蝦講究一個“鮮”字,越鮮活的魚蝦越受消費者歡迎。但是大家今肯定見到頭部發黑的蝦,有人懷疑這是重金屬導緻的。
為了一探究竟,研究人員曾專門将蝦頭變黑的蝦送往專門的檢驗機構進行檢測。結果表明,蝦頭和蝦身中的鉛、汞、砷三種重金屬的含量都在安全範圍内,符合國家标準,蝦頭的顔色變黑和重金屬并沒有太大關系。
蝦頭變黑
事實上,這是一種叫做酪氨酸酶的蛋白質在起作用。當蝦死後,頭部組織中的酪氨酸就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被逐步分解成醌類物質,最終會形成褐黑素、優黑素等黑色物質,這才是蝦頭變黑的真正原因。
一般來說,蝦頭和蝦身中都有酪氨酸酶,但是蝦頭部的酪氨酸酶活性是最強的,分解效率高,蝦尾部和腹部的酪氨酸酶活性較低,所以蝦在死亡後總是頭部先變黑,接着才是尾部和腹部。
污水中的小龍蝦,重金屬含量就一定超标嗎?關于蝦類重金屬的謠言有不少,比如“野生的小龍蝦生活在污水中,重金屬含量一定很高”,再如“小龍蝦頭部的重金屬含量普遍超标,吃了影響人體健康”。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小龍蝦都能适應污水環境。研究表明,小龍蝦外殼的顔色越紅,其體内的蝦青素含量就越高,适應環境的能力就越強。因此,在污水溝及下水道中生活的小龍蝦體色往往呈深紅色或者棗紅色,而那些體表顔色較淺、蝦青素含量低的小龍蝦就被自然淘汰了。但由于所謂的“幸存者”效應,人工養殖的小龍蝦也被無差别地打上了“污染嚴重”的标簽。
其實,野生的小龍蝦在人們的飲食結構中隻占很小的一部分比例,市場上絕大多數小龍蝦都是人工養殖的,品質健康有保證,根本不用擔心重金屬的問題。另外,現在的小龍蝦養殖區大多都遠離工業聚集區,質量遠沒有傳言中的那樣糟糕。
相比之下,消費者更應該關心的是近海的野生貝類産品。牡蛎、扇貝、文蛤、紫贻貝等貝類對重金屬的富集能力本身就強,再加上我國主要的工業園區大多都分布在近海(比較典型的是環渤海工業區和杭州灣工業區),而工業廢水排放往往又得不到有效的整治和處理,因此近海的貝類往往成為重金屬污染的第一批“受害者”。
上圖是杭州灣及其附近水域,紅色區域即為主要的工業園區
為了打破謠言,研究人員也曾專門檢測過小龍蝦不同部位的重金屬含量。結果顯示,蝦腸中的鉛、鉻含量比較多,蝦黃中的镉含量較多。看到這裡先不要急着下定論,别忘了一句話——“抛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
水産品也好、農産品也罷,含有重金屬是很普遍的現象,隻要其含量在安全範圍内,就都是可以正常食用的。在2014年,我國的食品安全質量監測部門曾抽檢了800多批次的小龍蝦産品,結果重金屬超标的隻有一例,安全性還是很高的。
對此,您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讨論!
#謠零零計劃##小龍蝦##我要上頭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