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的今天,人間“林黛玉”離世。
一朝春盡,紅顔已逝。
此後,亂烘烘上場N個版本,鬧紛紛上演N版林黛玉。
但人們覺得,“除了她,再無潇湘妃子”。
她叫陳曉旭。
一個天生為林黛玉一角而生的演員,
一個謎一般的女子,
一個和黛玉一樣敏感、易碎、愛美的美人。
早在她出生時,宿命就已注定。
父親為她取名“陳也芬”。
一位老先生說:
“這個名字,就是林黛玉的命,要悲痛一生的,不好。”
之後,改名陳曉旭。
名字雖改。
但命途已定。
她真的如同黛玉,開啟了純粹又短暫的一生。
1983年,紅樓選秀全國進行。
陳曉旭18歲。
在鞍山話劇團做演員。
文靜,内向,易感易傷。不太出名,也不被重用。
那時,她有一個男友,叫畢彥君。
夏天的午後,他奔進院子,對正在樹下讀書的陳曉旭說:
“有個好消息,你要不要聽?”
陳曉旭說:“和我有關的就聽。”
嬌而傲。
和林黛玉一模一樣。
畢彥君把一本《大衆電視》遞給她。
上有一則消息:
“中央電視台籌拍《紅樓夢》,全國征選寶、黛、钗。”
之後,陳曉旭寫下自薦信,
寄給劇組。
信中附有一張照片。
照片的背後,寫着陳曉旭17歲時寫的一首詩,《我是一朵柳絮》。
“願春風把我吹送到天涯海角,
我要給大地的角落帶去春的消息。”
8天後,這封信,寄到了紅樓劇組。
當時,劇組每天都收到無數的自薦信、推薦信。但王扶林導演看到這封時,還是眼前一亮。
他隐約覺得,這個演員,有戲。
很快,
回信來了。
“陳曉旭立即去北京面試,食宿自理。如果沒有入選,路費不報銷。”
陳曉旭激動非常。
當夜,她把《紅樓夢》的小說,和自己寫的讀後感,抄下來的林黛玉的詩詞,再反複翻閱幾遍。
兩天後,去了北京。
面試時,潘欣欣問了她上百個問題。
“你知道《紅樓夢》裡妙玉的判詞嗎?”
“欲曾何曾潔,雲空未必空,可憐金玉質,終陷泥淖中。”
陳曉旭一一對答如流。
初次口試通過,可以和導演見面了。
第二天,烏雲密布,大雨瓢潑。
陳曉旭準時到來。
她蒼白,瘦弱,一身淺綠色衣褲濕漉漉,手裡雨傘滴着水。
導演一見傾心。
但此時還不到錄像時。
所以和陳曉旭商量:“過些時間我們才開始選演員錄像,你能在北京等到錄像嗎?”
陳曉旭慌了。
“不行,我是瞞着劇團裡出來的,下午就要坐車回鞍山了。”
導演隻好妥協,“你的照片和詩歌要存檔,你回家等消息就行。”
就這樣,陳曉旭來了一遭,又回去了。
1984年春天。
恰值面試一年後,陳曉旭收到了中央電視台《紅樓夢》劇組的培訓合同。
就這樣,她進入“大觀園”。
開啟“紅樓夢”。
成為那個獨一無二的“林黛玉”。
在紅樓劇組,演員們大多15、16歲。
天真、純粹。
不染塵埃。
在大觀園中,大家就像紅樓中人一樣玩、鬧、交友、習詩、社交。
導演還請來了紅學專家做顧問。
給他們上課,
解析《紅樓夢》裡的人物。
并請來了禮儀專家,為他們指導清朝時的禮儀。
1984年春天,
劇組在北京圓明園舉辦了兩期培訓班。
演員有四個任務:
第一,學習《紅樓夢》;
第二,深入分析角色;
第三,提升藝術修養;
第四,培養彼此感情。
培訓期,也是考察期。
導演會通過日常觀察,最終給演員定角色。
每一個角色,都有幾個待選的人。
林黛玉這一組,就有3個。
一個是張靜琳。
一個是張蕾。
一個是陳曉旭。
張靜琳演技好,但太活潑,氣質野,沒有林黛玉特有的脆弱、憂郁與病态。
後來導演安排她去試試晴雯。
張蕾年齡大,倘若出演,需要不斷補妝。導演覺得,妝太厚,會給人不真實的感覺。
後來換成了秦可卿。
陳曉旭呢,年輕,瘦弱,有詩人的氣質。
不足之處就是鼻子大了點。
有時候也愛打鬧。
有一次,大家結伴去逛街。
回程時太累,走不動了。
陳曉旭眼珠一轉,開始裝肚子疼,讓其他人借機去攔車。
不一會兒,一幫人就坐上了回劇組的順風車。
還有一次,因劇組夥食太差,她餓急了,偷吃用來做道具的點心。
不光自己吃,還帶着其他演員一起吃。
導演又好氣又好笑。
如此種種,會讓人覺得,她與林黛玉略有距離。
加上還有人覺得,她太瘦弱,像是發育不良。或許,可以去演惜春。
三番兩次,都沒定下來。
導演隻好試探性地問陳曉旭:
“其他角色你有喜歡的嗎?”
陳曉旭是這樣回答的:
“如果您讓我去其他角色(的組),觀衆會說你讓林黛玉演了别人。”
她的笃定,讓林黛玉成了第一個定下的角色。
事實證明,王扶林導演的眼光是對的。
幾十年來,
幾經翻拍,
幾易演員。
若說林黛玉,人們想到的,都是陳曉旭那張臉。
而非之前的毛舜筠、張艾嘉。
以及後來的陶慧敏、張玉嬿、蔣夢婕。
她成為經典,活在無數人的心尖上。
1987年,經過漫長的三年拍攝,《紅樓夢》終于上映。
電視劇一播出,引發萬人空巷。
最成功的,莫過于林黛玉一角。
“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兩靥之愁,嬌襲一身之病。”
簡直活了。
當時,陳曉旭體重不足80斤。
靜如姣花照水,
行如弱柳扶風。
将“菱花鏡裡形容瘦,忘不了新愁與舊愁”的神态,演繹得活靈活現。
而她的詩意、才氣和不服輸,也将黛玉的才藝雙絕,都飾演出來了。
這裡也有一個故事。
有一場戲,黛玉要彈一曲《高山流水》,向寶玉傾訴心聲。情到深處,弦已斷。
但陳曉旭對古琴一竅不通。
歐陽問,“是不是要報告導演找替身?”
陳曉旭沒吱聲。
第二天,她去音樂學院找了一位老師。
老師看着她,“你一點都沒學過?我學了4年,才有現在的成色。你從來沒學過,後天卻要彈‘流水’?不可能的。”
陳曉旭懇求道,“隻彈幾個小節就可以。”
老師彈了幾節,陳曉旭下笨功夫,死記硬背。
沒多久,居然能彈出樣子來了。
兩天後,老師拍着陳曉旭的肩膀說,“你可以出師了,去吧。”
自此,
陳曉旭成為了林黛玉。
林黛玉也成就了陳曉旭。
經由某種神秘的氣息,她們合二為一。
以至于後來的很多年,她都活在這個角色中,無法走出,無法脫身。
歐陽奮強曾說,“紅樓夢是個魔咒,把演員的一生都困在了裡面。”
歐陽奮強是。
陳曉旭也是。
《紅樓》之後,她還飾演過《家》中的“梅表姐”。
可無論怎麼演繹,導演說,“總是有那麼一點林黛玉的影子”。
1990年,三年過去了。
《紅樓》引發的動蕩,漸漸平息。
但他們生活裡的動蕩,生生不絕。
很多變故發生。
她結了婚,又離了婚。
畢彥君從男友,變成了丈夫,又變成了前夫。
而她遇見了生命中的另一個人,郝彤。
此時,郝彤剛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
因要拍攝一個短片,找到陳曉旭。
原以為陳曉旭會高高在上,拒絕他的邀請。沒想到竟然答應了。
還隻收取了部分費用。
兩個年輕人很快由好朋友,發展成了戀人。
90年代初期,郝彤得知有家廣告公司,想要對外承包,拉上陳曉旭一起,将公司接了下來。
陳曉旭對商業一無所知。
但老闆很相信她。
“誰能不相信林黛玉呢?!”
和陳曉旭簽訂了一份承包合同。
此時,國家正大力扶持廣告業。
陳曉旭和郝彤抓住了風口。很快,公司做得風生水起。
陳曉旭寫詩。
廣告也要有才氣,有詩意。
陳曉旭鬼點子多。
文案也要不落窠臼。
所以,在給客戶廣告提案時,往往都很容易被通過。
大家應該對這句廣告詞都有印象。
“名門之秀,五糧春”。
就出自陳曉旭之手。
公司很快壯大,從最初的四名員工,發展到最後的上百名員工,年營業額也做到四、五百萬。
這離不開陳曉旭的用心。
她清楚地知道。
商業,要務實。
不能靠人情,
也不能吃老本。
而在管理員工上,她也是選擇了林黛玉似的真誠。
雖然會批評員工。
但對事不對人。
所以員工都懂她,也都留了下來。
1996年,陳曉旭脫離原先的廣告公司,和郝彤成立了自己的廣告公司——世邦廣告公司。
憑着之前的經驗,很快打出了知名度。
年營業額達到2億元,
并連續四年都榮獲央視“優秀廣告代理公司”。
而陳曉旭也榮獲“2006年十大傑出女性人物”。
從1996年到2006年,陳曉旭從弱不禁風的“林黛玉”,成長為廣告業的女強人。
名譽、地位、财富,她全都擁有了。
可她漸漸感到不快樂。
2006年末,陳曉旭辭去董事長一職。
2007年2月23日,陳曉旭在長春百國興隆寺,正式剃度出家,法号“妙真”。
剃度那一刻,她面帶微笑,雙眼含淚。
四周香煙缭繞,佛歌袅袅。
消息當然引發轟動。
有人不解。
有人質疑。
陳曉旭隻是淡淡說:“我沒有‘出家’,我是‘回家’了。”
其實,早在05年,她就有了一心向佛的念頭。
姑姑曾問,“那你準備出家麼?”
她說,看機緣。
2007年春節時,機緣到了。
當時陳曉旭在長春,不在家裡,丈夫郝彤把家人聚在一起。
郝彤先磕了三個頭。
陳曉旭的父親以為是過年禮儀。
不料郝彤說,“初六這天,曉旭要出家了。”
陳父特别震動,也特别生氣,“這麼大的事,就這麼通知我們一下就完了?”
而陳曉旭的婆婆一聽,哭了。
郝彤還沒說完,“正月十六,我也會出家。”
2007年3月8日,郝彤也剃了度,法号“開誠”。
出家這一年,陳曉旭42歲。
這時候的她,乳腺癌已經惡化,并出現了骨轉移,不能正常行走,得靠拐杖和輪椅輔助。
有人提議她做手術。
她拒絕。
“如果用西醫給我治,那我就選擇死亡。這治完了又化療,這人就不成樣子了,我不願意那樣。”
父親無奈地說,“這人太愛美了,不願意最後弄得七零八碎的。”
亂七八糟,是她最不能接受的一個狀态。
無論為人處世,還是儀容儀表。
她要像黛玉,質本潔來還潔去。
也要像黛玉,從生到死,從空到空,“白茫茫大地真幹淨”。
在早年的采訪節目裡,陳曉旭曾說:
“我還是喜歡他們說我是‘林黛玉’。”
她這一生,與黛玉,仿佛隔着時空,一一映照。
黛玉是美的。
她也是美的。
黛玉一生短暫純粹。
她也是。
陪伴黛玉的人,最終走入空門。
她身邊的伴侶同樣看破紅塵,與青燈古佛,相伴一生。
黛玉忍着劇痛,香消玉殒。
她也忍着劇痛,飄然而去......
當年紅樓夢中人,雙雙随風已去了。
她離去以後,無數觀衆心如刀絞。
林妹妹已去。
人間再無林黛玉。
可生死之事,又如何能阻止。隻有用無限的追思,追憶她留在人間的影像。
今天是2022年5月13日,距87版《紅樓夢》首播,已過去35年。
距離陳曉旭離世,已過去15年。
歲月如流。
美人已故。
故事已講到了尾聲。
而我們唯有隔着時空,在她逝世15周年的日子,對着87版《紅樓》,幽然長歎:
曉旭,走好。
我們會記得,這人間,黛玉曾來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