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課型
包括導言課、新授課、習題課、複習課等課型。
導言課:是每學期的第一節課,教師對本學期的學習内容向學生做整體介紹,介紹一些相關的數學發展史、趣味數學,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目标。如列舉一些如何用數學解決學生學習和生活遇到的問題的相關事例,然後再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整體宏觀引領(如觀察、探究、歸納、分類、類比等方法的運用),引導學生初步認識初中數學的性質、任務、意義和重要的知識内容,以良好的狀态進入學習。
新授課:新授課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獲得新的數學知識與方法,達成數學學習目标。它是數學課中最常見也是最基本的一種課型。
習題課:習題課是數學教學中經常運用的一種教學形式,旨在通過習題課的教學,幫助學生鞏固、深化知識結構,達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促進教學的課型。
複習課:複習課是鞏固和加深學生所學的基礎知識,使之系統化,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數學基本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的課型。
二、新授課基本結構
環節:預習 ——精講——展示——達标
學生學習的基本内容應通過學案體現,學案在家完成或在課堂完成,教師應根據學習内容和學情來确定。
1、預習的界定與步驟
預習是通過學生自學(或在老師幫助下)複習舊知識和落實新基本知識的學習過程。一般來說,能夠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完成的基礎性知識由學生自學完成。而難度較大,或需要教學時間較長的内容則作為教師精講的主要内容。環節的設置可根據具體教學需要靈活進行。
步驟:
(1)學生在家或在課堂依學案自學:老師要向學生提供必要的學習資源,學生依據學案和老師的指導獨立完成相關學習任務,形成學習結論。
(2)組内互助交流:課堂上在組長組織下,組内學生相互溝通、相互講解、相互補充、相互糾錯,對有争議或沒有解決的問題進行讨論,得出小組結論或提出小組疑難問題。
2、教師精講的界定與步驟
教師精講是在學生預習之後,根據學生預習情況,進行的必要講解,原則上,學生預習已經解決的不講,知識重點、難點必講。
精講的步驟:
(1)教師了解學生預習情況,進行快速彙總。
(2)然後教師進行啟發式講解。講解過程中,要抓住重點、難點、關鍵。
3、展示的界定與步驟
展示是通過小組合作探究,進一步落實知識,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與形成基本技能,,也是實現知識的進一步提升、拓展和延伸。環節的設置可根據具體教學需要靈活進行。有些教學任務,展示環節也可與預習環節融合在一起進行。
步驟:
(1)明确任務:各小組分别明确各自的探究任務。教師給予路徑、策略和方法的指導,并提供适當的學習資源。
(2)展示準備:學生組内進行展示準備,組内交流見解、達成共識、明确展現方式、進行展現的任務分配,同時進行黑闆書寫、作圖、講解準備,此時教師應巡視指點。沒有展示任務的同學應繼續進行交流鞏固。
(3)學生展示:展現不僅描述結論,而且說出得出結論的過程或設計意圖、總結的規律、創新方法、記憶規律、易錯點、易混點等。展示中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如站姿、聲音、手勢、表情等。要引導學生用好教鞭、教具及學具。
(4)質疑補充:在學生進行展示過程中,其他同學應積極思考,并及時進行質疑補充。
(5)教師點撥:在學生進行展示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學生疑惑處及時進行點撥,從而啟發學生思維,拓寬學生思路。展示中要及時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反思”,這裡要強調的是,針對程序性知識,學生需要在老師指導下通過積極參與逐漸意會到、體驗到,換句話說,程序性知識不是被“教”會的,而是通過參與問題解決的過程悟出來的。總結反思,強調獨自地回味、深入地體驗。
4、達标的界定與步驟
達标是對學習任務的鞏固應用、拓展提升。
步驟:
(1)獨立完成:學生在教師指下導獨立進行基礎知識鞏固、閱讀理解訓練或寫作練筆。
(2)教師檢查。教師要及時檢查批閱,了解學生達标情況,對學生掌握知識情況進行正确判斷。
(3)組内互助或教師精講點撥:組内成員間互相交流獨立學習結果。如果是較難的共性問題,則可采取教師精講點撥的方式進行。
(4)展示交流:展現達标結果。這一步驟的設置可根據具體教學需要靈活進行,根據實際情況确定是否進行。
教學流程的具體環節:
(1)布置學案及作業。如在家預習,則應布置家庭預習及複習鞏固内容;如在課堂上預習,則應布置複習預習内容,課堂教學完成後,布置家庭鞏固性作業。
(2)預習檢查。檢查預習,包括檢查複習内容。可采用教師抽查方式、學生互查,如是在家預習的,最好在上課前,教師應對所有學案完成情況進行批閱。
(3)預習檢測。檢測預習,包括檢測複習内容。不同層次學生檢測不同問題,體現因材施教。
(4)預習交流。預習交流,包括交流複習内容。學生小組内進行交流、同桌交流、師生交流均可。交流應有重點,教師要在檢查預習情況基礎上提出交流要求。交流時,教師應檢查了解學生預習情況,為精講作進一步準備。
(5)精講點撥。針對發現的問題進行精講點撥,應體現啟發性、點撥引導、示範性,一般情況下,不應單純交待結論。
(6)學生展示:教師要組織學生結合重點内容、易錯内容、規律總結進行展示,不應泛泛展示。學生展示中,教師應起到引導點撥示範作用。
(7)課堂達标檢測;應體現分層次檢測思想,内容适量;也應進行單元或階段達标檢測。(小學非實驗年級應針對基礎知識進行達标。)
三、習題課的基本結構
步驟:明确任務、獨立探究、組内互助、組間交流
1、明确任務:學生先把有關知識進行梳理,讓學生回顧解決問題時所涉及的知識點、方法及規律,喚醒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加深理解。然後明确知識運用部分的任務(即問題,問題選擇要把握針對性、典型性、梯度性原則)。
2、獨立探究:學生針對任務中的問題,獨立思考、探究,得出個人結論。
3、組内互助:在組長組織下,組内學生相互溝通、相互講解、相互補充、相互糾錯,對有争議或沒有解決的問題進行讨論,得出小組結論或提出小組疑難問題。
4、展示交流:由一個、幾個或各小組本組任務完成情況向全班進行報告,交流時要有數學思想、思維、方法的交流。他組同學進行質疑提問、補充完善、進行适當評價,必要時老師給予質疑提問、補充完善、靖講、恰當評價。同時,在小組報告後,教師可對某些知識進行相應、适度的規律總結和拓展延伸(對于有規律性、技巧性、探究性的問題可以進行展現,由教師靈活把握)。
四、複習課的基本結構
環節:知識梳理—綜合運用
1、知識梳理:進行知識梳理,通過自主學習,構建知識框架(或知識樹)。
步驟:
(1)獨立完成:學生獨立梳理、歸納,形成自己的知識框架(或知識樹),必要時由教師指導完成。
(2)組内互助:在組長組織下,組内學生相互溝通,取長補短,小組内對子或組内檢查,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或知識樹)。
(3)組間交流:由一個、幾個或各小組的代表——報告人,就知識梳理問題本組完成情況向全班進行報告,教師随機指定小組報告人,必要時對學生的報告、其他同學的補充給予質疑提問、補充完善、進行恰當評價。這一步驟的設置可根據具體教學需要靈活進行,根據實際情況确定是否進行。
2、綜合運用:有針對性地進行知識綜合運用的練習,問題的設置要有梯度。
步驟:
(1)獨立完成:學生針對問題,獨立思考、探究,得出個人結論。
(2)組内互助:在組長組織下,小組内對子或組内檢查、補充、糾錯、講解,合作探究,達成共識。互助時要有數學思想、方法和思維的互助。
(3)展示交流:由一個、幾個或各小組就知識運用中的任務本組完成情況向全班進行報告,交流時要有數學思想、思維、方法的交流。他組同學進行質疑提問、補充完善、進行适當評價,必要時老師給予質疑提問、補充完善、進行恰當評價。同時,在小組報告後,教師可對某些知識進行相應、适度的規律性總結和拓展延伸(對于有規律性、技巧性、探究性的問題可以進行展現,由教師靈活把握)。這一步驟的設置可根據具體教學需要靈活進行,根據實際情況确定是否進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