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享勞動迎新年 精彩紛呈入虎歲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宋·王安石《元日》
百節年為首,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雖不放煙花不燃爆竹,但喜迎新春的氣氛不減。從年尾小年起,濰城區芙蓉小學的孩子們便開始幫着家人“忙年”了:祭竈、掃塵、購置年貨、張燈結彩……迎新年的勞動體驗給孩子們帶來大大的歡喜。
1
2
3
2022
孩子們在幫助家人“忙年”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傳統文化的知識,有的關于新年的習俗、有的關于春聯……大家用自己的畫筆記錄了下來。
2022
一番忙碌之後,孩子們對春節有了新的認識,也有了很多收獲,一起來看看吧!
話春節(5.1 裴遠郡):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是我們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中最為隆重的節日。
春節是辭舊迎新的節日。買年貨、除塵、貼對聯、吃年夜飯、守歲、拜年等都是春節的習俗。
關于春節有很多的傳說,其中流傳最廣的是打年獸的故事:相傳古代有一種獸叫“年”。“年”長時間居住在海底,每年的最後一天才會爬上岸,破壞莊稼,吃掉牲畜,害人性命,所以每年的最後一天家家戶戶都會躲藏起來。這一年,“年”又闖進了村子裡,它看到一戶人家燈火通明,門上貼着大紅紙,便撲了上去。快要接近門口時,傳來“噼裡啪啦”的鞭炮聲,“年”吓得不敢靠近,狼狽地逃走了。這事很快就傳開了,大家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于是,貼對聯、放鞭炮等春節習俗就流傳了下來。
過了小年,我們就開始準備年貨了。我和媽媽打掃衛生,收拾房間,為今年的春節做準備。到了除夕,我們一家三口還有姥姥、姥爺、奶奶一起包餃子、吃年夜飯,今年的年夜飯是爸爸和奶奶準備的。我負責寫今年的對聯,這已經是我第二年寫對聯了,爸爸說我寫的越來越好了。大家一起開開心心的吃年夜飯。過了春節我就又長大了一歲。
春節是我們的傳統節日,是家家團圓的日子。
春節大掃除(5.2 趙易皓):
新春佳節就要到了,為了迎接春節的到來,我們全家進行了一次大掃除。
我們的分工非常明确,我和媽媽負責比較矮的地方的清掃,比如門窗、家具等,而爸爸則負責比較高的地方和廚房。
大掃除開始了,爸爸獨自一人把廚房所有的東西都搬了出來,為他打掃廚房掃清了障礙。
我和媽媽分工合作,我拿着清潔劑和抹布擦拭第一遍,媽媽則是進行第二遍的擦拭。由于我不太會擦,一直在那裡做“蹲起”,媽媽看見後,細心地指導我。噴上清潔劑以後,要從門窗的上面開始擦,一點一點的擦到最下面,這樣可以防止清潔劑弄的那裡都是,也可以防止有的地方擦不到。我就按照媽媽交給我的方法,認認真真擦了起來。擦完後,媽媽問我:“你覺得是讀書苦,還是幹活苦?”我毫不猶豫地回答:“還是幹活要苦。”
我看到爸爸還沒有完成,我就去幫爸爸了。一進門,隻見爸爸正在用大鏟子清理那些因潮濕而起泡的牆皮,周圍煙霧缭繞,遍地都是碎掉的牆皮。當我看到此情景後,心中不知為何莫名地興奮了起來。飛奔到陽台拿上我的小鏟子就想和爸爸一起幹。可媽媽不許,說石台承受不了我和爸爸的重量,我隻好作罷。可之後,我又看到了希望,因為爸爸已經去清理另一邊了,用不到石台了。我欣喜無比,穿上我的黑馬甲,戴上護目鏡,就大幹了起來。
通過我們全家人的努力,整個家都感覺煥然一新啦!這次大掃除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幹活的不易,但是我卻非常高興。為我們最重要的節日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做年糕(5.3 曹劉烨):
春節,在我國是最重要的節日,也是我們小孩子最喜歡的節日。往往從小臘月二十三小年開始就要準備忙年了。
我的媽媽非常懶惰,一般情況下 過節前的準備不會自己做。她的年前原則是:能不買就不買——省錢,能不做就不做——省事,必須做也不自己做——省心。她會讓三大幹将(我,爸爸和弟弟)做。
可是今年,媽媽買了很多糯米粉,說是要我們自己做年糕 。究竟媽媽,弟弟,我和年糕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哪?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首先,媽媽看了看手機裡的教學視頻,然後把糯米粉倒在了一個面盆裡。這時,弟弟想到年糕裡的棗是這裡一塊那裡一塊的,擺放好無規律,所以他把棗全倒在了盛滿糯米粉的盆子裡,并開始攪拌糯米粉,弄的到處都是,媽媽發現後大吼一聲:“别攪了!趕緊把棗子給我拿出來!一個都不能剩!”弟弟隻好含淚把棗拿出來。
媽媽兌好水拿了雙筷子開始攪拌,沒幾下,弟弟又下手了,兩隻小手不停的亂抓,亂拍,亂捏。還弄出了不少,我一看好玩也下手了,媽媽嫌筷子不好用也下手了。一個面盆裡面六隻手一通折騰糯米面終于弄好了,期間不是水多了就是面子少了。
面終于和好了。現在,媽媽把棗放到提籠上,再放一層面;再在上面放一層棗,再放一層面……年糕就這樣弄好了。
最後一步,就是蒸年糕。媽媽把提籠放在鍋上,鍋下早就放好了水,就開始蒸了。蒸了一會就聽到 嗤嗤的聲音,年糕鼓起來了,把鍋蓋給頂起來了!媽媽立刻拿起鍋蓋讓它散氣。年糕開始下沉,一蓋上很快就又鼓起來,水也要漫上來了,糟糕小提籠也歪了,咕咚 一聲年糕掉到水裡了!完了!完了!蒸年糕變成煮年糕了,年糕還會好吃嗎?
年糕煮熟後出鍋了,慘不忍睹啊!奇形怪狀的,裡面的水都成糯米粥了,嘗了嘗,甜絲絲的味道還不錯。好容易吧把年糕弄出來涼透,切了一塊煎着吃,這時倒油放白糖媽媽表現的還不錯,黃黃的油亮亮的年糕香噴噴的,這樣的年糕竟然還是色香味俱全,真讓我驚喜!
我們自己做的年糕雖然不如人家賣的好看漂亮,但我覺得很好吃,也知道了什麼食物也是來之不易,這次做年糕讓我體驗到了忙年過節的充實和樂趣。
春節(5.3 趙梓含):
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關于春節有一個故事:傳說,原來有一個叫“年”的怪獸,它一到(陰曆)12月30日那天,就出來禍害人類,後來有一個小孩,他對大家說:“大家聽好了,‘年’害怕紅色和響聲,所以,請大家在家門口貼上紅紙,還要努力弄出最大的響聲!”果然,這樣做了以後“年”再也沒來過,後來我們把這一天叫作春節。
每年過年,大家還會準備一些年貨,我們家也不例外。媽媽在臘月二十七、二十八的時候就會買一些年貨,像幹果、糖、水果等等,都是我愛吃的東西,我家裡還有一個花形的收納盒,隻要看見媽媽帶着年貨回來,我就會興緻勃勃的把它們放進收納盒裡,時不時的還會偷吃兩塊糖果。
大年初一早上一睜眼,穿上媽媽早已給我備好的新衣服,跑到爸爸媽媽面前“撲通”一聲跪下,讨起紅包,然後再跑到奶奶家拜年,再讨一個紅包!讨完了,就收拾收拾,去爸爸的朋友家拜年,還可以吃到許多好吃的,等到吃飽喝足,便道謝回家。因為疫情雖然回不了老家,但是在這裡也足夠快樂了呀!
真期待今年這個新年能給我帶來怎樣的快樂呢!
春節(6.1 丁科含):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這是宋代詩人王安石對春節的情感。
“愁顔與衰鬓,明日又逢春”,這則是唐代戴叔倫對春節的理解。
中華上下五千年曆史中,春節是最隆重的節日,自古人們對春節就格外重視與喜愛,至今留下了許多關于春節的習俗。
臨近春節的時候就開始有了年的氣息。奶奶把面和棗卷起來,做成各種好看的形狀,有的像花兒,有的像魚兒……蒸了滿滿一大鍋。奶奶說這種面食叫“棗卷”。棗卷裡的棗是去了核的,松軟的棗裹在面裡,咬一口下去,連面都是甜的,像極了我們如今幸福的生活。
春節是團圓的日子,人人都期盼與親人團聚。“過了臘八就是年”,小年這一天,媽媽帶我來看望姥姥姥爺。一進家門,我們便相擁在一起,彼此注視着對方,此時無聲勝有聲,所有的思念都在這個擁抱中融化了,我想這就是“親情”。我們圍坐一團,空氣中彌漫着親切的話語, 我們越聊越起勁,真是應了那句:“親人見面格外親”。
春節自然也少不了美味的佳肴,尤其是那一桌豐盛的年夜飯,更是充滿了家的溫馨,大家高高舉杯,在新年祝福下享受着美食:熱氣騰騰的火鍋寓意來年紅紅火火,新鮮美味的大魚象征來年年年有餘,還有各種餡的水餃仿佛把幸福、團圓等各種美好的祝願全部包在了一起。不知怎的,無論是吃什麼,都是那麼的可口。
春節過後,我們如同來到一扇門前,時光變出一把用樹枝編制的鑰匙,開啟了大門。隻聽“咔嚓”一聲,大門敞開了。頓時,整個世界都春意盎然,百鳥齊鳴,生機勃勃。它正悄悄告訴我們,春天來到了……
春節(6.1 劉子赫):
“一歲一禮,一寸歡喜”“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夜空中出現了無數朵“花”,家家燈火通明,又是一年家家鬧,又是一年春節到。迎新的鐘聲敲響了,新年到了,我興奮的跑着,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悅。
春節自有春節俗,煙花鞭炮把鼓敲。别看春節兩字小,它的習俗可不少。煙花爆竹寫春聯,走親訪友吃餃子。不光是餃子,還有面條、春卷、小蝦……等美食,可謂是滿漢全席了。還有,要問為什麼吃小蝦,裡頭的學問可真不少。春節吃蝦寓意着每天開開心心,快快樂樂。說起春卷,它可是唐朝老百姓所用的一件禮品。從古至今,春卷在中國文化中,一直都是春的象征。在春節,最最最重要的,也是最美味的食物非水餃莫屬。水餃可葷可素,所含帶的寓意也非常富有春節“風味”——喜慶團圓。
春節不隻美食,還有更廣闊的“世界”。一束束“花”照亮了夜空,千千萬萬的鞭炮劃破了甯靜。過春節,是沒有安靜這一說的,無數煙花在夜空中綻放,無數鞭炮響徹雲霄。這正是春節最為經典的煙花爆竹。最令人興奮的,要數發紅包了,春節發紅包寓意着喜慶、吉祥,也飽含了長輩對晚輩的關愛,以及對晚輩表達美好祝願的方式。紅包也稱壓歲錢,春節時,還有一種名副其實的壓歲錢,亦是晚輩給長輩“壓歲”,期盼老人長壽的紅包。
凜冬散盡,星河長明,新的一年,萬事順遂!盼啊,盼啊,我所期待的節日終于來了。月是故鄉明,節是家鄉親,不論是除夕的守夜,還是正月的拜年,這些美好的回憶,都如同一個個美妙的音符,永遠刻畫在了我的心裡,永遠的刻畫在了每一個國人心裡!
春節趣事(6.1 李佳諾):
又是一年春來到,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你們的春節都是怎麼過的呢?今天,我就來說說我的春節。
春節是團圓的。每年的除夕夜,我們一家人都會一起做飯,然後一起吃年夜飯。這時候,爸爸就會拿出他珍藏多年的紅酒,小酌一杯。美酒配佳肴,會讓我想要吟詩一首: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别提多美啦!晚上一邊看春節晚會,一邊包餃子。全家總動員,我還是包餃子的主力呢!我學着奶奶的樣子,将手中的餃子皮放在掌心,舀上滿滿一勺餡兒,用一隻手的虎口将餃子的邊捏住,一枚白白胖胖的小巧的餃子展現在我眼前,我不禁有一股自豪感。自己包的餃子就是香,在我想着要是能吃到一枚幸運餃子就好了的時候,父母總會把明顯的幸運餃子放到我的碗裡。預示着一年都有好運氣!
春節是熱鬧的。城市和農村的春節習俗不一樣,我們初一去親戚家拜年以後,會去看電影啊,逛街什麼的。而在農村,就是另一番景象了。聽媽媽說,農村的春節熱鬧極了,所以我總很期待初三去姥姥家拜年。媽媽告訴我,她們小時候,一到過年在外奔波的親屬都回來了,什麼三大姨八大姑,大舅小舅,都領着一家老小聚在一起。大人各有分工,小孩就在院子裡跑,或跟在大人後“幫忙”,大人總是嗔怪着“去去去,别搗亂!”一邊趕走孩子們,一邊忙着手裡的活,或宰羊殺雞,或包菜包豆包,煮肉烤肉。好不熱鬧!孩子們最喜歡的莫過于貼春聯了,這時候就顯出孩子們的重要性了,大人們用笤帚蘸着面糊,往大門和院牆上潇灑的一揮,小孩們就開始拍手就好,并在旁邊指揮向左,向右。看着對聯是不是貼歪,很是有趣。大人也會随手給分發給小孩們一些小的福字,讓他們自主去貼在櫃子上,櫥上,家具上等等。大人小孩齊上陣,不一會兒,就把家裡院裡裝飾一新,到處紅紅火火,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姥爺這時會拿着紅燈籠過來給每個小孩照照屁股,說這樣不長蟲,哈哈哈!聽起來就很有趣,不是嗎?當然,在姥姥家還有更好玩的事情,就是放煙花和吉吉筋。在老家的院子,沒有城市的燈紅酒綠,沒有那麼多的富麗堂皇,有的隻是天上的星星眨眼睛,在漆黑的夜裡,連星星都比城市的亮。就着煙花的映照,小朋友們唱啊跳啊,開心的不得了。現在城市都禁煙花爆竹了,可我們還在希望能放一點點,要不怎麼能趕走病毒和年獸呢?
春節是充滿希望的。過了春節就是一個新的開始。萬物蘇醒,欣欣向榮。一切都在變得更好!
媽媽說,小的時候過年是最期待的。趁着年紀小,好好享受過年帶來的歡愉。我想,年是我們的傳承,我們一定會一直這樣重視過年的!願山河無恙,歲月安康!
話春節(6.2 楊雅慈):
俗話說的好,小孩兒小孩兒你别饞,過了臘八就是年,過了臘八沒幾天,就到了小年。從小年開始,就算真正的步入了春節。臘月二十三的晚上,許多家庭就已經吃了一頓豐盛的晚餐來慶祝小年。小年過後,從臘月二十四到臘月三十基本上就是在買年貨打掃衛生之中啦。
但今年卻有點特殊,因為今年沒有臘月三十,這也更提起了我對春節的興趣。臘月二十三爸爸帶我去剪頭發,爸爸說年前剪頭發一是為了更好的迎接新年,二是因為古代有二月二之前臘月二十三之後不能剪頭發的習俗。我便問爸爸,為什麼二月二之前不能剪頭發?爸爸說年前剪頭發就可以進舅舅的家門。我被爸爸說的這一個習俗,逗得嘎嘎笑。我于是跟爸爸說,那我們剪頭發的錢一定要跟舅舅要。于是我們大搖大擺的進了理發店。
臘月24,25,26,我和媽媽在家裡大掃除我們拖地,洗衣服,擦窗戶每天都累的汗流浃背 ,我還順便完成了家庭勞動計劃表。臘月二十七我和爸爸媽媽去買年貨,我們去了集市,集市裡紅彤彤的,各式各樣的年貨應有盡有許多小孩子拿着石頭做成的鞭炮在地上扔過來,扔過去噼裡啪啦響。商販們在路邊大聲吆喝,還有現場寫對聯的書法家我看到後便跑了過去,央求他讓我也寫一副,我便提起毛筆蘸上墨開始寫我照着他的樣子寫了起來一副“虎氣頓生年屬虎 春風常駐戶迎春”的春聯。我們還買了紅燈籠挂在家裡 ,一起把福字貼在了門口,貼上了窗花,家裡的年味兒瞬間提了上來!接下來的任務就是高高興興過新年!
春節就是大家一起勞動,一起團圓,一起開心的節,它寄托了對這一年憧憬和希望!在這裡我也祝大家,新年快樂!
我眼中的年味(6.3 劉怡含):
“小孩小孩你别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這首脍炙人口的童謠,想必大家一定不陌生吧。年的步伐越來越近了,過年的氛圍也越來越濃了,年味兒也在大街小巷裡綿延起來。
掃塵
臘月二十三這一天,家家戶戶有掃塵的習俗。家家戶戶将家中的被褥、衣服等全部清洗後曬在陽光下,然後将家裡各個角落的灰塵全部清掃幹淨,有着除塵迎新的寓意。這一天,我們全家早早起床,開始除塵。媽媽分配好了任務,我們全家就熱火朝天的幹了起來。我來到自己的房間,給被子換上新的被罩,給床換了新的床單,把換下來的放進洗衣機裡,全部洗幹淨。接着我将學習桌用抹布擦幹淨,又把物品擺整齊。過了半個小時的時間,我的房間煥然一新。我來到了客廳,幫爸爸打下手。最後,在我們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到處都是幹幹淨淨,整整齊齊的。
趕集
臘月二十八之後,我和媽媽去樓下的市場上、超市裡買過年需要的糖果、餅幹、水果、飲品以及蔬菜。我們還從商場購買了新衣服。現在大街小巷到處都挂滿了紅彤彤的燈籠和彩燈,熙熙攘攘的農貿市場和超市到處是買年貨的人們,大家都在為過年做準備。
貼春聯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貼春聯從古到今,意義是人們向往來年五谷豐登,事事順利,同時也增添了節日氣氛。我們先揭去舊的春聯,把漿糊刷到門框兩邊,我把春聯小心翼翼的糊在上面。爸爸說福字要倒着貼,寓意是福到了。福到了,福到了,是家家戶戶對新一年的希望和願景。
今年過年我們還是要提倡少聚集,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保護環境。現在的年味,已經融進了高科技,人們用手機發紅包、搶紅包,用微信拜年,用手機看電影……歲歲年年人不同,年年歲歲花相似。年味從來都是家人團聚,回味過往,促膝談心,聯絡感情,暢想未來的最佳體驗。
伴随着即将到來的歲末鐘聲,新的一年踏着輕盈的腳步向我們翩翩走來。新的一年,讓我們帶着所有人的祝福,攜手并肩,凝聚智慧,我們懷揣着同一個夢想,為了美好的明天共同努力!最後,祝大家虎年吉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