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家園共育家長能做些什麼?家園共育是幼兒教育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要高質量地完成家園共育,就必須做好與家長的有效溝通那麼,如何做到與家長有效溝通?我認為要做好以下三個方面:,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提高家園共育家長能做些什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家園共育是幼兒教育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要高質量地完成家園共育,就必須做好與家長的有效溝通。那麼,如何做到與家長有效溝通?我認為要做好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要高質量完成與家長溝通,必須堅持三個原則。第一,要友善。教師在與家長溝通時,要避免傷害家長的感情,不要使用諷刺、挖苦的語言。通過溝通,使家長真正感到老師實在盡職盡責、盡心盡力地教育自己的孩子。并适時通過各種途徑向家長傳遞教育的正确方法,以取得家長的配合。第二,要同感。也就是共情,同理心。是體驗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是指設身處地體會感受對方。遇到任何情況請站在對方的角度想想,家長就能感受到我們的真情,就願意聽我們的有效教育建議。第三,尊重。把家長當做重要人物來對待,認為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是有意義的、值得重視的;自己的态度謙虛而友善,重視家長的感受和需求。當家長有訴求或各種意見時,不批評,不嘲諷;認為家長是有理由的;看到家長情緒背後的需求,肯定家長的内在動機。比如,對于溺愛型家長,我們就要充分尊重家長的感情,肯定家長熱愛子女的正确性,使對方在心理上能接納你的意見。應當肯定幼兒的長處,對幼兒良好表現予以真摯的贊賞和表揚,然後再适時指出不足。要用懇切的語言指出,溺愛對孩子成長的危害,耐心熱情地幫助和說服家長采取正确的方式來教育子女,啟發家長實事求是的反映幼兒情況,千萬不要因溺愛而隐瞞孩子的過失。
其次,在和家長溝通中要做到三個區分。第一,明确區分需要溝通的問題是原則/規則問題還是情緒問題。如果是原則問題要講清楚、要堅定要堅持;如果是情緒問題,就要理解、要疏導要化解;并且這二者可以統一。第二,明确區分需要溝通的問題是共性問題還是個性問題。共性問題可以會上說,微信群裡說,給家長給出教育孩子的方法;個性問題私下說,找出對策;沒有問題的家長不陪着“挨說”,有問題的家長有針對性地說。第三,明确區分需要溝通的問題是一般問題還是性質較為嚴重的問題。一般問題,班主任自行解決;較為嚴重的問題,及時上報幼兒園,請年級組長,任課教師,主管領導協助溝通。
最後,在和家長有效溝通中要做好三個步驟。第一,營造良好的氛圍;溝通氛圍是信息交流的背景,如果是陰郁的,溝通時就比較壓抑,如果是明朗的,溝通就比較舒暢。因此,家長更願意在一個好的溝通氛圍中敞開心扉,訴說更多。那麼,如何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呢?簡單地說就是,一張笑臉,一把椅子,一句寒暄,一杯水,一雙傾聽的耳朵,一條具體可行的建議。第二,真誠主動溝通;就是要尊重理解家長,保持平和的态度,牢記職責和形象,堅持底線,堅守原則。不管什麼時候都要牢記家長就是家長,幼兒就是幼兒,教師就是教師。溝通中要講語言藝術性,要學會耐住性子,積極傾聽,并能進行換位思考,溝通過程中稱呼要親切,避免直呼幼兒家長姓名。第三,智慧協商互助。在和家長相處中,不要頻繁找家長,不要對家長提過高要求,遇到困難共同面對、解決,不推卸責任,敢于擔當,當然還要做好職業自護,做有心班主任。有必要将溝通内容記錄下來的,須要落在筆頭上,特别是對個别幼兒的教育指導問題要留有痕迹。
總之,我們在與家長的溝通中,要從以上三個大的方面着手,不斷總結經驗,提高自己的保教知識,提高自己的師德師風水平,才能在與家長的溝通中真正實現高效性,充分發揮家園共育的價值,讓我們的孩子,家長,教師都受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