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識大全講解?7月24日,在北京四惠的工作室裡看到有關安徽巢湖洪水的電視新聞後,甯原站起來走到了操作台前他在黑闆上寫着腦海中出現的“idea”,利用模型講解預防洪水的知識和落水的自救,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科普知識大全講解?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7月24日,在北京四惠的工作室裡看到有關安徽巢湖洪水的電視新聞後,甯原站起來走到了操作台前。他在黑闆上寫着腦海中出現的“idea”,利用模型講解預防洪水的知識和落水的自救。
今年2月至今,甯原從電視科普節目中的出鏡實驗員,變成了自制科普短視頻達人,他通過手工制作模型,解答着生活中的“十萬個為什麼”。“蚊子為什麼叮你?”“脫發咋辦?”“柳絮如何生長?” ……這些和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就是甯原的科普内容。
甯原要讓抽象的科學“接地氣”,“既能讓小學生看懂,也能讓成年人感到有趣,這才是成功的科普視頻。 ”
甯原正在查閱相關資料。新京報記者 鄭新恰 攝
模型将科普和生活緊密相連
落水後應該如何自救?遇到洪水第一件事情要做什麼?7月24日,看到安徽巢湖遭遇洪水的新聞後,甯原這兩天的生活就是做模型和腳本,錄制關于洪水和落水自救的視頻。“人永遠不知道意外哪天會來,掌握應急急救方法很必要。”甯原希望通過他所做的視頻,“讓更多人知道科普和生活密切相關”。
說起做視頻,要從今年2月份講起。疫情期間,正在家中休息的甯原被一輛開進小區的急救車吵醒。“小區中有人傳染了新冠”,瞬間“引爆”了小區居民群,甚至有居民想“出逃”。甯原通過窗戶,發現停着的并非負壓救護車,便在群裡發了一句“不是負壓救護車,不會運送新冠病人”。群内的讨論瞬間從“如何出逃”變成了“什麼是負壓救護車”。
負壓救護車,即利用技術手段,使車内氣壓低于外界大氣壓,空氣在流動的過程中,隻能從車外流向車内,負壓還能将車内的空氣進行無害處理之後排出,可最大限度地減少醫患之間的交叉感染概率。
甯原想到,可以做一個短視頻,解釋負壓救護車如何隔離病毒。想到就做,當晚,他開始制作模型。幾天後,一個等比例壓縮的“負壓救護車”制作成功。車内的插電孔、隔離擔架都栩栩如生地被還原。不僅如此,他還單獨制作了車頂内部的負壓系統,解釋了隔離病毒的原理。
甯原在工作室内進行策劃和制作模型以及錄制。新京報記者 鄭新恰 攝
甯原在短視頻平台上給自己取名為“@模型師老原兒”,發布了這段利用模型講解負壓救護車工作原理的視頻。第一段視頻收到不錯的反饋,讓甯原決定将科普視頻做下去。于是,他在四惠附近租下了一間工作室,在裡面制作模型、拍攝視頻。截至目前,他發布的34段視頻中,有疫期的救護隔離原理,新聞裡山火卷土重來的原因,被蚊子叮的包會越撓越大……都是生活中人們經常遇到卻一知半解的問題。
甯原說,他做科普短視頻的思路就是和生活聯系最緊密的、大家都會有的疑惑,利用“誰都看得懂”的模型,由淺入深地講解科學原理。“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希望更多人用科學知識助力日常生活。脫離生活的科學知識,很難被大衆接受,也無法體現科普的真正價值。”
甯原在工作室内進行策劃和制作模型以及錄制。新京報記者 鄭新恰 攝
低齡兒童能懂才是真正的科普
甯原的工作室内,擺着各種各樣由他制作的模型。其中有放大1000倍、5000倍的“頭發”,有1米多長的“螃蟹”、半米多長的“小龍蝦”,還有被蚊子叮過的皮膚下面的“毛細血管”。
為配合每一期視頻的内容,甯原都會親手制作一個或多個模型,輔助講解科學原理。甯原大學時就讀于中國傳媒大學視覺廣告學專業,擅長制作模型。從定選題到視頻制作完畢,大約需要2周時間。而每個模型制作至少花費3天時間,複雜的甚至需要一周。
模型使用的材料,甯原大多選擇網購,還有一些是從垃圾堆裡“撿來”的。廢拖鞋的鞋底用來做蟑螂模型翅膀的支撐;路邊的廢棄廣告闆做沙盤山體填充;骨折患者糊過的石膏布制作模型山體的外衣;廢棄的齒輪玩具被用于表達地震帶上的地殼運動。
甯原制作模型的工具。新京報記者 鄭新恰 攝
“觀衆隔着屏幕,需要更精美逼真的模型,才能讓他們有看下去的欲望。”他要求自己制作的科普視頻必須“有趣、易懂”。他認為,如果三四年級的孩子一遍就能看懂、理解,才是合格的科普視頻。“科普視頻做得過于高深、晦澀,不僅達不到科普效果,也失去了科普意義。”
相較于傳統的科學講解,甯原更喜歡“用實物,給鏡頭,讓觀衆清晰地感知細節”。這些經驗源于他曾從事的電視節目制作。“10年的工作裡,我接觸了很多觀衆,他們更喜歡看有意義并且有趣的内容。”此外,工作中積累的很多國内外頂尖專家資源,也為甯原制作視頻提供了支持。
除了請教專家,甯原也會看書、查資料、做實驗,确保視頻内容的正确性。為了展示“雙叉犀金龜如何把獵物挑飛”,甯原從海外買回超高清昆蟲科普視頻,用超高倍速放慢研究雙叉犀金龜(又名獨角仙,雄性成蟲的頭部長有一支兩邊對稱、雙分叉的巨型犄角)的動作,又從網上買回同屬種的昆蟲标本進行研究。
甯原在工作室内進行策劃。新京報記者 鄭新恰 攝
做視頻不為賺錢,曾給廣告商挑刺
在短視頻平台裡,甯原總是戴着一副大眼球道具眼鏡入場,遮住半張臉,讓觀衆無法看到他真正的樣子。一些粉絲留言問他“為什麼不露臉”?甯原都笑而不答。“我本人做科普視頻,不是為了賺錢、出名。露不露臉和科普沒關系。”他說,他和愛人積累下來了一些錢,辭職後也接商業廣告的拍攝,資金還算充足。
從2月份至今,在科普視頻制作方面,甯原已經投入三四十萬元。除去商業拍攝,甯原絕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制作科普視頻,幾乎沒有休息。他自嘲說,“花錢不是關鍵,要說最慘重的代價,是我發量的減少,頭頂黑色勢力越來越薄弱。”好在,甯原的妻子負責拍攝、剪輯和後期,為他分擔了不少工作。
甯原說,制作科普短視頻是他的事業,絕不是玩票。新京報記者 鄭新恰 攝
每段視頻播出後,甯原都會非常關注網友留言,“我很在意觀看人的反饋。”一次,一名粉絲私信甯原,說在地理考試中有一道關于“山火”的題目,她立刻想到曾看到的視頻,很輕松就寫出了答案。這讓甯原很有成就感,“感覺特開心。”當天,他背着手打着響指,在工作室裡溜達了好幾圈。
在“蚊子為什麼叮你?”的視頻火了之後,有幾家電蚊香廠找到了甯原,提出在視頻中植入廣告的想法。“我第一反應是看他們的産品成分和效果。”仔細研究了三天,甯原拒絕了廠家的要求,“産品成分中有些對孕婦和孩子有害,廠家卻說無害,我覺得和廣告内容不相符。”
甯原說,制作科普短視頻是他的事業,絕不是玩票,“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讓大家體會到,知識擴充和學習對每個人都有意義。”
新京報記者 張靜雅 編輯 白馗
校對 吳興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