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風起洛陽》正在熱播。古都洛陽再一次引起大家的關注。
作為古都,洛陽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有1500多年的建都史。
東周、東漢都在洛陽定都,唐高宗時,洛陽稱為東都,武則天光宅元年(684年)始,改東都為神都,繁華似錦。
在漫長的曆史沿革中,洛陽有過繁華似錦之時,也有過衰落,如今,我們依然能從詩詞中,窺見洛陽曾經的繁華與落寞。
詩詞君分享10首有關洛陽的詩詞,一起見證千年古都的美麗過往。
《春夜洛城聞笛》
唐·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在唐代,洛陽被稱為東都,是繁華一時的大城市,無數詩人同洛陽結下了不解之緣。
這一年,李白客居洛城,偶然聽到笛聲而觸發故園情,因作此詩。
夜裡,正準備休息了,忽然,笛聲由春風吹散,傳遍了洛陽城,吹奏的是表現離情别緒的《折楊柳》,哪個能不被引發思念故鄉家園的情感呢!
即使在繁華似錦的洛陽城,依然擋不住對家鄉的思念。
《正月十五夜》
唐·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随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伎皆秾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唐代時,神都洛陽元宵夜的“端門燈火”盛極一時,
正月十五之夜,到處燈火燦爛。城門打開鐵鎖,紅光輝映石橋。馬蹄踏過處,塵土飛揚。歌女花枝招展。邊走邊唱《梅花落》。禁衛軍特許通宵歡慶,計時器不要緊催天亮。
全詩詞采華豔,絢麗多姿;而音調和諧,韻緻流溢,俨然一幅唐代洛陽節日的風情畫,讓人百看不厭。
正月十五的洛陽城,給文人雅士留下最燦爛的記憶。
《菩薩蠻·洛陽城裡春光好》
唐·韋莊
洛陽城裡春光好,洛陽才子他鄉老。
柳暗魏王堤,此時心轉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鴛鴦浴。
凝恨對殘晖,憶君君不知。
春暖花開,萬象更新。洛陽城裡,春光明媚,嬌好異常。
可是,韋莊卻很悲傷,他說:我這個天涯浪子,卻隻能異地漂泊,老死他鄉。
老而無成的才子,對着春光,尤其是冠蓋如雲作為陪都的洛陽城的春光,心中的郁結可想而知。
洛陽再好的春光也無法醫治心中的悲傷。
正因為不能稱心如意,人世才有意思。
《入朝洛堤步月》
唐·上官儀
脈脈廣川流,驅馬曆長洲。
鵲飛山月曙,蟬噪野風秋。
東都洛陽的皇城,傍洛水,城門外是天津橋。上早朝的百官都在橋下洛堤上隔水等候放行入宮,據說這首詩就是詩人在東都洛陽皇城外等候入宮朝見時所作。
寬廣的洛水悠遠安詳地流向遠方,我氣定神閑地驅馬走在洛河長堤。烏鵲在月落将曙之際不時地飛過,初秋寒蟬在野外晨風中嘶聲噪鳴。
全詩表現出一種心意悠然、鎮定自若的風度,也是當時洛陽的氣質。
作為神都,洛陽展現着屬于自己的高貴氣度。
《望海潮·洛陽懷古》
宋·秦觀
梅英疏淡,冰澌溶洩,東風暗換年華。金谷俊遊,銅駝巷陌,新晴細履平沙。長記誤随車。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亂分春色到人家。
西園夜飲鳴笳。有華燈礙月,飛蓋妨花。蘭苑未空,行人漸老,重來是事堪嗟。煙暝酒旗斜。但倚樓極目,時見栖鴉。無奈歸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洛陽,于唐來說,是神都,在宋代,是西京,也給文人雅士留下珍貴的記憶。
洛陽是北宋的西京,也是當時繁華的大城市之一,詞人曾經在這裡生活過一段時期,對此地留下了難忘的記憶。
有一年早春時節,詞人舊地重遊,人事滄桑給他以深深的觸動,使他油然而生惜舊之情,寫下了這首詞。
全詞運用對比的手法,即景抒情。用昔日之歡樂,表現今日之悲苦。風格含蓄厚重,語言華美精緻。
人世無常,時光難再,正如李白的那句詩: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洛橋晚望》
唐·孟郊
天津橋下冰初結,洛陽陌上人行絕。
榆柳蕭疏樓閣閑,月明直見嵩山雪。
唐憲宗元和初年(806年),孟郊随河南尹鄭餘慶為水路轉運從事,試協律郎。自此他定居于洛陽立德坊。
孟郊用自己的筆記錄下了洛陽冬日的美景。
初冬的洛陽,天空與山巒,月華與雪光,交相輝映,舉首燦然奪目,遠視浮光閃爍,上下通明,一片銀白,真是美極了。
詩人從蕭疏的洛城冬景中,開拓出一個美妙迷人的新境界,而明月、白雪都是冰清玉潔之物,展現出一個清新淡遠的境界,寄寓着詩人高遠的襟懷。
那年冬天的洛陽,雪色真美,風也溫柔。
《洛陽女兒行》
唐·王維
洛陽女兒對門居,才可顔容十五餘。
良人玉勒乘骢馬,侍女金盤脍鯉魚。
畫閣朱樓盡相望,紅桃綠柳垂檐向。
羅帷送上七香車,寶扇迎歸九華帳。
狂夫富貴在青春,意氣驕奢劇季倫。
自憐碧玉親教舞,不惜珊瑚持與人。
春窗曙滅九微火,九微片片飛花瑣。
戲罷曾無理曲時,妝成祗是熏香坐。
城中相識盡繁華,日夜經過趙李家。
誰憐越女顔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
洛陽,是唐代政治的中心,這裡,生活着很多達官貴人,其中就包括很多貴婦人。
王維極盡筆墨,細寫了洛陽貴婦富麗豪貴的生活,豪華的房屋,華麗的馬車,生活無比驕奢,而與之對應的貧家女,卻隻能在江頭浣沙。
王維見洛陽富貴女兒,想起的是越女,一樣的天資動人,不一樣的命運。也是一樣,對美麗、俊俏、生氣勃勃的女兒、少年,總不忍他們呆在貧賤的泥淖裡。
即使是在洛陽這樣的大城市,不公平依然存在。
《遊龍門奉先寺》
唐·杜甫
已從招提遊,更宿招提境。
陰壑生虛籁,月林散清影。
天阙象緯逼,雲卧衣裳冷。
欲覺聞晨鐘,令人發深省。
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杜甫自吳越歸東都洛陽,夜宿龍門奉先寺,有感而發,寫下這首詩。
詩的題目雖說是遊寺,實際上把遊賞的過程一筆帶過,重點描寫夜宿時的所見、所聞、所感。接下來六句都承接一個“宿”字寫景抒懷。
詩人夜卧,身上衣服單薄,蝕骨侵肌的清冷,令人不勝其寒,由此塑造了一個虛白高寒的環境。人在這樣的環境裡,塵俗之念必然為之一洗,悉數忘卻世間的紛擾與喧嚣,心靈從而得到淨化。
走一程,思一程,隻有真的見過俗世的種種才能領悟到人生的要領。
《代悲白頭翁》
唐·劉希夷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顔色,坐見落花長歎息。
今年花落顔色改,明年花開複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複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顔子,應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顔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台文錦繡,将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卧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發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唯有黃昏鳥雀悲。
劉希夷這首詩從女子寫到老翁,詠歎青春易逝、富貴無常,而詩是以洛陽女兒的歎息開始的。
洛陽城東的桃花李花随風飄轉,飛來飛去,不知落入了誰家?洛陽女子有着嬌豔的容顔,獨坐院中,看着零落的桃李花而長聲歎息。
歎息青春易逝呀,像這位白頭老翁曾是一個美貌少年,從前他也常和公子王孫一起,在樹下花前歌舞遊樂。
如今一朝卧病在床,便無人理睬,往昔的三春行樂、清歌妙舞如今又到哪裡去了呢?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每每讀來,總讓人哀從心起。
《秋思》
唐·張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複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在唐代,洛陽作為東都,為了尋找仕進的機會,許多人成了“洛漂”,張籍就是其中之一。
這一年,他客居洛陽,又一個秋天來了,洛陽城裡起了秋風,勾起了張籍的鄉思,他提筆寫下此詩。
客居洛陽城中,秋風惹人相思。想寫一封家信,隻是思緒萬端,匆匆忙忙之間,如何寫進情感?信差剛要上路,卻又被我叫住。打開信封細看,是否還有遺漏。
一千多年前的洛陽,承載着文人士子們的夢想,又給了他們悲傷。
其實每個現代人都是古人,有着相似的情感,過着相似的生活,有着相似的體悟。
古時的洛陽,如同現代的某一個城市,在某一刻給了你溫暖、悲傷,承載了你的夢想或希望。人人都活在屬于自己的那首唐詩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