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年少得志,剛過20歲,便金榜題名,高居榜眼;如果不是主考官歐陽修的自負和多情,蘇轼就應當是那科的狀元了!
當時擔任副主考的是宋朝另一位文章大家梅堯臣,他讀到一份答卷,高興得手舞足蹈,歐陽修拿過一看,端詳了一番,心念一動,以為是自家學生曾鞏所作,害怕嫌疑,便把試卷拟為第二,拆開一看,歐陽修大吃一驚,原來竟然是蘇轼。
關于這次科考,還有一個小故事。
蘇轼這份答案題目叫《刑賞忠厚之至論》,裡面有一個典故“臯陶殺人,堯曰宥之”,主考官歐陽修不知典出何處,于是向蘇轼請教,蘇轼随口應答:“出自《左傳》。”
歐陽修是一位嚴謹的學者,更是一位較真的文人,他回家之後,把三本左傳翻了一個遍,也沒有找到典故出處。
第二日,歐陽修不恥下問,但是讓文壇名宿向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請教,多少還是有點讪讪然。蘇轼知其隐瞞不過,帶着自責的口吻說:“這個典故是學生自編的。”
歐陽修聽了,頓覺釋然,轉而哈哈大笑,贊歎道:“年輕人把書讀活,老朽自愧不如啊。”歐陽修那句“老夫當避他一頭也”的感慨也就是在聽了蘇轼的這番話之後才發出來的。
蘇轼幸運遠不止于此。随後蘇轼參加的“制科”考試,高中第三等;那一年所有的風光都屬于蘇轼兄弟的,他的弟弟蘇轍高中第四等。
有宋開國一百多年,隻有蘇轼得了一個第三等。第一等、第二等是為皇帝設置的,那是空缺的,最好的等次就是第三等。
當然,除了蘇轼兄弟開心,還有一位同樣開心,那就是朝皇帝宋仁宗,仁宗皇帝說:“朕為後世子孫覓得兩位太平宰相啊!”後來,蘇轍的确做到了副參知政事,即副宰相,而蘇轼一生則蹭蹬多舛。
兩次科場考試對于蘇轼來說,不過是牛刀小試,根本無法展現這位中國文化集大成者的才華。
在散文方面,他與歐陽修并稱“歐蘇”;在詩歌方面,他與黃庭堅并稱“蘇黃”;在詞作方面,他與辛棄疾并稱“蘇辛”;在書法方面,他被尊為“宋四家”之首;在繪畫方面,他是中國文人畫開創者之一。
蘇轼《獲見帖》
詩、詞、文、書法、繪畫,樣樣皆是大師。真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但是蘇轼的人生是否就從此開挂了呢?成為政壇上一顆耀眼的星星呢?
如果真的如此,那可能中國文華史上将缺少一位大師,可能會多一位才盡的江郎。
有一次,晚飯之後,蘇轼撫摸着中年之後微凸的肚子對侍妾朝雲說:“你說我這肚子裡裝得是什麼,怎麼這麼鼓呢?”
朝雲朗聲應道:“相公腹内裝得是一肚子不合時宜。”
蘇轼聽了哈哈大笑,這大笑聲中,除了慶幸遇到知己朝雲,更多的是人到中年内心的蒼涼和無奈。
蘇轼所處的時代,群星璀璨,名人雲集,王安石、歐陽修、司馬光、沈括……《水浒傳》裡那位樞密院太尉高俅還曾是蘇轼的書吏。
當然,蘇轼所處的時代最大的政治事件是王安石代表的改革派與司馬光代表的保守派的“新舊兩黨”的鬥争。蘇轼的政治智慧永遠沒有他的詩詞歌賦、琴棋書畫那麼娴熟,他既不讨好舊黨,也不獻谄于新黨,而是特立獨行,超然物外,不問寵辱,隻問内心,是一位真正的光風霁月、襟懷坦蕩的君子。
蘇轼從政40年,卻被流放了33年,最高時,他做過中央部長、皇帝秘書,最低時,他做過縣處級民兵副團長。
1079年,42歲的蘇轼調任湖州擔任知府,上任後,他例行公事,給皇帝上了一封感謝信《湖州謝表》,“愚不适時,難以追陪新進。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
這封奏章差一點給蘇轼引來殺身之禍。
那位憑借《夢溪筆談》流傳後世的沈括在這起案子裡扮演了不光彩角色,他與一班同夥從蘇轼的詩文歌賦裡尋章摘句,制造了當時一樁“文字獄”,因為案子最後發至禦史台審理,因為禦史台的案子是烏木做的,所以把這起案子又稱為“烏台詩案”。
當時神宗皇帝雷霆大怒,竟然有人敢抨擊新政,神宗這次無論如何要殺蘇轼,以儆效尤。
關鍵時刻,曹太後叫來神宗,講了一個故事:“那一年,仁宗皇帝高興地對本宮說,今日我選了兩個宰相之才——蘇轼和蘇轍。我老了,用不着他們了,我要把他倆留給子孫們用。如今你不但不用蘇轼,還要殺他。你怎麼對得起死去的仁宗皇帝啊!”
神宗說:“那我就把他們都放了吧!”曹太後說:“不必都,隻放蘇轼一人就行。”蘇轼就這樣得救了。
蘇轼拖家帶口來到了黃州。到了黃州的蘇轼立刻變得窮困潦倒了。他到黃州名為團練副使,實則是一位“看押”幹部,是沒有工資可領的,可是一家20幾口人的生計就成了大問題。
于是,他去求見黃州太守徐君猷,徐君猷同情蘇轼,于是給了50畝荒地,讓他自給自足。蘇轼帶着一家人開始了墾荒種糧,這塊地雖然貧瘠,但是足夠大,種上糧食蔬菜,也可解決一家人溫飽,蘇轼萬分感激這片城東門外的土坡,于是自号“東坡居士”。後世那個響亮的名号就是這段生活的一個印記。
蘇轼被貶黃州時,改善生活最好的食材就是豬肉。
北宋達官貴人是不吃豬肉的,因為豬肉腥騷,但是蘇轼買不起羊肉,于是發明了豬肉的烹饪方法,他曾經寫過一篇《豬肉頌》:
淨洗铛,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辰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這就是傳世佳肴“紅燒肉”的做法。蘇轼一生除了發明東坡肉,還有東坡魚、東坡羹等60多道著名菜肴。
美學家張世英說:“人生四種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審美境界。審美為最高境界。”
所謂審美境界,就是要活得美,活得有意思。“人活着的意義在于享受生活,如果活得太實用太沒趣,便失去了生命的意義。”這就是蘇東坡的生活哲學。
人到中年活的為什麼那麼累,有時候真的像條狗一樣,生活的四周好像一道網,一道籬笆,把中年緊緊的包裹在其中,而紮起這道籬笆牆常常是自己的至交好友。
讓蘇轼最後命喪黃泉的,瘋狂陷害蘇轼的恰恰就曾是蘇轼的好友章惇。章惇官拜相位,昔日老友蘇東坡也成了他的嫉恨對象。他一腳就把蘇東坡踢到了嶺南惠州。
蘇東坡到了嶺南,并沒有被嶺南的窮山惡水吓到,反而又找到了一種美食:荔枝。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蘇轼的快樂讓宰相章惇很不快樂,于是再下貶書,一下把蘇轼流放到了蠻荒之地儋州,也就是今天的海南。
後來,宋欽宗趙桓繼位,罷免了章惇的相位,并派人傳命召蘇東坡返京。朝野上下一緻認為老蘇必定官拜宰相。蘇轼才走到洪州,章惇之子就送來了書信,懇求蘇轼為相之後放過他們父子倆。
蘇東坡回信說:“轼與丞相定交四十年,雖中間出處稍異,交情故無所增損也。”
老蘇有句名言:“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這就是蘇東坡的社交哲學:知世故而不世故。他看透人性,寬恕人性;而又始終以“以赤子之心待人。
蘇轼才華橫溢,但是背後是他的豁達、率真、樂觀,是擁有制造快樂的能力。他“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
蘇轼在杭州做知府時,有一年,一個窮秀才冒蘇轼之名在城裡賣字畫,被差役捉到府衙,蘇轼問明原由,提筆在那窮秀才扇面上筆走龍蛇,然後告之:“一扇可賣十兩銀子。”
蘇轼被貶黃州時,結識了陳季常。陳季常這個人什麼都好,唯獨怕老婆,蘇轼寫詩調侃他道:“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老蘇和名僧佛印是好朋友。有一次,他寫信給佛印說:“我已修煉到八風吹不動,不貪婪,不嫉妒,不生氣。”
佛印回信寫了兩字:“放屁。”
老蘇氣得半死,立馬過江找佛印理論。佛印說了一句:“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
老蘇馬上就懂了,樂得哈哈大笑:“我的修行還真是如放屁啊!”
老蘇有位畫家朋友叫文與可,特别擅長畫竹,有“墨竹大師”之稱。“胸有成竹”這個成語說的就是他。
一次,老蘇寫信威脅文與可說:“你不給我畫竹的話,我就到處去亂畫,并在畫上寫上你的名字。”
羅曼•羅蘭說:“世界上隻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還依然熱愛生活。”
傑克·倫敦說:“人應該生活,而不僅僅是生存。”即便坐銷歲月于幽憂困菀之下,也要盡可能保留審美的人生态度和精緻的生活藝術,活出人的樣子。這就是蘇轼!
世俗越粗糙,越需要熱愛生命,好好地活着——這就是蘇東坡的生活哲學,也應當是我們這些人到中年者的生活哲學。
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詩經》離我們太過遙遠,佶屈聱牙,艱深難懂,而唐詩宋詞則朗朗上口,好讀易誦。幾乎每一位學習寫作的人沒有不精研唐詩宋詞的。
我認識一個作家,他當年走上文壇就是憑借一本《宋詞三百首》,日夜揣摩,終得語言精髓;另一位自媒體作者,更是在寫作之前,讀了二年唐詩宋詞,自媒體運營二年,粉絲已經高達473萬!
對于一個學生來說,無論是中考,還是高考,唐詩宋詞更是一個繞不開的考點。以高考為例,唐詩宋詞占到的分值大約有11分。這11分基本上相當于數學高考試卷最後的拉分題,它是拉開分數檔次的題目。
當然唐詩宋詞的分值遠不止于此,還有許多潛在的得分點。詩詞閱讀與文學類文本題是相通的,表現技巧、表達特色更是相通的;學習唐詩宋詞還有就是提升語言的表現能力。
可以這樣說,學生積累唐詩宋詞基本上是站在學習語文的制高點上,它可以幫助學生輕松打開語文學習的大門。
這是青衫君向各位推薦這本詩詞日曆的重要原因。(青衫君是高中語文教師)
這部日曆精選了中國古代名字詩詞,包括但不限于李白、杜甫、王維、蘇轼、李清照等詩詞名家的經典之作,它包含了中小學生必背古詩詞、讀者耳熟能詳的經典作品。
該日曆還結新增了傳統節日,二十四節氣小知識,讓你和孩子能夠更加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
46組飛花令詩句,7天一輪,藏在日曆頁中,讓你能夠體味同一意象在不同詩句中的韻味,還能像《中華詩詞大會》的選手一樣,妙語連珠,應對自如。
這是一本“會說話”的日曆,掃碼聽音頻,專業播音人員為您傾情吟誦,每天一首古詩詞 優美解析,讓老人小孩子都能輕松了解詩詞内容和意境。
日曆頁留有充足的空間,讓你能夠随心記錄待辦事項,寫一寫生活感悟,記錄點滴美好生活。
本日曆插畫精美雅緻,精選國内8位原創插畫師的中國風作品,畫面清新雅緻,一詩一畫,意境深遠。
您現在可以點擊下面工具條購買,這也是送禮的佳品,體面又不貴,僅需66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