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法媒相信數據

法媒相信數據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08:46:33

法國《觀點》周刊網站8月11日發表題為《童年究竟決定了哪些事》的文章,作者是埃洛伊茲·朗貝爾。全文摘編如下:

童年,是一段讓人回想起來便泛起懷舊之情的恩賜時期嗎?未必如此。其實,我們所有人都會因為一個客觀理由而對青春年少時光抱有遺憾:那時候,我們的大腦以及它給予我們的難以置信的學習機,是此後的人生再也無法比拟的。“兒童的大腦擁有超能力!”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叠戈分校的神經生物學教授尼克·斯皮策興奮地表示。神經元的生成甚至在嬰兒出生之前就已經全速啟動。

因此,兒童大腦與青少年大腦或者成年人大腦之間的區别不在于神經元的數量,而在于細胞之間建立聯系的能力。“一個神經元的生命和使命就在于連接同類細胞,然後嘗試做一些智能的事情。”兒科及放射科醫生露西·赫茲-帕尼耶打趣道。在這件事情上,年輕的神經元能力出色。

早在孕婦肚子裡時,它們就開始形成用以确保信息傳遞的突觸,從而進行“交談”。兒童大腦中生成的突觸遠遠多于成年時期所需的數量。據估計,它包含的神經連接總數是必要數量的2.5倍。這數十億神經元之間的連接方式有無窮無盡的可能性。斯皮策認為,“在這一點上,完全可以把兒童的大腦想象成一塊貨真價實的海綿”。在環境的作用下,大腦有很大的延展和塑造空間:這就是大腦可塑性。這對于儲存知識和經驗而言是得天獨厚的時期。

孩子們的大腦與其說像是一片亞馬孫叢林,不如說更像一片井然有序的法式花園,被劃分出小塊土地。大腦擁有一套由基因提前制定的建造方案。

法媒相信數據(童年究竟決定了哪些事)1

9月1日,巴黎一個女童在父母的陪伴下上學校。(法新社)

所有孩子是否擁有同等的學習能力呢?答案一如既往是否定的——天資亦不平等。在出生前以及出生後的最初幾個月,發揮作用的主要是天資。大腦發育的初期階段高度依賴基因遺傳。赫茲-帕尼耶提醒說:“在一個群體當中,智力潛能的其中一部分是嚴格通過遺傳獲得的。但是很快,大腦的發育和成熟将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環境。”

萬物皆有時。大腦也會按照自己的時間表辦事。給一個6歲孩子讀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以期能教會他一點兒哲學,屬于無用功。科學界存在所謂“敏感期”的概念:每一項技能都對應着生命中的一段最佳學習期。這段敏感期有點像一扇敞開的學習機遇之門。赫茲-帕尼耶說:“這扇大門會徐徐拉開,在一定的時間内敞開,之後再緩緩關上,一切按照它自己的節奏。”

那麼當時機已過,還來得及嗎?來不及,但也來得及。門是關上了,但依然留有縫隙。斯皮策表示:“大腦的可塑性亦即它的變化能力,會随着年齡增長而降低,但永遠不會消失。”因此,雖說人這一生始終具備學習能力,但如果想在晚年學習德語或者長笛,肯定得加倍努力。

來源:參考消息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