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立國319年,先後與強鄰遼、夏、金、元并立,可謂國勢艱危,但也為武将們建功立業提供了曆史舞台,雖然他們不能像漢、唐的将軍們可以戡亂、滅國,但是,兩宋之間仍不乏名将,而最為民間所熟知的,自然非楊業、狄青、嶽飛、韓世忠等莫屬。
不過,兩宋朝廷又始終以強幹弱枝、崇文抑武為國策,将士們不僅再沒有任何出将入相的可能,而很多武功卓著的武将甚至難以善終,而嶽飛就是其中的代表。
嶽飛,字鵬舉,河南相州湯陰人,為南宋著名抗金英雄,他和韓世忠、張俊、劉光世并稱為南宋“中興四将”,但是,因為宋高宗、秦桧急于和金人議和,但嶽飛“以恢複為己任,不肯附和議。”從而,被視為宋、金和議的阻力,因此,将其傅會入獄,并最終處死了嶽飛,死時年僅39歲。
衆所周知,臭名昭著的秦桧及其黨羽萬俟卨用以謀陷嶽飛父子的罪名是所謂的“莫須有”,那麼,這一罪名源自哪裡?而“莫須有”這三個字到底又該做何解呢?
一據《宋史·嶽飛傳》記載,“(萬俟)禼誣:(嶽)飛與(張)憲書,令虛申探報以動朝廷,(嶽)雲與(張)憲書,令措置使(嶽)飛還軍。且言其書已焚。”
大意是說,宋高宗、秦桧曾密謀收三大将兵權,便将嶽飛、韓世忠、張俊等都調入京城,使其脫離部隊,之後,萬俟卨便誣陷嶽飛、嶽雲父子入京之後,分别給其部将張憲寫信,希望張憲謊報軍情,以此來迫使朝廷将嶽飛放歸部隊。
如果所說屬實,這無疑于要挾宋高宗,一旦坐實,嶽飛父子必死無疑,但是,萬俟卨顯然是不可能有彼此往來的書信作為證據的,于是,轉而謊稱嶽飛等人毀滅了證據。
秦桧等人的構陷顯然是難以服衆的,所以,和嶽飛齊名的韓世忠,便為嶽飛打抱不平,韓世忠正是抓住了秦桧及其黨羽因為誣陷而拿不出證據的把柄,來質問秦桧,那麼,秦桧會怎麼回答呢?
秦桧說,“(嶽)飛子(嶽)雲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而韓世忠則進一步反問:“‘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從此之後,“莫須有”這三個字便被載入史冊,并且逐漸成為後世對于那些捕風捉影,誣陷他人的這種行為的代名詞,但也許會有人對這則史料的真僞提出質疑。
那麼,《宋史·嶽飛傳》中的秦桧、韓世忠之間的這段對話,出自何處?也就是這則史料的史源問題,而這一問題直接關系到這則史料的真僞,畢竟,如此重要的場景,必定是十分私密的,而《宋史》是由元朝的史官修纂的,他們又從何得知呢?
首先,元朝人修纂《宋史》,其史料源自宋朝官方編訂的《國史》,而《國史》列傳又源自傳主家人提供的有關傳主個人的家傳、行狀、碑傳等,而《宋史·嶽飛傳》中這一對話最早便出自趙雄撰寫的《韓忠武王世忠中興佐命定國元勲之碑》,也就是韓世忠的神道碑,即所謂“碑傳”,其中,忠武是宋孝宗時給予韓世忠的谥号。
趙雄,四川人,曾為虞允文幕僚,虞允文是南宋名相,指揮了采石之戰,史稱其“忠烈義勇,為南宋第一。”
趙雄也在孝宗淳熙五年拜相,而韓世忠的碑傳便寫于他拜相前的淳熙三年,而其根據自然出自韓世忠家人,從而,确保了史料的真實性。
二既然确定了“莫須有”史料的真實性,那麼,該怎麼理解這句話呢?是我們通常理解的,殺害嶽飛不需要證據嗎?
其實不然,清朝道光年間,學者俞燮較早考證過“莫須有”以及上述對話的真實涵義。
他在《癸巳存稿》中寫道:“此事桧言‘其事體莫’為 一句 ,‘須 有’為一句 。蓋桧驕蹇, 反诘世忠,謂‘其事體莫’, 示弱遲疑審度之,而複自決言‘須 有。 ’故世忠不 服, 橫截其語, 牽連為一句,言‘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要想正确理解這句話,就必須回到當時的場景,第一句話,秦桧說,“飛子雲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其中,“莫”字可以替換為現代人常用的“麼”,也就是說,被韓世忠的質問是否有嶽飛與張憲之間的書信作為證據時,秦桧先是被問住了,稍作遲疑,“這事麼?”不過,他很快便穩住陣腳,果斷地說,“嗯,會有的。”
但是,韓世忠故意忽略掉秦桧中間的遲疑,而是将其串聯成一句話, 便成了對秦桧的進一步質疑,即“不需要證據?又怎麼能讓天下人信服呢?”
趙雄在為韓世忠做碑傳時,記錄下的這一對話場景,無疑是神來之筆,也為後人留下了想象空間。
但是,這并不能否定韓世忠為嶽飛仗義執言的史實,事實上,韓世忠與嶽飛一樣,同為南宋著名抗金英雄,英雄惜英雄,自然是題中應有之義。
不僅如此, 另據《宋史·嶽飛傳》記載,朝廷為肢解韓世忠的精銳“背嵬軍”,讓張俊、嶽飛視察韓世忠軍營,當時,因為與秦桧媾和,張俊已經預先獲悉朝廷的意圖,并将其告訴了嶽飛,被嶽飛拒絕。
“至視世忠軍,俊知世忠忤桧,欲與飛分其背嵬軍,飛義不肯。”“靖康之變”中,張俊曾是嶽飛的上級,但後來,嶽飛與張俊齊名,引發張俊的嫉妒,又為自保,與秦桧媾和,參與謀害了嶽飛。
其實,“中興四将”中,嶽飛資曆最淺,但最為忠貞,且在對金作戰中最為勇猛,而韓世忠在南宋之初先後解濟州之圍、平定苗劉兵變,之于宋高宗的功勞最高。
既然嶽飛不肯對韓世忠落井下石,而韓世忠又為什麼不能替嶽飛仗義執言呢?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沈釀川
參考資料:《宋史》、《名臣碑傳琬琰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