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老人看病,小孩上學,家庭中各種摩擦,以及工作中各種鬥争與晉升壓力,導緻你常常為自己的情緒所累,焦慮、憤怒、沮喪,失望與恐懼等情緒,一遍又一遍侵蝕着你,讓你産生了逃避的心理。隻能在樓下車中,聚會之時有片刻喘息。但同時會發現,有些人能夠非常好的控制情緒,讓情緒很少能夠影響到ta,那麼情緒究竟是什麼,它是如何運作的,你又如何控制情緒呢。
1.情緒是什麼情緒究竟是什麼,先說結論,情緒是一種猜測,是大腦基于外界環境刺激,在大腦瞬間産生的一種判斷。可以先看這張圖片。
看完這張圖片的瞬間,大腦開始對外界的信息進行加工,去判斷這張圖裡面這些黑白斑塊代表什麼,然後産生聯想,很多人看到這個以後估計會想到奶牛皮,斑馬或者皮紋裝飾。
奶牛皮
斑馬皮
這是基于大腦對于過去的經驗,對黑白紋理的東西産生的一種主觀的推測,然後判斷這個對自己是否有攻擊性。情緒系統是大腦最早演化出的結構,在爬行動物大腦中就産生了,位置在大腦的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中,或者叫做古哺乳動物腦。1970年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院神經學專家保羅·麥克裡恩提出了三重腦理論,将大腦劃分為了爬行動物腦(reptilian brain)、古哺乳動物腦(或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和新哺乳動物腦(或新皮層,neocortex)。
而其中古哺乳動物腦掌管着情緒系統,同時也在學習、記憶與個體行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你日常的決策中,情緒系統占據的是主要地位,而理性系統處于次要地位,這是因為情緒系統是先進化出來的,而邏輯思考系統是後進化出來的,哺乳動物在進化過程中首先要保障自身的安全,因此情緒系統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你再看下這張黑白圖實際是什麼,再看下身體的感受如何。
蟒蛇
看到這張圖時,人會瞳孔放大,感受到恐懼,身體會産生雞皮疙瘩,這是大腦的情緒系統瞬間做出的反應,對于事物進行猜測,進而産生判斷。這個與之前在看黑白圖片時産生的反應是完全不同的,實際上第一張黑白圖片是基于這張圖片做過黑白處理的。
我在打這一行字時,因為需要一直看這張圖,身體是不是都會産生雞皮疙瘩,身體會抖一下,希望快點翻過去,不再看這張圖片。
2.情緒是如何運作的
當你遇到外界的信息刺激時,大概會有兩種反應,一種是經過大腦皮層,經過處理進入情緒系統到達杏仁核(Amygdala),由杏仁核對情緒做出處理反應。但緊急情況下,信息會直接進入情緒系統做出應急反應,特别是恐懼型的信息,在大腦遇到危險信息時,會馬上做出反應,這個反應甚至快到你都來不及思考。這個與丹尼爾卡萊曼在《思考快與慢》中提到的雙決策系統類似,一個是理性決策,一個是感性決策,非常快速。
這是因為遠古時代,生存是第一要務,如果遇到危險,例如野獸或者懸崖等,如果沒有及時處理,會馬上喪命。因此活下來的動物都保留了這個系統。當遇到危險信号時,大腦調用身體的一切力量,快速做出反應。
20世紀5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創立了理性情緒療法,建立了情緒ABC模型,對于情緒系統進行分析。
情緒ABC理論,包含三個要素:激發事件A(activating event),信念B(belief)與行為後果C(consequence)。情緒産生是由于激發事件A引起你對于激發事件本身的記憶和判斷,也就是你對于刺激的信念産生,而信念會影響你做出行為結果C。
因此上文的圖片中蛇之所以讓人恐懼,并不是蛇這個個體本身可怕,而是蛇在大腦中對于蛇是一種危險動物,會對你産生傷害的這種印象導緻的。
在微信群中聊天時,如果對方回複哈哈,有的人會很開心覺得自己前面的聊天很有趣,有的人會覺得對方是在敷衍,這是基于對方的行為做出的兩種信念。
3.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知道了ABC理論,就理解情緒産生的關鍵在于對于事物的信念本身B,那麼你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呢。可以看出你要麼改變A,要麼改變B。
例如孩子用筆把牆壁弄髒了,你告訴他要注意,但後面他弄髒了,你很生氣。你生氣是因為對于刺激事件A(弄髒牆壁)與你的信念B(你已經告訴過他注意,他不應該弄髒牆壁),進而産生結果C(你很生氣)。
改變A:減少這件事的發生,例如孩子拿筆玩時,注意不要讓他接觸牆壁,或者告知他如果再弄髒就會産生嚴重後果等等,通過這些提前預備的事情,來減少A的發生。
改變B:改變自己的信念,你告訴自己,孩子畢竟還是還小,是很容易犯錯的,這些沒有關系,重要的是如何避免這些事情。于是你告訴自己沒有關系,耐心的幫助孩子處理,然後引導他畫畫應該在哪些地方,并明确規則,如果再弄髒就沒有零花錢。
但是你會發現,很多事情是沒法提前準備的,例如緊急事件或者突發事件。而往往是在這些情況下會導緻你心态失衡,産生很多糟糕的負面情緒。
例如你準備給了leader彙報一個材料,為了保障彙報好,因此精心進行了準備。但是彙報前突然告知,大老闆要參加。于是你産生了緊張與恐懼,開始手腳不停顫抖,心跳加速,額頭流汗。這是因為突發事件A(大老闆要來),讓你産生了信念B(一定要彙報好,不然會被罵甚至影響前途),于是産生了結果C(緊張情緒)。
那為什麼大腦會産生這些負面情緒呢,這是因為大腦會有很多「不合理的信念」。艾利斯将不合理的信念概括為:絕對化要求、過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極。
絕對化要求。就是經常出現的“必須”、“絕對”、“一定”、“肯定”等絕對化的詞。例如前面産生情緒的例子都是心理有這種不合理的信念,孩子一定不能再弄髒牆壁,我一定不能彙報差,我面試一定要表現好等等,這些絕對化的想法會讓你産生恐懼。
過分概括化。過分概括化就是人們把所出現的問題歸因為自己的責任,甚至歸因為自己人格的缺陷。例如你面試結果不好,歸結為自己笨,自己水平不行,甚至歸因于自己命運如此。或者對别人,例如小孩做錯了一點事,就覺得他就是一個不聽話的小孩,或者就是小孩太蠢。
糟糕之極。糟糕之極是指對于不好的事情無限放大,例如自己在領導面前說錯了一句話,會覺得是天大的問題,今年的績效肯定不會好了,甚至覺得自己肯定會被公司開除。或者小孩幾次考差了,會覺得小孩太笨,高中大學都沒有希望了,他的人生也就沒有希望了。
那麼你如何糾正這些不合理的信念呢,分為兩步:覺察與質疑。
因為大腦情緒系統都是瞬間反應的,很快會達到一個頂點,這個時候要學會覺察自己的情緒,然後對不合理的信念進行質疑,來啟動大腦邏輯系統。
例如彙報給大老闆這件事,你發現自己很緊張,原因是對彙報不好的結果産生了擔憂。但是如果你告訴自己,彙報差了或者錯了又怎麼樣,最壞的結果是什麼,公司會開除你麼,開除你要給我三倍工資,你還可以出去旅遊,又不是找不到工作。公司會因為彙報差就影響績效或者開除你麼,如果你是老闆對下屬會這樣麼。另外老闆會在意我這麼小的一個搬磚人麼,老闆那麼忙,肯定不會記得的。
當你産生這些質疑的時候,因為大腦開始啟動了質疑情緒,大腦的工作區域由情緒系統轉移到了邏輯系統,會讓你發現原來一切沒有那麼糟糕,都是自己吓自己。
因此,遇到自己有很多情緒的時候,學會通過糾正錯誤信念來修複自己的情緒,讓自己工作和生活中平靜下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