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雍正帝即位後,在衆兄弟中,與胤祥關系最鐵,史家稱之為“親密無間”。胤祥從雍正帝那兒得到的榮寵極高,從整個清代來看,也是頂級水平。胤禛生性刻薄寡恩、殘忍多疑。在這麼一個君皇跟前,胤祥要得寵固寵絕非易事。他到底有何秘訣?我在前文《雍正朝“二把手”胤祥,為何能感動多疑的雍正,看他有什麼秘訣?》、《雍正朝的“鐵帽子王”:以領兵打仗的氣勢鐵腕理财,奠定康乾盛世》以及《雍正的“鐵杆兒”胤祥,不隻會帶兵理财,舉薦之人都成為國家棟梁》中說到了胤祥在雍正即位後得以固寵的5個秘訣,那麼,在他死後,雍正和乾隆是怎樣對待這個不似親兄弟勝似親兄弟的“鐵杆兒”以及後世子孫呢?關注我,與您一起撥開跌宕起伏的曆史迷霧。
圓明園
雍正七年十一月,積勞成疾的胤祥倒下了。他所居住的交晖園與圓明園鄰近,雍正帝常派禦醫過來治療,并多次打算親登親王府看望,被胤祥懇辭謝絕。胤祥病中仍關心朝廷大事,隔十天半月就硬撐着入宮觐見皇上。後病情日重,為避免雍正帝登府看望、增添憂傷,他特地搬到京郊西山養病。胤祥一生不居功、不自傲,謙虛謹慎貫穿始終。臨終之際,對身後之事逐一作出交待,并反複叮咛他死時殡殓“隻用常服,一切金玉珠寶之屬,概不可用”。他還親手畫了一幅墳茔圖交給妻子和兒子,囑咐道:“(我身後)茔地之制,悉照會典所載親王之禮行,毋得稍有逾越。如或稍過,則汝等違我之治命矣!”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日,胤祥生命垂危。雍正帝獲悉,急從圓明園起駕前往探望,還未趕到怡親王府,胤祥永遠閉上了眼睛,年僅四十四歲。這對感情至深、互為依賴的君臣兄弟,未能見上最後一面。
胤祥為人做事如此之絕,說到底是因為他對皇兄雍正帝有着深透的了解,對如何為人、做官、處事到了近乎大徹大悟的境界。
胤祥與皇子時代的胤禛關系就很鐵。胤禛将十三弟視為知己,争奪皇太子之位時結為一黨。出于競争需要,為對付共同的政敵,兄弟倆自然少不了獨對密謀、推心置腹。以胤祥的天資,對兄長胤禛的心靈解讀,自然也就高人一籌。
胤禛謀取皇位後,軍政大事千頭萬緒,同時還需要防範和打擊胤禩黨人,需要一位足可信賴、才能出衆、身份顯赫的人物替他總理軍政大事。這個人非皇十三子胤祥莫屬。胤祥遂成了雍正帝的心腹股肱。處于這樣一個位置,經常聽皇兄耳提面命、下達密旨,胤祥對領會吃透皇兄決策意圖,也就有了其他任何人所難以企及的獨特優勢。因此,皇兄雍正帝在想些什麼、需要什麼,應該如何滿足他的需要,怎樣貫徹落實他的決策意圖,等等,胤祥心知肚明,非常清楚。
更為重要的是,胤祥此人天分很高,且又自律很嚴。自成為皇太子黨争犧牲品墜入監牢之後,他站在暗處,對在明處繼續着的形形色色争權奪利行徑看得更為清楚,看清了那些局中人種種昏頭之處;他在黑暗和陰冷中反省自己,對大本大源之事有了冷靜、深透的覺悟,面對怎樣做人、怎樣做官、怎樣處事的人生基本問題,也就有了鮮明的答案,從而掌握了人生的指南和舵把,即便平步青雲、大權在握,甚至權傾朝野,也不迷心竅、惑失方向,始終老老實實、精明能幹地做一個皇兄所需要的賢臣和能臣。
胤祥好事做絕,雍正獎賞越格。早在雍正四年(1726年)七月,雍正帝就親書“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八字,制成大匾賜給胤祥,并頒旨說:“怡親王事朕,克殚忠誠,職掌有九,而公爾忘私,視國如家,朕深知王德,覺此八字無一毫過量之詞。在朝諸臣,于‘忠勤慎明’,尚多有之,若‘敬誠直廉’,則未能輕許。”這就是說,八字之中“敬誠直廉”四字他尤其看重,輕易是不賜給朝臣的。他還對嘉許胤祥的八個字逐一作出解釋:所謂忠,即“公而忘私,視國事如家事,處處妥帖,能代朕勞,不煩朕心,蓋其忠君親上之念,肫懇笃摯”;敬,即“小心兢業,無纖毫怠忽”;誠,即“精白一心,無欺無僞”;直,即“直言無隐,表裡如一”;勤,即“黾勉奉公,夙夜匪懈”;慎,即“一舉未嘗放逸,一語未嘗宣漏”;廉,即“清潔之操,一塵不染”;明,即“見理透徹,莅事精詳,得弊周知,賢愚立辯”。通過對這八個字的解釋,對怡親王胤祥的為人做事,給予高度評價。
怡親王胤祥英年早逝,雍正帝辍朝三日,悲恸不已。第二日,他又親自前往祭奠,對怡親王祭禮作出專門安排,并頒谕:“怡親王斃逝,心中悲恸,飲食無味,寝卧不安。王事朕八年如一日,自古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朕待王亦宜在常例之外。”雍正帝還親自素服一個月,一月之内不舉辦任何宴會。
八旗甲胄
胤祥死後第三日,雍正帝谕示内閣,“凡告廟典禮所關有書王名處,仍用原名,以志朕思念不釋之意。”将“允”改為“胤”,恢複其名為胤祥,不避皇帝“胤禛”之諱,體現了雍正帝對這個弟弟的格外敬重和親密。因此,後修的《清聖祖實錄》《欽定八旗通志》等官方書籍中表述的,雍正帝諸兄弟中,獨胤祥一人書寫原名。為了與雍正帝名字多少有點區别,撰史者挖空心思,故意省缺“胤”字左邊一撇,書寫為“祥”。雍正帝賜胤祥谥号為“賢”,為表彰其“嘉谟懿行”,雍正帝“滴淚研硃”,親書“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八字加于“賢”字前,并給予配享太廟,在奉天、直隸、江南、浙江建專祠的待遇。谥号前加上禦賜八字,在清代曆朝王公中惟怡親王胤祥一人。
雍正帝還破例提高胤祥陵寝規格。雍正帝認為“園陵之制,則關系國家之典禮,德懋懋官,功懋懋賞”,應當按規矩辦事。但以胤祥一生豐功偉績,若循常制修建其陵墓,他認為太過虧待,于心不忍。最後,他不顧胤祥留下的建茔遺囑,突破定規,在涞水縣為其建造了規模宏大的陵墓:享堂七間,享堂之外中門三間,内圍牆一百丈,中門之内建焚帛亭、祭器亭,中門之外建神廚五間,神庫三間,東西廂及宰牲房各三間,碑亭一座,其外為大門三間,周圍牆二百九十丈,大門外設奉祠房二十間,再加石橋二座,石碑坊一座,擎天柱二根,神道碑一座。并且從建陵開工之日起,設立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兵丁五十員,永遠守護。按照《欽定大清會典》規定,凡親王墳茔,一律為“享堂五同、門三、茶飯房左右各三間,碑亭一座,圍牆百義,守冢人十戶”。比較兩組數據可見,怡親王胤祥的陵園規模大大超越常規。
胤祥安葬之日,雍正帝親往奠送,親筆為其撰寫碑文。洋洋千餘言,系統記述了胤祥一生功績,字裡行間充滿感情、稱贊備至。他還允準京西白家疃、天津、揚州、杭州等各地之請,在這些地方建立怡親王寺,供人們永遠祭祀。
雍正帝對胤祥處處施以優禮特恩,胤祥可謂“生榮死哀,備生人之全福”。
胤祥所享寵榮蔭及子孫。雍正帝為褒獎胤祥之功,将其第三子弘晈晉封為甯郡王,命第四子弘曉襲封怡親王,其餘兒子也加官晉爵。到乾隆中期,允許胤祥子孫王爵世襲。胤祥子孫後代,均達官顯貴,權勢顯赫。
親王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