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殷豔麗
一條最美的江,一定是等待最美的人。
終于,上蒼安排他們相遇了。從此,他的名字就和這條江再也不能分開了。
公元1347年秋季的一天,一位耄耋老人來到了無處不畫圖的富春江邊,他頓時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了,隻見江兩岸群山連綿,青翠秀麗,江水清澈如碧,仿佛能照澈人的靈魂。真可謂“天下有水亦有山,富春山水非人寰。長川不是春來綠,千峰倒影落其間。”
他的心醉了,他的人生從未如此陶醉過,如今被富春江的山水陶醉了。此時,他已七十九歲,他終于明白自己的蹉跎人生到底是為了什麼。自從五十歲做道士浪迹天涯以來,他從沒有停下過自己的腳步,這次,他終于走進了靈魂的故鄉,他要停下來了,他要留在富春江畔,與它朝夕相伴,相依相偎,他終于找到了靈魂的歸宿。
五十歲是他的人生分界線,五十歲之前他和所有讀書人一樣,從小讀遍四書五經,考科舉,熱衷于功名,到了45歲,才在浙西廉訪司當了一名書吏。官還沒做幾天,他就被人誣告而進了監獄,差點喪命。等他出獄時,已過了五十歲的春秋,兩鬓斑白,生命好似要枯萎了,想想這一生,畢生所追求的轉眼即空,滿腹才華卻換來悲情,現在人至暮年,還能奢望什麼?
但他又怎麼會把自己随意交給命運來安排?相反,看破紅塵使他的靈魂複蘇了,他真正的人生是從五十歲之後開始的.。他關上房門,絕塵而去。從此,寄情山水,潛心學畫,他先後師從王蒙、趙孟頫等人。把世俗從心中完全剝離出去,他除了向山水摧眉折腰,不再向誰低頭,不再為名利所累。生活極簡,但靈魂何其豐富。
他一度曾以賣蔔為生。後來參加了主張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全真教,更加看破紅塵。由于長期浪迹山川,對江河山川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的靈魂被自然之美慢慢浸潤,直至癡迷而不能自拔。
“嘗于月夜棹孤舟,出西郭門,循山而行,山盡抵湖橋,以長繩系酒瓶于船尾,返艏行至齊女墓下,率繩取瓶,繩斷,撫掌大笑,聲振山谷,人望之以為神仙雲”。此時的他放浪形骸,超凡脫俗,曠達率真,與世無争。在《六研齋筆記》中又說他:“終日隻在荒山亂石叢木深筱中坐,意态忽忽,人不測其為何。又每往泖中通海處,看急流轟浪,雖風雨驟至、水怪悲詫而不顧。”他是一個癡迷于山水到了入定境界的方外之人,真正的大癡道人。
現在,他遇到了富春江,這也是必然。然而八十歲的年齡畢竟讓人尴尬,但他好像忘卻了一切,更完全忘卻自身,他要把生命所有的才情和熱情都燃燒起來,他要挑戰人生極限,他要聽從靈魂的安排,八十歲的他開始着筆畫富春江了!他用了整整四年時間,這四年裡,他住在筲箕泉一個樵夫家裡,天一亮,他就戴着竹笠,穿着芒鞋出門,身帶皮囊,内置畫具,沿江走數十裡,風雨無阻。富春江兩岸山峰連綿,山山皆不同,樹樹皆相異。各具情态,變化無窮。他觀察山水到了如癡如醉的地步,終日在山中或疾行或靜坐或摹寫,廢寝忘食。渴了飲富春江之水,餓了就吃自己帶的硬邦邦的幹糧。不瘋魔不成活,他的足印幾乎遍及江畔每一個角落,他的雙手幾乎遍撫身邊每一棵樹木,他的雙眼靜觀過每一處景觀的變化,有時幾小時連眨都不眨一下。千山萬水,千姿萬态,他都一一摹其形,繪其色,賦其情。凄風苦雨,驚濤駭浪,沒有擊退他的意志。他和富春江山水完全融為一體了,富春江奔流在他的心裡,他熟悉這裡如同熟悉自己,他讀懂了富春江的每一個漣漪,領會了富春山的每一片綠色。一朝一夕,一明一晦,峰巒松石,雲山煙樹,沙汀村舍,都一一印在他心裡。他,大癡道人,癡情于山水自然萬物,癡情于他熱衷的繪畫。他的心性,完全擺脫了世俗,如同一個天真爛漫的嬰孩。
他真正走進了富春江,不僅看懂了富春江的山水,還看出了隐藏在山水後的人生,草木榮枯,山巒起伏,水起浪湧,自然界趨于千變卻又永恒。身世轉折,人情世故,榮辱禍福亦時時變換,在時光的流轉中,不也像起伏似動的山脊?富春江的水洶湧不息,千古流淌,默默無語卻又充滿禅機。這些永遠的奧秘,他一一看出,然後他把這些作為他人生的注腳一一繪在圖畫之中。
難道一個八十歲的老人不老眼昏花嗎,握筆不顫抖嗎?心之所至,如有神也。赤子一樣的内心,蒼山不負。庖丁解牛隻是得心應手,而他,創造了美!創造了無與倫比的美!他師從趙孟頫,又把趙孟頫的畫法推向一個新高峰,自成一家,别具一格。在他八十四歲高齡時,《富春山居圖》竣工了。這幅畫絕妙到什麼程度?“此卷一觀,如詣寶所,虛往實歸,自謂一日清福,心脾俱暢。”“誠為藝林飛仙,迥出塵埃之外者也。”讓人看後如置身寶地,盡享一日清福,心脾無比舒暢,如沐春風,如飲玉露,如在仙境。
更為關鍵的是,這幅畫裡,隐藏着的人生,如同《紅樓夢》一般,每有一讀,必有一得。有春意盎然、草木華滋之美,也有夏日蔥茏、秋意濃郁之境,更有初冬肅穆甯靜之感。借四時之變化而譬喻人生之變遷。
他,黃公望,從此被稱為中國山水畫一代宗師,他的畫,被推崇為“第一神品”“畫中之蘭亭”。他将與富春江、富春山居圖而永生。
本文内容由壹點号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