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為了錢是錯誤的,而結婚得不到錢則是愚蠢的。”
兩百多年前的英國,一個家境普通的女性,要想獲得一種體面的生活,唯一的途徑就是嫁給一個有錢的好男人。那時候,愛情和婚姻的幸福,帶着深深的時代烙印。
但同樣時代背景下,女性們的幸福指數,卻各不相同。
經典影片《傲慢與偏見》裡,通過鄉紳班納特一家五姐妹的不同境遇,尤其是大女兒簡和二女兒伊麗莎白為人處世的對比,向我們揭示了這樣的人生智慧——即使環境無法改變,人們依然可以通過選擇自己的思考方式,來讓自己變得更幸福。
01正向解讀,是凡事往好處想
雖然二女兒伊麗莎白是小說的女主角,但作者卻毫不吝啬對姐姐簡的偏愛。在作者筆下,簡幾乎是一個完美的存在。她善良溫柔、沉穩坦誠,她總是把人往好處想,更不會随意給任何一個人貼上負面的标簽。
簡寬厚的個性與聰明機靈、頗有主見的伊麗莎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男主角達西先生評價伊麗莎白——“你的缺陷,就是成心誤解别人”。因為容易帶着偏見待人處事,伊麗莎白的戀愛和婚姻頗為周折,甚至還差點錯失好姻緣。
簡與伊麗莎白,表面上是性格的差異,實際卻是價值觀的不同。兩個人第一次價值觀的碰撞,發生在簡向伊麗莎白傾訴自己對賓利先生的愛慕之時。
簡對于賓利先生請她第二支跳舞,非常感激。這種感激其實是情感的自然流動,并沒有妄自菲薄。
但伊麗莎白卻否定了簡。
她說:“他向你獻殷勤,你犯不着感激他。你太容易對人産生好感了。你從來看不出别人的短處。
在你眼裡,天下人都是好的,都很可愛。我生平從沒聽見你說過别人的壞話.......你這樣聰明的人,竟然真會看不出别人的愚蠢與無聊!”
簡真的看不出别人身上的缺點嗎?
簡當然看得出,她隻是不說。
這其實就是簡比伊麗莎白更有智慧的地方。
簡能夠正向解讀,發生在她身上的所有人和事。
對于别人缺點的絕口不提,不是圓滑世故地明哲保身,而是對人性的深深理解與慈悲。
在簡的世界裡,她懂得——沒有人是完美的,作為人一定有這樣、那樣的局限性。
所以,
02正向解讀,是祝福未來的自己
心理學上有一個現象叫自證預言,簡單解釋就是人會不自覺地按自己内心的期待來行事,最終讓自己當初的預想成為事實。這個概念強調了:内心的投射,會改變事情的走向。
簡的“凡事正向解讀”,就是把自證預言的威力,應用在了積極的方向。
她覺得這個世界上都是好人,于是她身邊圍繞的都是好人,連品性不太好、性格難相處的人,遇到她也變得溫順、和善。
她幾乎赢得了所有人的喜歡。母親說她是5個女兒裡最愛的一個。賓利先生的姐妹們目中無人,卻說簡“是個甜妞,不妨與她結個深交”。就連傲慢的達西先生,也對簡無可挑剔,隻是說她“可太愛笑了”。
從達西先生的視角,也讓我們得以窺見:簡的内在世界,映射到了她的外在表現。
隻有内在美好喜悅,才能始終笑靥如花。
身心靈作家張德芬曾分享過一個案例。
她們一起去南極旅行的同伴裡,有一個女孩總感覺别人不尊重她。吃飯的時候,如果誰沒有認真聽她講話,她就會很受傷,甚至賭氣,晚上也不吃了。
後來,連張德芬都感覺,她好像散發着那種氣場:你如果沒有不尊重她,就好像對不起她似的。
自證預言,看似有點玄學,但卻在生活中很多方面可以看到。
03正向解讀,是一種選擇
印第安有一個關于兩隻狼的智慧故事,長老會告訴成長中的孩子們:“我經常感覺,好像有兩隻狼在我的内心打架,一隻既小氣又貪心,另一隻則是好禮而慷慨……”
“哪一隻會赢呢?”孩子們問。
長老笑着說:“你喂養的那隻。”
長老想要告訴人們的是——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思考方式。
簡和伊麗莎白的父母性格并不完美,甚至是有缺陷。同樣的遺傳基因和成長環境,但姐妹二人的思維方式卻大不同。
夏洛特并不愛柯林斯,卻因為财産要和他結婚時,伊麗莎白不僅臭罵柯林斯自高自大、心胸狹窄,還責怪夏洛特頭腦糊塗。
她說:“我真正喜愛的人沒有幾個,器重的人就更少了。我世面見的越多,就越對人世感到不滿!夏洛特的親事,簡直是莫名其妙!任你怎麼說,都是莫名其妙!”
性情一向柔順的簡,義正言辭地斥責伊麗莎白:“你可不能抱有這種情緒,那會毀了你的幸福!”
同樣的時代、同樣的家庭、同樣的環境、同樣的人際圈子,簡見得世面少嗎?
她見得世面越多,卻越熱愛這個世界、越善待世人。
羅曼·羅蘭說:世界上隻有一種英雄主義, 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這個世界的确是好與壞同在、黑與白共存,
但選擇那些正能量的部分,就是把自己活成了一束光。
披荊斬棘的哥哥裡的李铢銜,在回憶自己身體遭受重大創傷時,依然認為自己“很幸運”。易立競問他,這是不是一種自我安慰?李铢銜堅定地說:“可能吧,但我選擇這個思考方式。”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諸多限制和不如意,我們也許無法控制發生什麼,但是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及心态。
當我們主動選擇自己的思考方式,就是把生命的主動權拿到了自己手上。積極正向地解讀身邊的人、身上的事,我們的人生一定會收到積極正向的反饋。
04正向解讀,讓人生更幸福
古羅馬哲學家愛比克泰德說:困擾人們的并非事物,而是他們對事物的看法。你遇到什麼事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做出了什麼反應。
他的觀點,影響了羅馬帝國的皇帝們,以及随後許多個世紀裡許許多多的人。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普世智慧能夠經受住在歲月的洗禮,在時間的打磨下,愈發熠熠生輝。
無論是2000多年前的古羅馬,200年前的英國,還是競争日趨激烈、世事的變化無常的現在,正向解讀都能幫助人們過上更幸福、更喜悅的生活。
有一位單親媽媽跟青春期的孩子,關系緊張。
媽媽責怪孩子不學習、玩遊戲,孩子則痛恨媽媽的管教,兩個人一言不合就吵架。後來媽媽接觸到正向解讀的理念,在一次加班回家後看到門廊裡亮着燈,跟孩子說:“是你給我留的燈嗎?謝謝寶貝。”
其實,孩子并不是特意給媽媽留的燈,隻是忘記關了而已。
但是這個“正向解讀”的誤會,讓天天吵架的兩人,這一天沒有吵起來。
後來媽媽刻意收集她能夠正向解讀的角度,天天跟孩子正向溝通,如今母子二人的關系非常融洽,厭學的孩子也開始好好學習,甚至還申請到了國外的名校。
我們總以為我們了解真相,很多時候是自以為聰明。
我有一次在路口被一輛車按喇叭。綠燈通行後,後車超過我,卻減速了,我想當然地以為這又是個“路怒症”,故意拌我。
等我超過他時,我看到一個七八十歲的老大爺,在馬路的正中央蹬着三輪車。誰也不知道,老大爺為啥在要馬路正中央,但我知道我誤解了那位車主。
他不是故意拌我,估計他也是怕驚吓到老人,才沒有按喇叭的吧?
女主角伊麗莎白,後來摒棄了一直以來的誤會,以正向解讀的方向看待達西先生,最終收獲了美滿的婚姻。
阿德勒說:“人類的煩惱都是來源于人際關系”。當我們正向解讀我們的各種人際關系,我們就免除了人類的煩惱和痛苦。正向解讀看似為對方考慮,實際是救贖了自己。
小結:
《傲慢與偏見》裡的伊麗莎白漂亮聰明、機智勇敢,但去掉主角光環的她挑剔、苛責、尖銳。她像一個高高在上的女神,指點着凡世間的一切。她也像一個探照燈,照向所有人,卻唯獨不照向自己。
而她的姐姐簡心腸仁慈,生性樂觀,正向解讀,遇事總往好處想,把普通人的生活,過成了天堂般的美好。
是做高高在上的女神?
還是做行走人間的天使?
我想真正有大智慧的人,都會選擇後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