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校園欺淩簡訊

校園欺淩簡訊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1 10:28:10

校園欺淩簡訊?湖南教育新聞網報道 記者 餘杏,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校園欺淩簡訊?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校園欺淩簡訊(透視校園欺淩背後)1

校園欺淩簡訊

湖南教育新聞網報道 記者 餘杏

辱罵、毆打、強迫脫衣拍照……近年來,學生欺淩事件大量曝光,成為校園一大“毒瘤”,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近日,教育部發布《中小學法治副校長聘任與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指出,每所中小學應當配備至少1名法治副校長,其主要職責之一是參加學生欺淩治理等,依法保護學生權益。《辦法》将于今年5月1日起開始實施。

“欺淩之下,沒有赢家!不管是對施暴者,還是對被欺淩者,校園欺淩都會帶來很大的危害。”專家指出,近年來,校園欺淩事件頻發引起社會強烈關注和家長強烈擔憂,防止校園欺淩,除了制定相關法律法規,還必須“關口前移”,建設良好的班級文化,讓旁觀者不再旁觀,讓家長不再“隐身”。

現象:許多家長并不知道孩子被欺淩

“大家知道有多少學生遭受過校園欺淩嗎?”湖南省婦女兒童活動中心主辦的“童成長·家長公益課堂”近日開講。本次家長公益課堂由校園欺淩問題研究專家、長沙市政協委員陳述主講。講座剛開始,陳述就抛出了一個問題。

家長們紛紛舉手回答,“一成”“兩成”“應該不是很多”……

“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調查數據,1/4的學生遭遇過校園欺淩。”陳述介紹道。也就是說,4個學生中就有1個遭遇過校園欺淩,那為什麼大多數家長和老師卻認為校園欺淩是小概率事件呢?

據陳述介紹,那是因為它具有很多“隐秘的角落”,欺淩者往往會将施暴地點選在宿舍、廁所等隐蔽場所,還有人“放哨”,會在老師來到之前提前結束;被欺淩對象也往往是瘦弱膽小的同學,不敢聲張。

同時,由于害怕遭受二次傷害、自尊心強、父母沒有引起重視等原因,被欺淩者很多不會告訴他人。根據相關調查顯示:約有80%的孩子不會将遭受校園欺淩的事件告知别人。

到底什麼是校園欺淩呢?

在許多家長的普遍認知裡,校園欺淩就是小孩子成群結隊搗搗亂、打打架,其實不止于此。

據陳述介紹,校園欺淩是持續性的欺辱,以獲得權力優越感為目的,欺淩與欺淩者具有長期對應的關系,包括言語欺淩、财務欺淩、武力欺淩等。比如辱罵、中傷、譏諷受害者;打架鬥毆,對受害者進行人身攻擊、損壞受害者的書本、衣物等。

“随着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有的學生利用網絡,傳播謠言進行人身攻擊,這也屬于校園欺淩。”陳述說。

陳述指出,在身體、家庭、社交等方面有優勢的學生,或體格強壯的學生,或家暴受害者易成為欺淩;而那些社交能力弱、身材弱小、父親角色缺失、内向自卑、生活在家暴家庭下的學生則更容易成為被欺淩對象。

“欺淩之下,沒有赢家!不管是對施暴者,還是對被欺淩者,校園欺淩都會帶來很大的危害。”湖南省教科院心理教育與生涯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彭玮婧告訴記者。

她介紹,一方面,被欺淩者會受到嚴重的心理影響,可能會導緻焦慮、抑郁,嚴重的甚至會走向極端。另一方面,如果欺淩者早期沒有受到相應的懲罰,就會助長其氣焰,長大後對社會造成危害,甚至會引發犯罪。

“校園欺淩者會被‘打标簽’,很難有一個好的人際關系,很難獲得真心朋友。校園欺淩就像一顆種子,随着孩子年齡的增長,可能會将其帶向極端。”彭玮婧說。

預防:“圍觀者”助長欺淩行為

在彭玮婧看來,校園欺淩發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學生自我認知能力較差,身心發育不成熟,缺乏與同學溝通和解決沖突的“技能”;有的家庭關系不和諧,父母之間關系不穩定,甚至存在家庭暴力;有的學校特别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卻很少關注他們的課餘生活和心理變化等。

除此之外,還有的學生是受社會不良風氣影響。“有些遊戲或漫畫等向學生滲透了一些暴力信息和行為,孩子心智發育未成熟,很容易模仿,從而走上校園欺淩的道路。”彭玮婧說,“預防校園欺淩,一定要去探尋孩子背後的原因。”

彭玮婧介紹,校園欺淩一般發生在校園及其周邊,但處于欺淩“漩渦”中心的學生隻占少數,“漩渦”周邊更多的還是旁觀者。

“當看到同學被欺淩了,你會怎麼辦?”記者采訪了五年級學生阿亮(化名)。

“我想去幫忙,但我不敢去,擔心自己也會被欺負。”阿亮回答。

彭玮婧指出,在校園欺淩發生過程中,旁觀者的冷漠和起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建設一個良好的班級文化,對預防校園欺淩至關重要。當大部分學生都知道欺淩是錯的、是不被允許的,都齊心制止時,校園欺淩現象會大幅減少。”

那麼,如何去改變整個學生群體,尤其是旁觀者對校園欺淩的認知呢?

“青少年時期,孩子的同情心、同理心發育得不夠成熟,不能像成年人那樣容易理解一些東西。有時候,單純通過講道理,是達不到效果的。”陳述說。

陳述建議,學校可以通過電影、木偶劇、主題話劇或簡單角色扮演等形式,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并體會“欺淩是什麼”“會造成哪些傷害”等。

彭玮婧建議,學校要建立相關的制度,給旁觀者一份操作“清單”,告訴孩子們遇到校園欺淩時,第一步該怎麼做,第二步該如何走,該上報給誰等,給孩子們以“底氣”。

“旁觀的同學遇到校園欺淩時,一定要首先判斷危險性,保證自身安全。如果覺得去制止可能會給自己帶來危險,至少保證不參與到欺淩者那一邊,不去助長欺淩行為。”彭玮婧說。

治理:家長不能“隐身”

對于校園欺淩,國家高度重視,先後出台了《加強中小學生欺淩綜合治理方案》《關于開展中小學生欺淩防治落實年行動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為預防和處理校園欺淩事件提供了依據。

2020年10月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也明确規定,學校應當建立學生欺淩防控工作制度。

這些法律或政策的實施為遏制校園欺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次要求全國中小學必須配備1名以上的法治副校長,是預防治理校園欺淩最新的舉措。

《辦法》出台後,記者發現各地都在行動,紛紛開展各種講座和活動。但講座時台下坐的大部分是老師和學生,家長仿佛“隐身”了。記者同時也發現,部分家長對于如何預防和處理校園欺淩并不科學。

李女士的小孩今年讀小學三年級,前段時間在學校被其他同學欺負了。“我二話沒說,給他報了個跆拳道班,要他以後打回去。”李女士忿忿地說,她聯系了對方家長,但沒有等到道歉。

受欺淩學生的家長憤怒不已,以暴制暴,欺淩者的家長“高高挂起”,自認為“打赢就好了”。

“校園欺淩雖然發生在校園及其周邊,但根源在家庭。”彭玮婧指出,有的學生之所以成為校園裡的“小霸王”或受害者,很多是受家庭因素影響,如溺愛或過度冷漠的家庭環境,導緻孩子形成的不良心理;家庭成員間溝通方式存在問題,或簡單粗暴,迷信暴力解決問題,或敷衍冷漠,隻停留在表面上;部分家長雙眼緊盯高考的“指揮棒”,對校園欺淩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等。

“預防校園欺淩,家校協同必不可少。”彭玮婧說。

那麼,家長該如何做呢?

一方面,受欺淩同學的家長要冷靜,首先要選擇“相信自己的孩子”,彭玮婧建議,在平時生活中,要建立較好的親子關系,同時“打開耳朵”,傾聽孩子真實的感受。

“若孩子感覺很不舒服,家長應從孩子的角度去還原事件,必要時再尋求班主任的幫助,而不是一股腦兒去找對方家長‘幹架’。”彭玮婧說。

專家指出,另一方面,施暴學生的家長若不及時幹預,孩子也許會變本加厲,最後有可能走上犯罪深淵。校園欺淩不會無故發生,家長也應轉變“赢了即是勝利”的思想,同時也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争取做好孩子的榜樣。隻有當每一位家長都意識到校園欺淩的巨大危害,細心觀察孩子,耐心與其溝通,積極公正處理,才能有效遏止校園欺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