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就是記載戰國至秦漢時期,一些謀士為了謀取富貴或者實現自己的治國理念,針對當時的各國形勢,為自己效力的主君分析内外形勢、制定策略的說辭的合集。全書共三十三卷,約十五萬字。
全書并非出于一人之手,也非成于一時。全書沒有系統完整的體例,都是相互獨立的單篇。在形成之初便有多個版本。
據說西漢劉向在校理皇家書庫時,對所見的“中戰國策書”,包括六種記載戰國縱橫家說辭的作品,即所謂的中書六種,包括《國策》《國事》《事語》《短長》《長語》《修書》,和“國别者八篇”等材料進行了編撰。
因書所記載的多是戰國時縱橫家為其所輔之國提出的政治和外交策略,且其内容“大抵皆縱橫捭阖,谲狂相軋傾奪之說也”,因此劉向把這本書名為《戰國策》,名稱沿用至今。
全書所記載的曆史,上起前490年智伯滅範氏,下至前221年高漸離以築擊秦始皇。
記事年代大緻上接《春秋》,下迄秦統一。内容以策士的遊說活動為中心,同時反映了戰國時期各國的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動情況和社會面貌。
雖然習慣上把《戰國策》歸為曆史著作,但仔細分析,會發現其中一部分篇章荒誕不經,缺乏曆史依據,明顯系後人的模拟之作,有趣的是這部分作品反而語言以及邏輯相當精彩,有較強的文學性。
而另一部分作品,雖然文采稍遜,卻依托曆史事實,對研究戰國曆史有着較大的史料價值。
《戰國策》善于述事明理,描寫人物形象極為形象逼真。文中大量運用寓言、譬喻,語言生動,富于文采。無論個人陳述或雙方辯論,都具有很強的說服力。所以戰國策也是一部優秀的散文集,對中國兩漢以來史傳文政論文的發展都産生過相當的影響。
《戰國策》成書以後,東漢學者高誘曾為其作注。但由于此書一直未受到學術界的重視,因此到了北宋時,已經缺了十一篇。
北宋著名文學家曾鞏訪之“士大夫之家”,重新補足了三十三卷的簡數。
南宋時期,姚宏搜羅了尚能見到的版本,在曾鞏版本的基礎上,重新校訂整理并加注釋,被稱為“站本”。
和姚宏同時的鮑彪也進行編訂并注釋,元代學者吳師道為其作補正,一同流傳,但鮑本質量上并不如姚本。
現今所見到的版本,多屬姚本。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