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餅怎麼排雷效果最好?中秋節過後,許多人家裡會有一些月餅吃不完剩下來這些月餅怎麼處理?在社交平台上,一些網友展示自己的“月餅大改造”創意:取出月餅中的蓮蓉、五仁、棗泥、豆沙等餡料,與黃豆一起放入打漿機打成風味豆漿;将月餅切成小丁,放在粥中,或切成薄片夾在吐司中做成三明治;以傳統烹饪手段制作青椒炒月餅、番茄炒月餅……,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月餅怎麼排雷效果最好?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中秋節過後,許多人家裡會有一些月餅吃不完剩下來。這些月餅怎麼處理?在社交平台上,一些網友展示自己的“月餅大改造”創意:取出月餅中的蓮蓉、五仁、棗泥、豆沙等餡料,與黃豆一起放入打漿機打成風味豆漿;将月餅切成小丁,放在粥中,或切成薄片夾在吐司中做成三明治;以傳統烹饪手段制作青椒炒月餅、番茄炒月餅……
網友的這些小妙招的确可以讓月餅物盡其用、獲得善終。不過,對于月餅生産廠商來說,這些小妙招恐怕就不管用了。按照行業規則,進入銷售環節的月餅,如果在限定的期限内沒有銷售完,銷售商會将它們退還給生産商,生産商則對其進行分類處理。尚在保質期内的月餅,一般會大幅打折降價,在正常流通渠道繼續銷售,部分月餅被當作福利“内部消化”,還有一部分月餅會被取出餡料制成其他糕點;臨近保質期的月餅,多會被便宜處理給養殖單位,用作牲畜飼料,實在處理不了的,就隻能銷毀掉。
不管怎麼善後,月餅廠商都會遭受損失。而為了避免損失,月餅廠商多會打好提前量,盡力做到“善始”。目前,月餅生産企業一般采用“以銷定産”的策略,它們會根據往年月餅銷售情況、糕點市場行情變化及消費者消費動向制定月餅生産計劃,确定産品策略、價格策略、銷售目标,并随時監控庫存,調整生産。而銷售商也與生産商達成默契,根據市場變化調整進貨量和營銷方式,提高銷售效率,盡力避免出現庫存和浪費。
在此基礎上,有些生産廠家還在月餅口味上搞創新,以适應不斷變化的消費需求,這種“以需定産”,也是一種“善始”工作。月餅終歸是用來吃的,好吃才有市場。搞清了消費者的口味嗜好,推出大家愛吃的月餅,不愁賣不出去。近些年,出圈的月餅品種有很多,比如榨菜鮮肉月餅就很成功,基本上已經擺脫了節日這個因素的制約,成為一年四季老少鹹宜的日常糕點。除此之外,一些蛋糕房也會時不時推出一些月餅新品種,同樣受到推崇。
不過,月餅企業再怎麼策劃規劃,總有不周全的地方,而市場存在巨大變數,也總會讓一些企業陷入被動,因此,杜絕剩月餅并非易事。而鑒于企業都有逐利本性,許多消費者也并不相信所有企業都會嚴格按規定處理剩月餅。從成本角度分析,月餅廠家一般不會把賣剩的月餅冷凍起來等到第二年再拿出來賣,因為冷庫冷藏的費用很高,保存一年再賣反而會虧本。但仍有人懷疑,廠家不用冷藏也會找到别的更便宜的方法玩貓膩。事實上,過去的确曾發生過“陳餡月餅”事件,這種事一度讓公衆擔憂不已。
現在還有沒有企業這樣幹?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另外一個問題就來了:對于這樣的企業應該怎麼辦?分析人士指出,我國并不缺少關于月餅的法規标準,對月餅的原輔料及主料用量、衛生要求、餡料的配方等都有詳細規定,而“嚴禁使用陳餡制作月餅”已經成為一項強制性執行标準,但問題的關鍵在于,相關企業能否嚴格按法規标準生産,監管部門能否嚴格依法監管。
我們看到,近年來,相關監管部門不斷加強對月餅市場監管,加大對用陳舊原料生産加工月餅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有的地方還進行創新探索,以提高監管效能,比如上海推出月餅回收上報制度,即經銷商賣不掉的月餅無論過期與否,都必須向監管部門上報。節後月餅剩餘多少、流向哪裡,均有明确的台賬。其目的就是防止商家将回收月餅或過期月餅用作其他食品材料,或改換包裝以其他形式進行銷售。各地市場監督抽查情況顯示,“翻新月餅”的現象基本上已經銷聲匿迹了。
由此可見,實現月餅“善終”,不僅在于企業善産善售,更在于職能部門善管。隻有對剩月餅建立一套有效、正規、透明的監管處理機制,相關企業嚴格依法依規從事生産經營活動,不敢觸碰紅線,市場才能規範發展。(胡立彪)
來源: 中國質量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