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啡小沫專注職場賺錢幹貨,和你一起飛速成長!
不怕你們笑話,火爆全網的《我的前半生》,我之前一集都沒看過。
前些天,偶然聽朋友聊起這部劇。大家講起覺得羅子君後來沒能複婚,還挺遺憾的。很多朋友都期待,她能重新跟陳俊生在一起。
我聽大家聊,很好奇,于是這幾天就刷了一下這個劇。
說實話,還是有點驚喜的。難怪當年能能刷爆全網。
雖然仍是瑪麗蘇爽劇的構架,但是還是常常埋伏着讓我拍案叫絕的點。怎麼說呢,很應景,跟當下人的心境很合拍。
不過,我是不站她倆複婚的哈哈。
這婚,離就對了。一段關系是不是正向的,跟兩個人是世俗意義上的好人、壞人沒關。
很多時候,兩個不錯的人在一起,就是能經營出一段互相拖後腿的糟糕關系,那不如早離。這才成就了後來的羅子君。
聊聊幾個很應景的點吧。我覺得,當下的生活,大夥兒都需要點正向的激勵。
01
生活谷底的可能性
羅子君賣鞋賺到錢的那集,我真的好高興,當時我邊泡澡邊看的,劇情比浴缸裡的水還暖。
羅子君是從家庭主婦的絕境走出來的。
我雖然沒做過家庭主婦,但是有過很多次類似的假想“絕境”。
我從建築師轉行去幹互聯網産品經理的時候,我沒賺到錢就投了錢去到前途不知在何方的創業公司的時候,我裸辭開啟自由職業的時候……
我并不是一往無前。我沒有那麼勇敢,我也會害怕。
按着之前穩穩當當的路,雖然天花闆不高,但是它大概率還是一條一直能走下去的路。但另一條也許天花闆更高的路,它會不會是斷頭路呢?
雖然後面我真的走了幾年“不穩定”的路之後,發現我當初淺薄了,擔心過度了。隻要我在行走時,像海綿一樣汲取養分,不斷增加自己的能力,路是會越走越寬的。
但我當年是不知道的。假想的“斷頭路”,會帶給我與剛離開家庭庇護的羅子君一樣的恐慌。
我以前文章應該也提到過當時的解法,老讀者可能有印象。
就是傍晚散步時間,拉着率哥跑去商場、寫字樓轉,看各種招聘啟示。
“我怎麼也不會走成斷頭路的對吧,最不濟,做個收銀員一月也是有4000塊的對吧?”
“這個文員職位,我和它的技能要求很匹配嘛,有5000底薪呢!”
“或者這個分析助理崗,晉升空間好像不錯呢,行業我也熟悉。”
當你放下“偏見”,不再盯着自己的專業、驕傲,想着我隻能做什麼的時候,你會發現世界一下子打開了。有那麼多方式可以養活自己,怎麼就能走成斷頭路?不至于。
這些“退路”,給了我底氣、勇氣,讓我每一次在穩定但天花闆低且我做起來沒激情的工作與不穩定天花闆可能高也可能失敗但我特别想做的工作之間,毫不猶豫選擇了後者。
我知道,很多人都是有過類似的擔心、恐懼的。
兩年前,有位媽媽給我留言,說她生育 帶寶寶,在家待了7年。直到孩子上小學,鼓起勇氣重新走進職場,跟大學剛畢業的小年輕一起工作。
一開始,也有恐懼、有自卑、有自我懷疑,想着硬着頭皮堅持吧,反正試用期估計就會被辭退。但沒想到,等真熬過了3個月試用期,她狀态越來越好,感覺自己重新年輕起來,重新擁有了掌控命運的力量。
生命的韌性、彈性、可能性,很多時候都遠超乎我們想象。
羅子君重獲新生的時候,我就想起了這位媽媽的留言,熱淚盈眶。
02
熱愛裡的能量
羅子君以為自己幹啥啥不行。
大學畢業隻工作了半年就回歸家庭,跟社會脫節,求職無數次被拒,好不容易在便利店當上了店員,沒幹幾天又灰溜溜打包走人。
直到……她在奢侈品店當上了櫃姐。
過去很多年的陳太太生涯,使得她自己就是這家店的精準客戶。
她對店裡的産品如數家珍:
品牌調性是不媚俗,以質地和剪裁著稱;7、8個系列可以滿足不同人群需求;6、7月份上新的駝色羊絨大衣,要提前一個月訂貨;年度限量款手包每年隻有400個是有号碼的……
她了解客戶心理:
知道如何給兜裡并沒有那麼多錢又想踮起腳去夠高端的客戶以尊貴體驗,知道如何在客戶猶豫時放低自己滿足客戶虛榮輔以吹捧促單;知道她們發朋友圈在老同學面前炫耀的“剛需”……
隻上過半個月班,從未做過銷售的羅子君,成了商場的連續銷冠、明星員工。
這便是熱愛、擅長的力量。
她之前沉迷于買買買積累的奢侈品知識,深埋多年,一朝在這裡綻放。
這裡又讓我想起之前跟一位讀者的對話。她說她不知道自己擅長什麼熱愛什麼,自己就愛逛街,下了班就想逛街。我說也許這就是你獨一無二的天賦,想辦法把它轉化成生産力。
我不是敷衍,我是真心這麼覺得。關注@啡小沫專注職場賺錢幹貨,和你一起飛速成長!
一個人如果能一直一直逛街,或者願意一直一直探店,或者是一直一直刷劇,都是你的獨特之處,說不定裡面就蘊藏着你變現的寶藏。
比如買手,那必然要有非同一般的逛街功力,才能積累出對時尚潮流質地剪裁價格等的敏銳;比如刷劇,你對劇情結構刷出了感覺可以自己去寫劇本、連載瑪麗蘇小說,或者就應聘個新劇的“找茬師”,都是極好的。
你一直一直願意幹、幹不厭煩的事情裡,一定能轉化出巨大的能量。
隻是人們通常都會“輕視”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會以為做得容易那便是沒有價值。其實可以多問問身邊人,你做得容易,可不代表其他人做起來容易。
反正這種一直逛街、一直刷劇的活兒,我是幹不了的。我甯願讓我一直寫文章看書。所以,我當不了買手,但是寫作能讓我吃上一碗飯。
珍視自己的天賦,挖掘自己的寶藏。
後記:
高三的時候,有次寫作文,老師讀一位同學的範文,題目叫:我前三分之一的人生。引起了全班哄堂大笑。
大夥兒說,18歲耶,三分之一,你隻能活50多歲嗎?那同學趕緊解釋:“随便一算,沒算清楚,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吧。”
那時候單純的快樂,現在憶起,曆曆在目。
何止五分之一?那個年紀,簡直感覺人生才剛剛開始,世界都是嶄新的,生命才剛剛打開,充滿了新生的喜悅。
如今我33歲,距離18歲,過了15年。15年,也就又一個五分之一而已。可回顧身邊,不少人的狀态,卻已是沒了希望、奢望,感歎聲青春不再、然後一天天麻木重複坐等退休。
這15年,仿佛就過完了一輩子。
18歲連接着新生,33歲連接着消亡。
這部劇,瑪麗蘇歸瑪麗蘇,但切入點、立意都好棒。也許可以是疲憊中年人生活裡的幾聲清脆警鐘:
未來很長,我們才走過了前半生而已,振作起來,後半生仍有無限可能。
無關乎孩子,無關乎父母,無關乎另一半。是自己的,後半生。
關注@啡小沫專注職場賺錢幹貨,和你一起飛速成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