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大秦王朝的滅亡,很多人會說主要是趙高禍害的結果。其實秦王朝的滅亡是多種原因造成的,趙高隻不過是其中的一個并不算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罷了。
今天很多人歌頌秦始皇,假如你生活在他的時代裡,恐怕你就不會有這種觀念了。“天下苦秦久矣”是當時人們的共識,秦軍雖然戰鬥力依然強大,但當戍卒陳勝登高一呼之後,秦王朝在短短兩年内崩塌,這隻說明了一個問題,靠暴政維系的政權是不可能長久的。
大家熟知的一句話就是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并沒有改變戰争時期一貫的做法,依然是依靠嚴刑峻法來維系其統治。《漢書·刑法志》中引用董仲舒的一段話說秦朝是:“奸邪并生,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到處都是穿囚服的人,監獄裡熱鬧得跟市場一樣。當然,這或許有文學性的誇張。但是,就在陳勝起義之後不久,有一個叫蒯通的人就對範陽縣令說道:“足下為範陽令十年矣,殺人之父,孤人之子,斷人之足,黥人之首,不可勝數。”大家可以看看漢朝初年人們對秦王朝的記載,這并不完全是勝利者的一面之詞。生活在秦朝,做秦始皇的百姓肯定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早在秦始皇還活着的時候,各地已經開始有了反抗的星火。比如,漢高祖劉邦在秦朝起初當了個亭長,後來幹脆逃亡拉起一支小隊伍,在芒砀山一帶與政府對抗。
所以,從根本上說,秦王朝之所以二世而亡,就是因為秦始皇在統一天下之後,并沒有對百姓的生活帶來什麼好處,反而加重了百姓的負擔。正如賈誼所論,假如秦始皇在統一天下之後能夠改變以往的暴政,能夠善待百姓,秦王朝也不一定會那麼快崩潰。在西漢初年,陸賈更是當面對劉邦說:“鄉使秦以并天下,行仁義,法先聖,陛下安得而有之?”意思是說,假如秦始皇能夠對百姓好一點兒的話,哪裡還有你的機會?
至少中國古代的曆史一再證明了,百姓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賈誼說:“自古至于今,與民為仇者,有遲有速,而民必勝之。”我想這段話也是大家所熟知的。
至于趙高的弄權的确加速了秦王朝的滅亡,但并不是根本原因。趙高在殺了秦二世掌握了權力之後不久,就秦王子嬰所殺。假如天下百姓不起來反抗,趙高根本不可能撼動秦王朝的基業。
同樣的道理,東漢王朝後期宦官弄權,加速了東漢王朝的崩潰。但根本原因也是東漢王朝後期百姓民不聊生,當時的百姓發出了這樣的呼聲:“頭如雞割複鳴,發如就剪複生,吏不必可畏,小民從來不可輕。”張角、張寶、張梁的黃巾軍雖然被鎮壓,而大漢朝也陷入風雨飄搖之中。
後世的曆史一再證明,單有宦官弄權,并不一定導緻亡國。百姓們揭竿而起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