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單杠(horizontal bar)是男子競技體操項目之一,1896年,單杠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現代比賽用單杠由一直徑 2.8 厘米的鐵制橫杠固定在兩根支柱上,兩端用鋼索固定,橫杠離地面 2.55 米 。
單杠成套動作全部由擺動動作組成,不能停頓。動作包括向前、向後大回環,各種換握、騰身回環,各種轉體、扭臂握以及飛行動作。杠長2.4米,直徑2.8厘米,高2.55~2.75米,橫杠兩端分别固定在支柱上。單杠可以培養勇敢頑強的意志,對改善人們在不同空間判斷方位的能力,提高身體的柔韌性和協調性都有較好的作用。
單杠運動的起源可追溯到人類的祖先原始人在叢林中進行的各種攀登、爬越、擺動、擺蕩等練習。在當時那隻是一種生活實用技能,後來随着社會的進化就逐步成為一種鍛煉身體的手段。進入封建社會以後,它與祭神賽會逐步結合,其中“杠子會”、“杠子房”就是專門以練杠子為主的民間組織和場所。由于當時的器械采用在兩根交叉的木棍上架一橫杠,所以民間稱之為“五根棍”,這是現代單杠器械的雛形。到清朝嘉慶年間,技術發展就有“上把”(倒立、大回環)、“中把”(各種挂膝、挂臂回環和轉體)、 “下把”(各種水平懸垂、上法和下法)等3大類動作,稱得上是現代單杠運動的萌芽。 從詞源來看,“體操”一詞希臘語叫GYMNASTICS。這個詞的意思是裸體。相傳古希臘人都是赤着身體進行鍛煉的。在很長的時期内,人們把一切身體的活動,都稱為體操。直到18世紀,德國出版的《青年體操》一書中,仍把所有的身體活動均稱為體操。
近代體操的傳人及其發展,據史料記載,在18世紀以前體操還沒有形成一個獨立的體系。當時的體操都是和遊戲、軍事、祭祀、競技等活動作為一個總的體育系統存在。直到19世紀初葉和中葉,先後形成了德國、瑞典兩大體操體系和學派。涉及的面較為廣泛,下面僅重點介紹有代表性的國家和有關人物。
20世紀50年代初,出現了分腿支撐後回環成手倒立動作。60年代中期出現了高屈體騰越動作。70年代日本運動員冢原光男創造了旋空翻下,中期出現了飛行動作,末期随着護掌的改進,出現了單臂大回環。80年代中期 向着飛行接方面發展。中國運動員從1982~1992 年5次獲得單杠世界冠軍。 單杠決賽時每隊最多兩名運動員參賽,隻有在團體賽中單杠成績排位前八名或前六名者才有參賽資格。隻比自選動作。将運動員在團體賽中規定動作與自選動作總得分的二分之一,加上單杠決賽中自選動作的得分,作為最後得分排列名次,得分高者名次列前。滿分為20分。從1992年奧運會起,團體分不帶入單項賽,僅以自選動作的比賽成績确定名次。從2006年使用體操新規則起,得分不設上限。由A分和B分兩部分組成。A分為難度分,不設上限。B分是完成分,滿分10分。團體預賽前八名獲得決賽資格。每隊最多有兩人參賽。1896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
單杠運動是競技體操中最驚險的一個運動項目,基本動作有擺動、屈伸、回環、轉體、騰越、空翻等,可以培養勇敢頑強的意志,對改善人們在不同空間判斷方位的能力,提高身體的柔韌性和協調性都有較好的作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