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濟南皮影戲發展曆史

濟南皮影戲發展曆史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9 08:22:42

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金珊 杜虹曉 濟南報道

2021年2月4日至3月14日(農曆臘月二十三至二月初二)是山東省第六個非物質文化遺産月。活動期間,山東省各地将開展520餘項非物質文化遺産(以下簡稱“非遺”)宣傳展示活動,為全省人民奉上豐厚的節日文化大餐。

在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月啟動儀式上,濟南皮影戲、萊蕪口鎮南腸、濟南毛猴、章丘鐵鍋……衆多濟南特色非遺項目和老字号産品引得不少市民、遊客紛紛“圍觀”,觀看制作技藝展示,詢問産品價格。

作為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濟南皮影的第五代傳承人李娟告訴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濟南皮影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曆史,最初是由李娟的高祖父帶到濟南的。濟南皮影與北京皮影、河北皮影等相比,更有自己的特色,比如雕刻的角色都有一個大圓腦袋,唱腔都用濟南話。濟南皮影傳到第三代,也就是李娟的爺爺李興時這裡時,又有了新的特征。以前的濟南皮影也叫“兩人忙”,其中一人負責所有的表演形式,另一個人隻擔當鑼鼓伴奏。李興時經過多年的積累,自創了一人一台戲的表演形式,腳蹬鑼鼓,雙手操作皮影,嘴裡還能邊說邊唱。

經過多年的努力,李娟也為濟南皮影注入了許多“濟南”元素,比如她設計的“年輕版李清照”皮影身上所有花的圖案都與李清照的詩詞有關。為了讓皮影更貼近生活,她和自己的團隊推出了很多衍生品,以及皮影的DIY制作,人們看完皮影後可以用她準備的材料包親手制作皮影,既可以拿來玩,也可以帶回家收藏,大大增加了皮影與觀衆的互動性。

在央視播出的大型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3》,可謂紅遍了大江南北,而其中拍攝的“章丘鐵鍋”也成為了紅遍全國的“神器”,網上章丘鐵鍋的銷量同比增長了近6000倍。在活動現場,章丘鐵鍋鍛打技藝非遺項目保護單位負責人馮全永向記者介紹了享譽中外的章丘鐵鍋。章丘鐵鍋設立三個級别:匠人、匠心、匠魂,分别對應的是一環鍋、二環鍋、三環鍋(最高級别)。三環鍋鍛打錘數在三萬六千錘,二環鍋鍛打錘數相比三環鍋要少兩萬兩千錘到兩萬四千錘左右。據馮全永介紹,目前僅有兩位師傅可以達到匠魂級别,每人一天打一口鍋。一口純手工制作的章丘鐵鍋需要經過畫線量材、裁剪、高溫加熱、鍛造鍋形、鍛造把手、鍛去氧化層、表面抛光、初次冷鍛等12道工序,一鐵鍋才算完成。

濟南皮影戲發展曆史(李清照皮影濟南毛猴)1

在啟動儀式現場,記者還看到了平時難得一見的“濟南毛猴”。老舍的夫人胡絜青先生曾這樣形容“毛猴”——“半寸猢狲獻京都,惟妙惟肖繪習俗。白描細微創新意,二味飲片勝玑珠”。濟南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楊鳳岩告訴記者,制作“毛猴”的材料其實十分簡單,主要就是“辛夷”和“蟬蛻”。“玉蘭花的花蕾在中藥裡叫‘辛夷’,一般用它做‘毛猴’的猴身。‘蟬蛻’就是知了殼,用它的頭做猴臉。前爪做‘毛猴’的後腿,後爪做上肢,觸須當猴子的耳朵。有一些‘蟬蛻’上的毛可以弄濕了做猴子的毛發,十分逼真。”楊鳳岩說,這兩種材料的采摘也很有講究,“‘辛夷’大約在二月中旬采摘是最好的,早了不飽滿,晚了太膨脹也不行。‘蟬蛻’一般每年夏天采摘,在藥店也可以購買。”

“三分毛猴,七分道具。”楊鳳岩告訴記者,毛猴形态各異全靠四肢與辛夷粘合的位置差異,如何讓這毛猴具有“市井氣”,則靠豐富的道具加持。兩三厘米高的毛猴,手拿的球拍、坐的闆凳、手拉的二胡可想有多精細,為能将精細之物做到精妙還原,楊鳳岩還專門學習了微縮景觀制作、傳統美術、剪紙、面塑等技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