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丨十八
文丨老翁撈史
“住進布達拉宮,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薩的街頭, 我将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一位向往自由的青年小夥宕桑旺波,曾在300多年前的一個夜晚用藏文寫下這幾句绮麗的詩歌。
但大家或許更熟悉宕桑旺波的另一個名字——倉央嘉措。
在當今世人的口中,倉央嘉措是一個離經叛道的翩翩情僧,也可以稱得上是清朝最神秘的詩人。
“不負如來不負卿”這樣的浪漫宣言,為他的人設增添了一絲深情的色彩。
可撇去這些衆人為其打造的“神秘”光環後,史書上真實的倉央嘉措究竟是怎樣的呢?
他又為何在不到24歲的年紀喪命于押解北京的途中?
公元一六八二年二月二十五日,雪域上高聳巍峨的布達拉宮裡。
五世活佛“羅桑嘉措”秘密召見了自己的親信弟子“桑結嘉措”。
他知道自己已到了油盡燈枯的日子,卻放心不下藏傳佛教的未來,于是他輕聲問弟子:“我走之後,你待如何?”
此時,臧蒙之争正處于關鍵時期,一旦外界得知“洛桑嘉措”五世活佛圓寂,恐怕藏傳佛教在鬥争中必要落于下風。
為了穩定局勢,“桑結嘉措”決定遵從五世活佛羅桑嘉措的遺願,隐瞞活佛圓寂的消息。
他向外界宣布,羅桑嘉措已“入定”進行無固定期限的修行,不見來人,一切事務均由“第巴”也就是他自己負責處理。
暗地裡,桑結悄悄召集下屬,尋找轉世靈童,等待活佛的回歸。
就在五世活佛羅桑嘉措圓寂的那一年,西藏南部門隅納拉山下,一個偏僻、安甯的小村子裡有個男孩出生了。
他的父親是一位名叫紮西丹增的農奴,母親名為次旺拉姆,整個家庭窮困潦倒,隻能艱難為生。
小男孩長到一歲的時候,某天村子裡突然來了幾個德高望重的僧人,在經曆了一場看上去很普通的類似“抓周”的儀式後。
小男孩幸運地被從天而降的神示選中——他竟然是五世活佛羅桑嘉措的轉世靈童。
原來小男孩在一堆物品中,選中了唯一一個屬于五世活佛羅桑嘉措的遺物。
為了保護靈童,也就是倉央嘉措,僧人們并未将他帶入危機重重的布達拉宮,而是讓其生活在民間,等待某一重要時刻的到來。
倉央嘉措的惡毒親戚宛如狡詐的财狼,他們騙走了倉央嘉措家的房子和所有财産,無奈之下,倉央嘉措一家隻能搬遷到更為偏遠的地方。
可更雪上加霜的是,倉央嘉措的農奴父親紮西丹增,因終日辛苦勞作,舊疾複發,在倉央嘉措六歲那年就不幸離世。
從此倉央嘉措和寡母孤苦相依,受盡了生活的苦。
公元一六九六年,康熙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得知“羅桑嘉措”五世活佛去世的消息,想到自己被瞞騙多年,康熙怒不可遏,立刻降旨責問桑傑嘉措。
為了平息康熙皇帝的怒火,桑傑嘉措秘密上奏,說明了自己暗中撫養轉世靈童一事。
就這樣,一介農奴之子,在世俗摸爬滾打十四年之後,登上了布達拉宮,成了雪域唯一的王。
十四歲的倉央嘉措被接入布達拉宮後,開始以六世活佛的身份進行夜以繼日地學習。
為讓倉央嘉措可以盡快上手活佛的各類事務,成為真正的“雪域之王”,桑傑嘉措為他請來德高望重的五世班禅講經。
成為活佛的日子總是艱苦的,哪怕是在寒冷的冬季,零下二十幾度的布達拉宮外也時常會出現倉央嘉措的身影。
隻見他穿着不蔽體的少量衣物,在雪地上兢兢業業的努力練習着“一楞金剛”“二楞金剛”等各種佛教特有的金剛步法、舞姿。
雪域上以自由之身長大的雄鷹倉央嘉措,就這麼成了布達拉宮裡枷鎖加身的“籠中鳥”。
成長于民間的倉央嘉措,與以往的轉世靈童有很大的區别。
他熱情、奔放、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感情。
倉央嘉措有一位叫仁增旺姆的青梅,雖然仁增旺姆的名聲在當地并不好,但倉央嘉措對此一點也不在乎。
他們白天一起嬉鬧,在高原上縱情飛舞,晚上擡頭望着天上的明月,相互依偎,恩愛至深。
即便倉央嘉措被帶入了布達拉宮,也忘不了那個滿臉洋溢着幸福微笑的情人。
于是他便經常微服夜出,追求自由浪漫的愛情生活。
可一個遁入空門,本應該絕情絕愛,成為雪域之王的男人,怎麼能終日陷于男女感情之中呢?
善解人意的情人仁增旺姆為了成全倉央嘉措,為了整片雪域大地,也為了放過自己,她最終放棄了這份感情,離開了倉央嘉措,選擇嫁給了一個自己并不愛的人。
被迫與戀人分開的倉央嘉措大受打擊,從此更加放縱不羁。
一次偶然,他在拉薩街頭邂逅了一位叫“達娃卓瑪“的女孩,這也是他的第二位情人。
倉央嘉措對達娃卓瑪喜愛異常,甚至将其偷偷帶回了自己的寝宮。
他們一起歡笑一起玩樂,仿佛世間沒有比這更快活的事情了。
可倉央嘉措的這些行為又怎麼能夠瞞得過僧人們的法眼呢?
某天,負責教導倉央嘉措的鐵棒僧人在雪地上發現了一串腳印,鐵棒僧人順着痕迹一路前行,最終竟然來到了倉央嘉措的寝宮。
鐵棒僧人打開倉央嘉措的寝宮後,發現倉央嘉措與情人達娃卓瑪正在厮混。
鐵棒僧人見此憤怒不已,直接下令将達娃卓瑪處死,并将倉央嘉措嚴厲看管起來。
生活上遭到種種禁锢,人身沒有絲毫自由,隻能受人擺布,拉薩浪子倉央嘉措内心更加抑郁,隻能終日縱情聲色。
雪域上的王,不過是布達拉宮裡的一位囚徒。
失去自由的倉央嘉措,對于自己的身份越發抗拒。
他本來就不想做什麼雪域之王,隻想和愛人粗茶淡飯,長相厮守。
奈何“世間安得雙全法”,最終倉央嘉措隻能“既負如來又負卿”了。
倉央嘉措的多情和放蕩不羁被衆人知曉,但年輕的倉央嘉措并沒有遭到大家的诘責。
因為大家知道這一切并不是他所能選擇的,他的奇怪舉動被解釋為神的一種朦胧隐晦的行為。
但倉央嘉措的政敵可不會放過這麼一個好機會,加上臧蒙之争已經到了白熱化的階段。
政敵拉藏汗為鞏固地位,一心想要除掉倉央嘉措以及桑傑嘉措,于是他上書奏請康熙皇帝,稱六世活佛倉央嘉措不守清規,終日與女人厮混,是假活佛,請予“廢立”。
拉藏汗甚至也在民間找來一個轉世靈童—益西嘉措。
他大肆宣揚倉央嘉措是假活佛,益西嘉措才是真正的六世活佛。
一舉将倉央嘉措送上王位的桑傑嘉措,聽到這個消息坐不住了,臧蒙之争愈演愈烈,最終雙方以倉央嘉措真假活佛之争為由,在公元一七零五年爆發了戰争。
或許桑傑嘉措在心計和謀劃上屬于一流高手,他先下手為強秘密派人在拉藏汗的飯中下毒,卻不料棋差一着被拉藏汗發現,拉藏汗憤怒不已,立刻調集大軍攻擊藏軍。
結果臧蒙之争中桑傑嘉措的軍隊一敗塗地,被蒙古騎軍打得連連後撤,甚至桑傑嘉措自己都被俘了,最終死在了獄中。
失去了最大依靠桑傑嘉措的倉央嘉措,如同待宰的羔羊,成了這場政治鬥争的“犧牲品”。
康熙皇帝站在勝利者拉藏汗的一方,以“耽于酒色、不守清規”的罪名廢黜倉央嘉措六世活佛的名号,并命令将這位身不由己的孤獨活佛解送京師。
公元一七零六年五月十七日那天,當不滿二十四歲的倉央嘉措從拉魯嘎才被押解出行時,無數信仰佛教的藏民從家裡趕來。
他們在哲蚌寺設下埋伏,從押送的蒙古兵手中救出了倉央嘉措,然後安置在寺内。
百姓烏泱泱堆疊在路上,明亮的眼睛裡眼淚不斷湧出,人們請求倉央嘉措為一切衆生祈禱,然後為他獻上了數不清的潔白哈達。
倉央嘉措不忍藏民再與蒙軍發生鬥争,做無謂的犧牲,他與自己的子民揮淚相别。
雪域高原上,倉央嘉措的背影看上去孤獨又落寞,但他沒有回頭,隻是跟着接送他的士兵緩步向北京走去。
路過青海湖的時候,倉央嘉措突然身染重病,就像蒸發到天上的湖水一樣,倉央嘉措的生命也已經走到了盡頭。
最終倉央嘉措身無一物的圓寂在了青海湖邊,此時的他尚且不滿二十四歲。
倉央嘉措已經逝去了,可他留下的詩歌卻在三百多年後散發出璀璨的光芒,讓多少癡男怨女如夢似幻。
倉央嘉措的詩一方面帶着宗教的神聖感,另一方面又充滿愛情的凄美感,以及對自由的無限渴望。
可以說他在匆促的生命旅程中展盡了命運的神奇。
其實,關于倉央嘉措的死亡還有另一種說法。
根據《秘傳》記載,押送倉央嘉措的軍隊走到青海衮嘎諾爾湖一帶後,衆人停下來休息。有位好心的士兵不忍活佛被囚禁,偷偷将其放走,并僞造其重病身亡的傳言。
而倉央嘉措獲得自由後開始隐姓埋名雲遊國内外,他一路講經授徒,在民間留下諸多傳說,最終晚年在内蒙古一個名叫阿拉善的地方去世,終年64歲。
具體的真相是什麼,如今的我們已經不得而知了,時間的長河拉開了我們的距離,我們也無法改變倉央嘉措的結局。
但我們知道,在詩的遠方,或許他會活得似人間的神仙一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