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唐宋曾鞏

唐宋曾鞏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6 14:55:29

詩歌創作追求生動形象,也要注意各種修辭手段。但是即使是同一個主題,由于作者的身世經曆不同,也會讓詩人們在立意、選材和煉字造句等方面風格各異。

有些名作氣勢磅礴,充滿浪漫情懷;有些 佳 篇清婉秀麗,盡顯婉約風尚。但也有一些詩人喜歡采用俚語民謠,卻顯得很接地氣。下面介紹曾鞏很生動的七律,熔鑄了俗語謠諺,不愧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曾鞏(曾鞏很生動的七律)1

冬夜即事

宋代:曾鞏

印奁封罷閣鈴閑,喜有秋毫免素餐。

市粟易求倉廪實,邑尨無警裡闾安。

香清一榻氍毹暖,月淡千門霿凇寒。

聞說豐年從此始,更回籠燭卷簾看。

曾鞏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他的散文平實易懂,又蘊含深意;他的詩歌寓情于景,筆調細緻。宋神宗熙甯五年初,曾鞏由越州通判,改任齊州知州(今濟南),第二年秋天又到了襄州擔任知州。

唐宋曾鞏(曾鞏很生動的七律)2

本詩作于熙甯五年冬,作者當時54歲。詩人治理州政取得了一些成績,他看見百姓們安居樂業,田地裡豐收在望,于是賦詩表達欣喜之情,也表現了作者緻カ政事,關心民生的思想。

詩的大意是:辦完公事,封好官印,可以偷得一會閑散。幸喜有點政績,免得白吃了官飯。市場上糧食好 買,倉庫都已裝滿;城中聽不見狗聲報警,鄉村裡也還算平安。床榻上毛毯清香又溫暖,千家浴着淡月,樹上冰花透着寒意。聽說這冰花預示着豐年,提過燈籠、卷起簾子,仔細觀看。

唐宋曾鞏(曾鞏很生動的七律)3

作者剛上任時勤于公務,根本顧不得休息和娛樂。等到一切都上了軌道,很多大事都安排得井井有條,剩下的一些小事就讓那些小吏去做,自己終于可以稍微喘口氣。

古代将帥或州郡長官辦事的地方稱“鈴閣”,隻要有異常情況,屬下就搖鈴呼叫,所以叫鈴閣;秋毫,這是作者自謙功勞很小;素餐,指白拿朝廷俸祿。

作者在首聯抒寫自己完成了公事、收起官印之後,心中倍感輕松閑适。作者也因有機會能為國盡一點綿薄之力,而沒有屍位素餐,歡喜之情油然而生。

唐宋曾鞏(曾鞏很生動的七律)4

詩人這段時間雖然非常辛苦,但效率很高,加上地方百姓比較淳樸,身邊的幹部隊伍也很得力,大家齊心合力,很快就将工作打開了局面。曾鞏看見倉廩充實、裡闾安定,心中洋溢着一任父母官的欣慰之情。

邑尨(méng)”,指一種多毛的看門狗,因為知州管理有方,從而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百姓生活安定,治安很好,根本不需要警衛。可見北宋的百姓們還是非常幸福,也因為遇到了這樣一位無私奉獻的父母官,可以安居樂業。

唐宋曾鞏(曾鞏很生動的七律)5

詩人心情暢快,又轉而描寫看見的場景,“香清一榻氍毹暖,月淡千門霿凇寒。”作者用房間裡“一榻”之小,與室外“千門”之大進行對比;又用卧室中“氍毹”之暖,與門外“露凇“”之寒進行對照,突出了詩人的安逸。

氍毹(qú shū),指毛織的毯子;霿凇,是在冬天裡霧氣結成的冰花。頸聯綜合運用視覺和嗅覺,同時“香清”是實寫,“月淡”是虛寫,場景也在室内外進行切換,委婉地傳達出作者對豐年的期待。

詩人思緒萬千,毫無倦意,卻“更回籠燭卷簾看”,似乎立刻就想親眼目睹一幅幅豐收的場景。雖然屋外寒風凜冽,可是作者内心卻覺得暖暖的,仿佛正燃燒着一團火。

唐宋曾鞏(曾鞏很生動的七律)6

曾鞏的這首七律描寫生動,作者采用多種描寫手段,展現了詩人在冬夜裡的感受和心境,也突出了一位心系百姓、責任感強的地方長官形象。作者非常注意熔鑄俗語謠諺,增加了作品的形象性。

曾鞏雖然有宰相之才,但一直沒有得到朝廷的重用。不過作為一位文學家,他卻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也許遠離朝堂正是他福分,可以規避仕途風險,也能安心地進行創作,更能為百姓們做點實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