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金融逾期風險加劇,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為了盡可能降低風險,增強反欺詐能力,紛紛開始向智能風控進化。
撰文 | 陳大柴
出品 | 消費金融頻道
如何抵禦疫情催生的信用風險,防止層出不窮的騙貸亂象,成為一衆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必須要面對的首要問題。
近期,消費金融公司中的頭部機構捷信宣布引入國際大數據信用評分服務商FICO的信用評分系統,以降低信貸過程中出現的信用風險。數據顯示,FICO®ScoreXData評分數據幫助捷信把銷售點(POS)貸款和在線貸款的信用風險分别降低了25%和15%。
值得關注的是,捷信引入的這家信用評分機構實力不容小觑。FICO是一家成立于1956年的美國上市公司,目前已售出1000億個FICO®評分數據,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信用評分。
FICO的信用評分解決方案不僅适用于美國發達的消費信貸體系,而且在全球的金融領域裡都有較大影響力。據FICO官網,FICO的客戶包括美國最大的金融機構中95%的機構,美國排名前100的信用卡發行商,全球排名前100的銀行中的一半以上的銀行。
捷信借助國際頂尖的信用評分系統加固反欺詐能力,背後折射出消費金融市場正面臨着錯綜複雜的信用風險。從消費金融參與方來看,無論是銀行,還是消費金融公司、小貸公司、互金機構,都不得不将精力從Fin轉到tech,通過技術來化解資産不良風險。
據銀保監會公布的數據,截至第一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2.61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1986億元;不良貸款率1.91%,較上季末增加0.05個百分點。作為銀行零售市場中的頭部機構,招行第一季度貸款逾期率高達4.13%。
相比銀行零售業務,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面臨的客群更加下沉。消費金融公司的貸款審批漸趨純線上化,加之大多為純信用貸款,不設抵押條件,因此消費金融公司在排查這些長尾用戶時難度更大。
此外,借款人受疫情影響資金需求上升,多頭借貸問題嚴重,自身信用風險也會随之增加。這無疑會對消費金融公司的資産質量造成壓力,同時也對消費金融公司的風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在引入FICO®ScoreXData之前,捷信就不斷加強其風控建設,利用人臉識别、OCR光學字符識别和大數據等技術,檢測借款人的信用風險,特别是對征信數據較少的新客戶。「消費金融頻道」注意到,以捷信為代表的持牌消金機構都在加速向智能風控轉型。
中郵消費金融公司總經理王曉敏此前表示,2020年的消費金融公司發展的難點和重點将是智能風控。随着消費金融行業日益規範,行業洗牌将會加速,擁有更精準更智能的風險識别能力成為消費金融公司突圍的關鍵。
在智能風控方面,中郵消費金融研發了覆蓋貸前、貸中、貸後全信貸生命周期的智能風控平台,搭建“全客戶、全實時、全線上”的數字化風控體系。
馬上消費金融通過自主研發的智能風控技術、人臉識别技術,加強對借款人識别、貸款審查審批和貸款用途管理,提高其風險識别與反欺詐能力。
中原消費金融風險管理團隊更是借助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打造出一套包含風險前置、反欺詐、信用評估、風險測算及風險定價等模塊的全流程風控體系。
作為最近剛開業的消費金融公司,平安消費金融在開業初就把自身定位成一家“科技 金融”的消費金融公司。平安消費金融正在研發涵蓋消費金融全業務流程、全生命周期的技術系統,打造全線上消費信貸産品體驗、智能風控、智能獲客的三大核心能力。
疫情雖有所緩和,但借款人借新還舊、社會信用體系薄弱,仍決定了消費金融行業在短期内或長期内會遇到諸多坎坷,這就要求以持牌機構為代表的參與者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恒銀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江浩然近日提交了《關于完善智能風控創新體系更好服務數字經濟發展的提案》,他在提案中表達了智能風控在助力普惠金融發展、防範金融風險、助力社會誠信體系建設起到了重要的引擎作用。
作為金融的核心,風控是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降低壞賬和不良的保障,也能幫助消費金融公司減少借款人欺詐和逃廢債風險。智能風控對用戶的信貸行為和信用特征進行分析和畫像,不僅能提升反欺詐能力,而且能為借款人提供差異化的授信額度和貸款方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