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中國民間總會有許多對不同身份的人,有着許多很有韻味的稱謂。像稱呼老者為老翁老妪,稱呼孩兒為黃口總角,尤其是青少年時期,幾乎是每長一歲就要換一個稱呼。當然,現在大部分這樣坊間的口頭稱呼,已經被白話文所替代了,隻有在一些文學作品中我們還能看見類似的形容詞。
不過有一些稱謂,百姓口口相傳已經習慣了,便也沒有改口,在我們生活中還能時不時聽到有這樣的稱謂,黃花大閨女就是其中之一。在有未婚女性做了一些略微出格的事情後,便會有一些人來絮絮叨叨,說你一個黃花大閨女,這不應該那不應該之類的閑言碎語,此外閨蜜之間互相調侃對方也時常會用上。
可是為什麼黃花大閨女會成為未婚女子的代稱呢?這黃花指的是什麼花,為什麼偏偏是黃花而不是紅花、紫花之類的呢?
我們先來看看,黃花大閨女這個稱呼是怎麼由來的吧。首先,閨女這兩個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現在還有不少父母喊自己的女兒"閨女"的呢。閨女,顧名思義,是閨中之女,古時未婚女子都會被限制在家中。而女子坐卧起居、修煉女紅、研習詩書禮儀的房間,則被稱為閨房。閨女本就是特指未出嫁的女兒,至于女兒這個意思則是後世慢慢引申來的,不然也不會有待嫁閨中這個說法了。不過放在現在,閨女肯定都是父母對自己女兒的愛稱了,對未婚女子的稱呼反而變成了黃花大閨女,這又從何說起呢?
坊間對黃花大閨女,有着這樣一個傳說故事。卻說南朝宋武帝有一個女兒,名曰壽陽公主。有傾國傾城,遺世獨立的美貌。一日,壽陽公主與宮女在宮廷嬉戲,玩到有些乏累了,便卧于含章殿檐下小憩片刻。時值正月,梅花開得正昳麗,恰有一陣微風吹拂,散得梅花于天際紛紛揚揚,有兩瓣翩翩然停在了壽陽公主的面容之上。微風再次徐徐而來時,吹落了梅花,而梅花也拭去了汗漬,在壽陽公主前額留下了淡淡的黃色花痕。襯托着絕色的壽陽公主更加的美豔得不可方物。
皇後也是頗喜自己女兒的這個妝容,此後,愛美的壽陽公主便時常摘上幾瓣梅花,貼在前額。宮中女性都啧啧稱奇,自己也是效仿起來,這便是"梅花妝"的由來。後來,"梅花妝"又進一步流傳到民間,并受到了女孩子們的喜愛,特别是那些官宦大戶人家的女孩子以及歌伎舞女們,更是情有獨鐘。
又有一種說法,傳說中的壽陽公主據考證,正是宋高祖武皇帝之女會稽宣長公主。她在曆史上并沒有留下什麼痕迹,但而那小小的梅花,卻将她的名字刻在了暗香湧動的梅林之間。相傳,壽陽公主乃是梅花精靈所化,因而壽陽公主也名正言順的成為了正月的花神。
傳說故事或許不完全符合正史,而這"梅花妝"确實是真實存在的。考慮到梅花不是四季盛放,便有人去采集了各種黃色的花粉制成粉料,并用來在額頭化出花痕。而這種粉料則被人稱為黃花,亦或是額花。
不過,梅花妝的出現,要遠早于壽陽公主的傳說。北朝民歌《木蘭詩》不也有這麼一段:"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鬓,對鏡貼花黃。"可見,在早于南朝時的北朝,民間普通百姓家的女子便已經能化梅花妝了。也因為這妝容十分受追捧,又幾乎都為未婚的年輕女子所選擇。漸漸地,黃花閨女開始變成了那些待字閨中,還未出嫁女子的别稱,品讀起來也是别有一番風味。
北朝時期,民間已經普及了梅花妝,專家推測在東晉甚至更早的時代,梅花妝就已經出現了,而且受歡迎程度要遠超想象。
為什麼是黃花大閨女的問題也以迎刃而解,所謂的"黃花",不是指黃顔色的花,更不是特指菊花之類的某一種花。這黃花,實質上是花粉,因為梅花妝這個妝容的粉料是黃色而得名,自然是沒有紅花、紫花諸如此類的說法了。愛美之心,人人有之。魏晉南北朝乃至隋唐時期的女子,都甚是青睐于這種蘸上黃色粉料,在額頭畫上美麗的圖案,或是将把黃紙裁成喜歡的圖形,貼在自己的前額,嬌嫩的淡黃既青春盎然又柔美絕麗,古代的女子在追求美之上可是絲毫不遜色于今人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