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廣州市荔灣區芳村的藝和廣場曾是廣州人熟悉的工藝品、紅木家具市場,2020年完成清拆後,一直是空地。近日,《荔灣區花地灣配套學校地塊控制性詳細規劃優化》通過市規委會審議,其中明确,藝和廣場地塊将新建一所54班九年一貫制學校,滿足周邊片區學位需求。
新建54班中小學 緩解片區學位緊張壓力
項目地塊位于廣州市荔灣區中部,花地灣地鐵站南側,花地大道以西地塊。地塊此前為大型工藝品和紅木專業市場——藝和廣場,于2020年2月開始拆除,現狀為空地。地塊北側為喜鵲路,北鄰越和花鳥魚藝大世界,也于2020年9月租約到期後拆除;西側緊鄰居住小區樂怡居;南側和東側分别與浣花路和花地大道相接。
市規委會上透露,目前荔灣芳村片區中部8個規劃管理單元内,現狀初中和小學的學位均存在缺口。本次新增的54班九年一貫制學校,是響應市區教育事業發展訴求、擴增片區優質資源、優化資源配置的先行示範窗口,新增學位将服務于周邊片區發展。
考慮到目前正在實施的玉蘭苑地塊未來可提供約1.08萬新增人口的住所,将對片區現狀教育設施造成一定壓力,急需新建學校解決學生入讀問題。根據區教育部門和配套先行的要求,新建學校需盡快達成辦學交付條件。規劃範圍内原藝和廣場已經清拆完畢,現狀為空地。地塊權屬較清晰,目前具備成熟的開發條件,急需通過優化地塊規劃,加快實施,盤活土地資源,為片區發展彙聚新動能。
學校概念效果圖
優化區域交通 解決上下學接送擁堵問題
規劃範圍位于荔灣區AF0208規劃管理單元内,單元主導屬性為綜合發展區,規劃以二類居住用地及商業設施用地為主。優化後變為中小學用地,用地面積為25896平方米,容積率≥0.7,綠地率≥35%,建築密度和建築限高不做規定。
學校地塊緊鄰花地大道與浣花路兩條交通幹道交叉口,建成運營後上下學期間接送人流和車流量集中,規劃針對項目出入組織提出優化建議:分别結合小學、中學主要人行出入口增設港灣式上落客臨停區;根據最新配建指标要求,每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應配備1個上落客泊位,故地塊内應設置不少于17個臨停泊位。設置臨停泊位區的同時需保證人行道的連續順暢。道路流線優化方面,建議花地大道、浣花路兩條主幹道與周邊支路均采用右進右出的組織方式;規劃橫一路在學校用地南側設置為單行雙車道,減少對主要交叉口的影響;同時建議在喜鵲路增加掉頭幹道,以便中學部接送車輛掉頭。
配套足球場、遊泳館、體育館等
具體設計方面,将以學生為本,以服務教育理念來設計學校,創造功能複合多元、立體多層次的生态活動空間。在集約用地方面,按照教育部門要求高效配置了54個教學班級、1個200米運動場、1個七人制足球場、1000座多功能廳、約1600平方米圖書館、約2200平方米體育館、約3200平方米遊泳館等功能空間,滿足高标注教學的使用需求。學校為36班小學、18班初中,學生總人數為2520人。
學校功能布局方面,構建“一核兩部,功能軸型設計”的整體布局。核心共享區設置在校園中心區域,銜接南北中學部和小學部教學樓,為學生提供一個信息對等個性化教學土壤。同時從校園安全和管理的實際出發将中小學分區設置,各自圍合形成獨立半私密活動庭院空間,在底層設置共用學習區、生活區、運動區,創造高低年級段的互聯互通安全高效的學習空間。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杜娟 通訊員 穗規資宣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李鳳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