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徐語楊
近日,講述革命英雄江姐故事的音樂劇《紅梅花開》在成都首演,本劇由中國—東盟藝術學院聯合自貢文旅投共同出品,由周映辰導演、編劇、作詞,徐沛東作曲。嶄新的音樂劇樣式與内容給了觀衆耳目一新的感覺,也吸引了許多專業人士看劇評劇。
四川大學藝術學院近日也在排演話劇版“江姐”,副院長焦陽出席了音樂劇《紅梅花開》劇目研讨會。看完《紅梅花開》後,焦都深有感觸:“在綜合性院校能排出這樣一部作品實屬不易。”
焦陽說,表現江姐革命事迹與生平的藝術作品非常多,京劇、川劇、歌劇、舞劇已經涵蓋了大部分的舞台樣式,唯獨沒有音樂劇,音樂劇《紅梅花開》則選擇了音樂劇這種形式。音樂劇本身就是一種流行文化,和青年觀衆有天然的親近感,這是該劇成功的關鍵要素之一。而高校排校史劇、話劇比較多,音樂劇不多見,這足以說明該劇創作班子的勇氣與底氣。
焦陽認為,《紅梅花開》全景式展現了江姐從學生時代到英勇就義的革命曆程,在2小時的劇情裡呈現了豐富的視覺效果和聽覺感受。許多舞蹈場面的編排獨具匠心,很難相信這些演員是大一大二的學生。
更重要的是,作為一部師生為主的作品,《紅梅花開》将美育與課程思政、藝術創作與課堂教學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在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課堂教學與專業實踐找到了一個契合點。
“作品展現了青年江姐在求學中的成長曆程,當時的她和現在的青年觀衆年齡相仿,同樣的年紀,不同的時代,不一樣的青春,能有效地引發青年觀衆思考。”焦陽說。
同時,焦陽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作為江姐的青春成長史,她如何樹立堅定的革命理想,走上共産主義道路的,還應進一步挖掘其思想升華和行動轉化的過程。
在先前的諸多江姐藝術作品中,觀衆已經建立對江姐的認知,有符号化的形象和樂曲,如何将現有的創新和過去的固有認知進行勾連,讓觀衆信服這就是江姐,也是需要進一步優化的。
“最後還是祝賀《紅梅花開》首演成功,完成一部作品的創作不易,在綜合性院校完成這樣的一部學生作品就更實屬不易了,期待未來的精彩呈現。”焦陽說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