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人眼中,高中是熱血的代名詞。高中三年,同學們早起晚睡,全力以赴。有的同學是為了考上自己心儀的學校,實現自己的理想。但是想要如願以償的錄取自己心儀的大學,除了考出好成績以外,還要能夠填好志願。
高考後的志願填報與高考一樣至關重要。在人們的認識中,“學院”就是指專科,“大學”才是本科,也正是因為這樣,在填報高考志願的這個過程中,有的同學和家長往往會犯一個錯,認為學院一定不好,大學才是正道,在填報時不考慮學校名稱後綴為“學院”的本科院校。
而有的同學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隻想報一個本科學校,不管是學校名稱後綴是“學院”還是“大學”,隻要達到錄取分數線都填報。
但同樣是本科學曆的學校,為什麼有些學校的名稱後綴是“大學”,而有的學校名稱後綴是“學院”?兩者之間有什麼不同呢?
一、“大學”跟“學院”有何區别?明明都是本科,學生報考時别搞錯了
填報高考志願的時候,同學們就會驚訝的發現同樣是本科學曆,學校名稱後綴是“學院”的學校錄取分數線比是“大學”的錄取分數線要低一些。同樣是本科學曆,到底要不要填報?他們之間隻是稱呼不同嗎?其實不是,他們之間可不隻是名稱上的區别,還表現在辦學規模、學科數量、師資力量上。
1、 辦學規模上的不同
不少本科學院都在積極的擴建,想要把學校名稱後綴“學院”改為“大學”,這樣才能讓考生眼前一亮,不會懷疑學校的正規性。根據我國高校命名的相關規定,全日制的本科院校要在校生達到8000人以上才能被叫做“大學”,在校人數在5000到8000之間,叫做“學院”。因此本科“學院”需要通過擴建、提高招生數量等方法來達到“大學”的标準。
2、 在學科設置數目上有差距
學校規模大,學生數量多,這也意味着學科數量多。事實也是如此,學科設置數量上,本科大學比本科院校多。本科大學的學院是比較多的,即使是一個理工類的學校,也會設有人文、語言類的學科,大大增加了學校的多樣性。學科數量不多導緻學生數量少,這樣也是學院辦學規模小的一個原因。
3、 師資力量不同
就某些學科而言,學院會因為專業性更強,在師資力量上會存在本科學院優于本科大學的現象,但是就整體的師資力量而言,本科學院的師資力量是低于本科大學的師資力量的。因為根據我國的相關規定,本科大學的教職工數量必須達到400人及以上,本科學院則隻需要教職工人數達到280人及以上即可。
綜上所述,本科大學的綜合實力要強于本科學院的綜合實力。同學們在填報志願時,要注意看清楚,不要總是為了錄取而填報,忽略了學校的本質。
二、 帶有“學院”的高校就一定不好嗎?
結合上述的介紹,有的同學會産生這樣的想法,認為帶有“學院”的本科學校就一定不好或者辦學質量一定比較差,但是其實這是以偏概全,而且隻是憑借學校名稱來判斷學校的好壞是不成熟的行為,非常不可取。
因為有的本科學校名字裡帶的是“學院”,但是學校的整體情況不僅優質,而且社會認可度非常高。比如衆所周知的上海海關學院、外交學院等等,都是屬于社會認可度高、教學質量好、錄取分數偏高的本科學校。在填報時,同學們會面臨很大的競争壓力,成績一般的同學要謹慎填報。
在填報高考志願時,一定要綜合考慮,不能隻是因為學校的名稱就選擇填報或者就放棄填報,這樣的舉動是非常不明智的。
三、 選擇大學還要注意學校的辦學性質
我們都知道學校有兩種性質,分别是公辦和民辦。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在錄取分數、社會認可度、學費上有不同。他們的區别在于,第一點,民辦大學的錄取分數線較低但學費高;第二點,通常情況下,民辦大學的認可度比公辦大學低;第三點,民辦大學的規模通常小于公辦大學,穩定性不強。
總結:高考志願的填報需要嚴謹慎重,不能隻是看學校的名稱,要綜合考慮,衡量利弊,這樣才能錄取自己心儀的大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