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藝術上,《桃花源詩并記》有着自己的獨特風格。它形象鮮明,理想高遠,描寫真實,語言簡煉、質樸而自然。特别是浪漫主義手法的巧妙運用,使作品裡的每一情節,每一人物,每一景象都無不細緻入微、生動逼真。
《桃花源詩并記》所描繪的這個理想樂園,既不同于老子的“小國寡民″,也不同于莊子的“至得之世″,它是根基于當時社會的黑暗現實而反映出來的小生産者的理想與願望。這個理想與願望雖然在當時的封建社會裡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但其思想意義在于,它是對現實社會的極大否定,對未來社會的美好憧憬。
陶淵明是“理想國″的創始人。他在《桃花源詩并記》中描繪的自由、幸福的理想社會圖景是:“土地平曠,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可見他心目中的理想社會,是一種“自然″的“理想國″社會。
在描繪這個想象中的圖景時,詩人強調指出,這是一個為避赢秦暴政而由“先世″開辟出來的與“外人間隔″的“絕境″。這個“絕境″是一個嶄新的世界,它沒有貧困,沒有動亂,老幼各得其所,大家都歡歡樂樂,到處都呈現一片美的、和諧與升騰的氣象。
尤其為史人所樂道的是,在這個新世界裡的人們“不知有漢″,更“無論魏晉″,相互間的關系平等、友愛,都很自由,又都參加勞動,不存在什麼壓迫與剝削。——“相命肆農耕,曰入從所憩。桑竹垂餘蔭,菽稷随時藝。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
陶淵明開創了詩歌新的審美領域和新的藝術境界。諸如《桃花源詩并記》這些有價值的藝術成就,對後世作家與作品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