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部編曆史君主立憲制的英國?專題三、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體一、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确立,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九年級部編曆史君主立憲制的英國?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專題三、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體
一、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确立
(一)權利法案
1、主要内容:國王無權廢止法律,不得侵犯議會的征稅權,不經議會同意國王不得組織常備軍,不得幹涉議會的言論自由,未經法律程序,不得拘留臣民,必須定期召開議會。
2、目的:限制王權,擴大議會的權力。
3、意義:實際權力逐漸轉移到議會手中,确定了議會權力高于王權,司法權獨立于王權的原則,奠定了君主立憲制的基礎,為限制王權提供了憲法保障。
(二)責任内閣制的形式
1、形成
A.18世紀前期開始形成
B.特征:
a.責任内閣制是英國君主立憲制的核心
b.内閣由下院多數黨單獨組成,内閣大臣必須是下院議員,下院多數黨的首領為當然的内閣首相,他負責挑選内閣成員并擁有免職權。
c.内閣實行集體負責制,名義上對國王負責,實際上對議會負責,閣員對外必須全體一緻,并與首相在政治上共進退。
d.内閣首相手握行政權和立法創議權,是事實上的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決策者和領導者。
C.作用:内閣制的建立,使立法機構得以控制行政,有效地調節了立法權和行政權之間的關系。
(PS:1689年英國通過《權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憲制,但國王仍有較大的行政權,可以領導政府和内閣,但受到議會制約,責任内閣制确立後英王才開始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
2、發展完善:1832年議會改革
A.原因:随着工業革命的深入,工業資産階級為謀取參政權進行了積極鬥争(根本原因)
B.内容:
a.重新分配議席,取消許多已經衰敗的選區,減少一些選區的議席,人口增加的選區議席增多,新興工業城市取得較多議席。
b.更改選舉資格,降低選民的财産和身份要求,擴大選民範圍,大大增加選民人數,工業資産階級和富農得到選舉權。
C.影響:工業資産階級獲得了更多的參政權和選舉權,英國議會制度朝着民主化方向邁進了一大步,保證了英國資本主義更加迅速地發展,但廣大工人、貧民的政治權利受到了種種限制,仍是局部的民主。
(PS:另有幾次議會改革:
A.1867年改革法案對議席分配再次作了調整,取消了46個“衰敗選區”,空出的52個議席分給大工業城市和較大的郡。第二次議會改革基本取消了“衰敗選區”,使選民總數由135萬增加到225萬,小資産階級和上層工人都獲得選舉權,完成了工業資産階級參加政權的鬥争,貴族地主的勢力進一步降低了,資産階級在下議院的地位進一步得到加強。英國在議會君主制民主化的道路上又向前邁進了一步。但是下層工人和全部農業工人仍未獲得選舉權。
B.1884年12月,議會通過《人民代表制法》的改革法案,它把城市中的“房主選舉權”原則擴大到各郡區,使部分農業工人也獲得了選舉權。這樣,城市和農村地區的選舉資格基本統一起來,英國的選民總數又增加1倍,達到450萬人。不過,依靠父母生活沒有單獨成家立業的男子,以及家庭傭人和全部婦女仍被排斥在選舉大門之外。1885年1月議會又通過了《重新分配議席法》。這樣基本接近于平均代表制原則,對居住在人口稠密的大城市的工人有一定的好處。這次議會改革雖然使選舉權擴大了,但仍然受到财産資格的限制,另外婦女仍沒有選舉權。以上兩個法案的通過,習慣上稱為19世紀英國的第三次議會改革,即1884年改革。這次議會改革是英國資産階級為鞏固資産主義議會民主而進行的政治改良運動。第三次議會改革中,由被動改革轉變為主動改革,社會政治取得了長足發展,最終完成英國議會改革,全面實現普選,為以後的議會改革掃清了障礙。)
(PS:女性選舉權方面要去關注下:
A.英國:1918年,年滿30歲且擁有财産權的英國女性被賦予選舉權。德國、蘇聯和波蘭女性也相繼獲得選舉權。1928年,英國21歲以上女性獲得與男性同等的選舉權。
B.美國:1920年8月26日,美國女性獲得選舉權,美國婦女赢得投票的權利。
C.法國:1944年4月21日,法國女性獲得選舉權。
D.土耳其:1934年,凱末爾治下的土耳其女性獲得投票權。)
(三)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特點和意義
1、特點:
A.國王作為國家象征,居于“統而不治”地位。
B.議會掌權,是國家權力中心,最高立法機關。
C.内閣(首相)是真正掌握實權(行政權)的。
2、意義:
A.大大削弱了國王權力,議會逐步掌握國家權力,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B.結束了英國的封建專制制度,使得英國走上資本主義政治民主化,是曆史的偉大進步。
C.議員各黨派在代議制下很多問題通過協商妥協完成,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内戰。
D.對其他國家民主制度的建設有重要影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