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暴龍是種大型獸腳亞目恐龍,屬于暴龍超科。特暴龍生存于晚白垩紀的亞洲的蒙古和中國,約7400萬年前到7000萬年前。特暴龍的化石大部分是在蒙古發現,而在中國發現了更多破碎骨頭。過去曾經有過許多的種,但目前唯一的有效種為勇士特暴龍,又譯勇猛特暴龍。特暴龍最長可達12米,最重7.5噸。是霸王龍的遠親。特暴龍與亞洲的諸城暴龍近親關系更接近,而并非霸王龍。
特暴龍的特征
特暴龍是最大型的暴龍科動物之一,但略小于暴龍。已知最大型的個體身長12米,頭部離地面約4.2米。一般體重3噸到5噸,最大的化石體重可達到7.5噸。和近親相比,特暴龍吻部較窄,腿雖然長但按照比例不如近親長,前肢比例是暴龍科裡最短小的,身體很粗壯。由于它與霸王龍在頭骨形狀上稍有差異,為此也有人認為兩者有可能不是同一種恐龍。
特暴龍的生活習性
特暴龍過去生存于潮濕的泛濫平原,布滿者河道。在中國的分布包括黑龍江,河南,山東,廣東,雲南,内蒙古等地,國外主要是蒙古。在中國黑龍江,河南,山東,廣東的所謂中國“暴龍”其實都是特暴龍。
特暴龍位于食物鍊的頂端,是一種頂級掠食者,可能以大型恐龍為食,例如鴨嘴龍類的栉龍,或是蜥腳類的納摩蓋吐龍。
特暴龍的種屬研究
特暴龍位于食物鍊的頂端,是一種頂級掠食動物。特暴龍在暴龍科中的分類位置仍未确定。以前,有些科學家認為勇士特暴龍其實是北美洲暴龍的亞洲種。如果屬實,将使特暴龍成為無效的分類。即使特暴龍與暴龍不是同種動物,它們被認為有接近的親緣關系。有些科學家認為,同樣發現于蒙古的分支龍,是特暴龍的近親。
後來由特暴龍的化石讓科學家得以研究它們的種系發生學、頭部力學、以及腦部結構。特暴龍屬于暴龍科的暴龍亞科。該亞科還包含較早期的懼龍、較晚期的暴龍,都發現于北美洲,可能還有蒙古的分支龍。暴龍亞科包含親緣關系較接近暴龍,而離艾伯塔龍較遠的物種;與艾伯塔龍亞科相比,暴龍亞科的體格較重型,頭顱骨的比例較大,以及較長的股骨。
特暴龍的發現
在1946年,一個蘇聯與蒙古挖掘團隊在蒙古南戈壁省的耐梅蓋特組發現一個接近完整的絕大部分大型頭顱骨與一些脊椎骨,屬于一個大型的獸腳類恐龍。在1955年,蘇聯古生物學家葉甫根尼·馬列夫将這正模标本建立為暴龍的一個種,勇士暴龍。自從蘇聯與蒙古的挖掘團隊在40年代的挖掘過後,一個波蘭與蒙古的挖掘團隊再度回到戈壁沙漠挖掘,從1963年持續到1971年,發現了許多新的化石,并在耐梅蓋特組發現了特暴龍的新标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